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4 毫秒
1.
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是实现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研究以该经济区中呼包鄂银榆五个能源城市为例,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灰色预测方法、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其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结果表明:2006-2010年,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排名为:包头>银川>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榆林;2011-2015年排名为:包头>呼和浩特>鄂尔多斯>榆林>银川;2016-2020年排名为:包头>鄂尔多斯>呼和浩特>榆林>银川。  相似文献   

2.
科技和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相互作用关系要求区域科技和经济必须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运用我国西部省区统计数据,对协调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的科技-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度总体偏低,协调度省区差异显著,尚未形成良性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相对于科技创新水平来说,西部地区的总体经济发展实力不足,制约科技创新投入与转化,是科技-经济系统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经济-环境耦合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理论模型,借助三峡库区2005~2013年经济与环境指标,对三峡库区经济-环境耦合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经济-环境耦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经历了极度失调—中度失调—濒临协调—初级协调四个阶段,目前,库区的经济-环境耦合系统处于初级协调发展阶段。提出通过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加快生活污水治理;加强次级流域和船舶污染整治;打破行政部门分割管理的格局;全面实施科学规划等措施促进三峡库区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食物—经济—能源—环境—人口(FEEEP)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给资源、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本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研究食物—经济—能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科学发展观从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竞争力、持续发展竞争力和协调发展竞争力等三个方面,构建安徽省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期科学评价安徽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为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保证县域经济全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至关重要指导思想。文章构建了一个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安徽省县域经济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价,提出了安徽省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前,低碳经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模式,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实现基于"3E"的战略转型。对低碳经济下能源—经济—环境系统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结果显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中能源利用不合理,污染物排放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整个系统协调程度低。只有不断优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控制污染物排放,才能实现能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构建能源、经济与环境的综合发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对我国能源、经济与环境的系统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间,我国3E系统协调度处于弱协调状态,并在波动之中趋向好转,应通过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实现能源结构多元化,扶持环境友好型企业等来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协调度。  相似文献   

9.
能源是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国防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是现代文明的物质基础。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和高效清洁地利用能源是实现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能源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一个战略问题。经济发展不能脱离和超越环境的承载力,否则,就会发生环境问题,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制约因素。二者必须协调发展,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0.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演进受相互间胁迫和约束机制制约,如何促进其协调发展已成为社?珑 会关注的焦点.选取指标体系构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指数,建立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以确定和识别云南省近15年来两系统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云南两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缓慢上升趋势,环境保护严重滞后.预测显示,未来的协调发展度呈倒"U"型,在2025年达到最大值,但因环境保护仍严重滞后,未来的协调发展仍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安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安徽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经济因素、亲情因素、理想实现因素、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对幸福感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2.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对推动安徽省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尤为重要。通过对安徽省1992年至2008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确定创新指标的权重,并对安徽省创新能力各年变化进行定量分析,从中寻找出影响安徽省创新能力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对“十二五”安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从安徽工业实际现状出发,在分析主导产业理论和主导产业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两套工业主导产业选择指标体系,利用两者选择结果的交集有助于合理分析确定安徽工业的主导产业,并进一步给出培育安徽工业主导产业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道路联通”既是实现丝绸之路经济带“贸易畅通”的基础保障,也是实现“民心相通”、“货币流通”和“政策沟通”并最终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社会文化融合的助推器。采用DEA模型的M almqusit指数分析法对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物流设施效率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结论:贸易环境负向变化是造成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提高经济带物流设施对经济的贡献不应只关注新增交通基础设施,更应关注现有物流设施的运营效率;为提高经济带交通基础设施的整体效率,今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区域结构应倾向于陕西、江苏、山西、安徽等仍存在物流设施规模效率的省份。  相似文献   

15.
加快发展省域经济,最有效的途径和最佳切入点就是提升省域科技竞争力。皖、闽、鄂三省作为我国近几年刚加入的GDP超万亿元俱乐部成员,既有相似的条件,又有不同的特质。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皖、闽、鄂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安徽省科技发展与闽、鄂两省相比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安徽省科技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以推进安徽经济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构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为平台,综合模糊分析、因子分析和层次分析的基本思想,建立多因子、分层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分别对安徽旅游资源的价值与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安徽省会经济圈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安徽省会经济圈是安徽的核心地带,其产业发展既具有明显的科教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也有产业同构现象较重、民营经济发展不足等劣势;既面临中部崛起的政策机遇及产业转移的市场机遇,又受到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凸显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县域经济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产业协同是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促进力量。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关系分析,安徽省凤阳县三次产业发展存在不和谐的问题,为此,需要通过发展以工业为龙头的主导产业,促进农业升级和大力发展旅游业,以及注重三次产业协同发展等措施推进县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泛长三角的有机组成部分,该地区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推动快速发展的引擎和突破口。而旅游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文章以瑞奇和克里奇的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模型"为基础,从限制性因素、目的地管理、核心资源与吸引物、支持因素和资源四个关键因素及竞争(微观)环境和全球(宏观)环境两个辅助因素对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做了相关分析,提出皖江城市带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