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资产价格泡沫与虚拟经济发展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由于货币进入或退出虚拟经济领域会引起整个经济体内货币数量的重新分配,虚拟经济部门开始起着调节货币流的功能。因此,虚拟资产价格的暴涨和暴跌都会对实体经济中的货币数量造成重大影响。本文就虚拟经济对经济增长、就业和居民持有资产结构变化等三个关系指标,分析了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实际影响,指出虚拟经济的发展和运行情况不但与企业、居民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也是政策制定者不可忽视的领域。  相似文献   

2.
陈东琪 《中国税务》2011,(10):24-25
经济出现大的波动往往是由于货币政策急剧变化。货币政策过松,货币、信贷短期增加过多、过快,导致经济大起。货币政策过紧,货币、信贷短期减少过多、过快,导致经济大落。因此,经济稳定增长的前提是货币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3.
欧元给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注入了新的因素。一方面是欧元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货币对现存国际货币体系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外部世界透过欧元探索改革现在国际货币体系的新思路和新办法。改革的实质是改变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国际货币新格局,反映经济多极化的需要;欧元启动也是欧洲对经济全球化作出的一个反应。  相似文献   

4.
关于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物价上涨关系的实证分析方春树,聂建平货币供给、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是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三大经济指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这三大指标存在何种依存关系,更明确他说,作为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对内生变量——经济增长与物价上涨有何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央银行调控经济,是依据现代银行货币创造机理,根据经济增长的需求确定货币供应量,有选择地采用一些操作工具,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配合,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最终达到货币与经济的均衡。  相似文献   

6.
开放经济是充满风险的经济,它既为经济主体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又使其遭遇前所未有的外部冲击,国际货币合作及国际区域货币是规避开放经济风险、降低开放经济成本的有效工具,它使货币的职能有了新的扩展。国际区域货币合作模式有三种,即欧元模式、美元模式、东亚货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吴军 《中国金融》2005,(23):71-71
在当代经济中,金融稳定的一个基本要素是作为价值形态的金融资产与实体经济中运转的实物资产的适应度,在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下,货币是主要的金融资产,而货币数量的多少,又取决于信贷规模的高低,因此,货币资产与实物资产的适应度,就取决于信贷质量。  相似文献   

8.
孙稳存 《新金融》2007,(11):34-36
货币升值会导致资产价格重估,货币政策和实体经济的状况是决定资产价格的另外两个关键因素。货币升值如果导致了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那么资产泡沫就可能产生;反之,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条件下,货币升值不会伴随全面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削弱了本国产业的竞争力,那么货币升值可能仅仅导致不可持续的资产泡沫;如果货币升值促使本国实现了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潜力得到改善,那么货币升值可能导致资本市场的长期可持续繁荣。  相似文献   

9.
非均衡区域经济格局中的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区域化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通特征,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是所在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区域货币资金的失衡向统一性的货币政策实践提出出挑战,建立最优货币区,使货币区域化,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10.
万存知 《金融博览》2013,(19):40-41
之前提到的“金融空转”,可视为货币失速,即货币对经济的推动力大幅下降。这种情况不仅中国有,外国也有,且发生在主要国家。这种货币与经济的失配,实质上是中央银行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作为的表现,暂且约定为在发挥职能过程中的迷茫。  相似文献   

11.
当前的全球经济失衡起源于货币虚拟化而引起的国际货币与非国际货币的区分。这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大行国际货币发行的权利、而很少承担其应有的责任提供了条件,是造成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长时间的失衡将加剧国际货币体系的动荡和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严重威胁着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必须从国际货币体系本身,以及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角度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2.
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行为,发生了并继续经历着巨大的历史性的变化,而这种行为机制变化的根源则是中国经济体制的变迁。经济体制涉及产权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及宏观管理方式等方面,它与一定时期的经济政策相结合,构成了微观主体的经济运作环境。这种环境如果存在根本性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货币需求行为。纵观这一过程,可分两个阶段来考察货币需求:  相似文献   

13.
信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含义包含着信任,恪守诺言,实践承约等内容。经济学中的信用体现着特定的经济关系,它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发生的一种借贷行为。就银行信用而言,是指货币的所有者,把货币贷放出去,根据约定的时间,到期由货币的借入者,如数归还并附带一定数额的利息。信用是价值运动采取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本身难以价值来衡量。  相似文献   

14.
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商品货币经济阶段一个重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关系,二者结合的效应,构成一定时期经济增长的运行轨迹。适度的货币供给增长,会促进经济的合理增长。我国货币供给的形成,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投放进入经济生活而形成的,特别是影响经济增长的货币供给,更以信贷投放为主渠道,所以,研究我国货币供给与经济增长的效应及传递方式,自然应把信贷投放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5.
货币推动力论,是对货币推动经济增长的客观经济力量的探讨和认定,旨在把握货币推动力作用规律,从而确定合理的货币供应量,以稳定我国经济增长。一、货币推动力论提出的依据本文提出货币推动力论是依据以下几方面理论和事实。1.马克思关于货币推动力的思想。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提出了货币推动力的思想,他说:“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无论是社会地考察还是个别地考察——要求货币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资金融通可分为债权融通和股权融通,前者在资金融通过程中形成债权债务关系即使用关系。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1.现代货币都是信用货币。我们目前所使用的货币是现金和存款,它们都是信用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发行的,它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它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持有者的资产。货币是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少的,没有货币,就没有商品经济,经济就会瘫痪。货币多了,就会发生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货币少了,发生通货紧缩,引起经济衰退,所以货币是引起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我国区域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代尔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认为:在货币区内,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是自由流动的。其他经济学家对最优货币区划分标准的讨论,促进了最优货币区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一国如忽视国内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其结果可能加剧区域经济的不平衡。我国一直实行单一的货币政策,这会进一步扩大我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必须针对区域经济差异实施区域化货币政策,以引导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18.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问题一直是金融理论与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近两年来,我国货币政策频繁运用,货币供应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为确保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有必要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2)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适合我国国情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刘丽梅 《新金融》1991,(8):9-11
一、三年来的货币、信贷运行态势 1988年以来,我国经济与货币、信贷的运行状况发生了较大的起伏变化。1988年,伴随国民经济持续大幅度的过快增长,货币、信贷的运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超常增长态势。面对严峻的经济现实,中央及时作出了“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决定,中央银行也相应采取了抽紧信贷、开办保值储蓄等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国货币在其国际化进程中,流通范围不仅局限在国内市场,还扩展到国际市场。这样,市场对该货币的需求就不仅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发展状况,还受到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因此,该国货币当局在决定货币供应量、利率水平及制定货币政策时,都要综合考虑国内外两个市场的因素。而且货币的境外流通给监管和统计带来相当的难度,复杂的国际市场也使货币当局不易准确判断经济走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