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中的生产价格理论和地租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有的同志在“用发展的观点研究《资本论》”的题目下,认为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生产价格的构成不包括地租的原理“根据不足”,“未必能成立”。  相似文献   

2.
略论绝对地租消失的经济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根据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资本主义绝对地租的源泉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生产价格的余额,是农业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是绝对地租产生的根本条件,而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则是产生绝对地租的原因。从绝对地租形成的条件和原因本身,就已经清楚地说明了绝对地租消失的原因和经济条件: (1)“凡是土地私有制(事实上或法律上)不存在的地方,就不支付绝对地租。” (2)“如果农业资本的平均构成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资本的构成,那末,上述意义上的绝对地租,……就会消失。”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下,凡是土地都必须交付地租,否则便不能耕作,因此似乎可以认为只要土地私有权的垄断这个产生绝对地租的根本原因存在,绝对地租便不会消失。但是,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迅猛,与之相伴随,城市经济中的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也日益突现。表现在:房屋租金居高不下,摊位费迅速樊升,土地使用费增值,泊车费在“黄金地段”明显偏高,旅游景区餐饮及其他旅游资源价格居高不下。上述现象的本质在于垄断地租和垄断价格。垄断地租是客观存在的,如任其发展,将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作为城市土地所有者的社会主义国家,垄断地租应收归国有,同时,要对土地上的经济活动进行国家干预。  相似文献   

4.
价格是市场的基本信号,对资源配置起着基础性作用. 价格垄断会导致市场功能陷入瘫痪,对经济的破坏难以估量,因此必须对价格垄断行为予以关注. 分析近年来价格垄断问题的几种具体行为表现,运用传统经济学的"市场失灵"论、"利润最大化"假说以及"市场结构"论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解释,发现这些解释均存在缺陷,缺乏对企业价格垄断行为心理活动过程的分析. 因而运用行为经济学的预期理论、心理账户理论、"自我约束问题"和信息不对称等理论对价格垄断行为产生原因加以阐释,并进一步提出利用行为经济学规制价格垄断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孙瑞灼 《新经济》2009,(9):13-13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2日发布公告,就《反价格垄断规定(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征求意见稿,价格垄断行为包括价格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价格垄断行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在价格方面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也适用《反价格垄断规定》。(《新华网》8月13日)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各种生产要素价格(如利息、工资、地租、地价等)的改革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7.
王松 《当代经济研究》2021,315(11):38-46
大卫·哈维的城市地租理论为理解房地产金融化的内生性及其背后的地租与土地所有权作用,提供了一种供给侧的分析视角.该理论系统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城市地租的基本判断,指明房地产金融化积累是通过营造建成环境、刺激需求竞争、加强供给阶级垄断,从而创造并占有更多城市地租,并将其转化为利润.哈维区分了带来城市地租的资本循环与收入循环,揭示出房地产金融化积累的实质是对社会价值的再分配.这种价值转移是对劳动者财富的掠夺,加重了剥削;不仅可能引发金融危机,甚至还会进一步演变为经济社会危机.从中汲取理论启示,应当结合需求侧状况,着力推进房地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能防止我国房地产过度金融化,促进房地产业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均衡价格定理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核心和基本信念.在经济哲学的视域中,均衡价格定理存在着三个悖论,即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的悖论、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专制的悖论、竞争与垄断的悖论.经济人理性与非理性的悖论反映出均衡价格定理对经济活动主体的片面认识.消费者主权与生产者专制的悖论暴露出均衡价格理论的折中主义方法难以揭示现实中的经济矛盾.竞争与垄断的悖论则体现出均衡价格理论的机会主义思想特征.均衡价格定理的三个悖论挑战着它的理论完满性和理想性,折射出其理论的庸俗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理论分析中国城市房地产经济现象,得到结论:城市房地产价格由生产过程中凝结的抽象劳动和地租资本化的加总决定;房地产价格可转化为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城市地租的购买价格三个部分,其中城市级差地租决定了房价趋势的形成;同时在城市的不断发展和扩张中,级差地租受单个城市规模的限制给城市房价设定了一个运行区间。可见稳定房价需拉平城市房地产区位差异并对土地价值增值部分进行收入再分配。  相似文献   

10.
2003年6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3号令颁布了《制止价格垄断行为暂行规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一项具有重要作用的行政规章,它体现了我国反垄断立法的基本原则。这部规章的制定和颁布,也凝集了法学界和经济学界对许多范畴和概念的研究成果,特撷其要点进行粗略分析,以引起理论界和价格执法人员的进一步探索。一、如何认识制止价格垄断的必要性市场机制下价格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市场主体的经济利益,更影响到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从经济法学角度看,价格问题属于反垄断法领域中的问题,价格垄断是反垄断立法规…  相似文献   

11.
斯密认为绝对地租是自然力生产的,李嘉图等同了价值和自然价格,便否认绝对地租的存在;马克思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比工业多年生产的剩余价值便转化为绝对地租,他并说明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较低时,取代原来的绝对地租的地租如何决定;考茨基对农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表示怀疑,并认为农业资本周转时间较长抵消了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的作用;杨学成认为绝对地租原来只是劣等地才有的,后来随着形势的发展,中等地和优等地也有了。为了统一地解决非农用地的绝对地租和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不优于社会资本平均构成时的绝对地租问题,他提出了绝对地租来源和形成新解;这些都是可以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正> 《经济研究》1983年第9期刊登的李慧中同志的《也谈绝对地租和垄断价格》一文,认为资本主义农业绝对地租来自垄断价格。此见不敢苟同。李文认为:“农产品高于生产价格或高于价值出售的两种情况,都是垄断价格。”并且引证马克思《资本论》中“绝对地租的先决条件或者是产品价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以上的已经实现了的余额,或者是超过产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的论述,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这是对马克思著作的误解。马克思这段话的意思十分清楚,是在说明绝对地租有两个来源:一是农产品价格超过它的生产价格但没有超过它的价值的余额,一是超过产品价值部分,即马克思称之  相似文献   

13.
商品经济社会中,价格体系变动影响社会生产结构,即生产的空间布局、规模、速度、部门间比例,工艺技术等;价格体系变动还要影响社会经济中各种资源的分配使用,影响社会商品的价值流通和实物流通。因此,价格与社会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我们过去一直没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方面,我们曾设想通过对实物的计划管理实现对社会经济的控制,从而取消市场价格机制;另一方面,我们把价格变动可能引起的社会问题摆在价格管理  相似文献   

14.
城市土地管理:"三权分离"与收益分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玉廷 《经济问题》2005,3(1):21-23
实行城市土地管理体制“三权分离”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按照所有者、经营者和使用者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取得相应的土地收入。绝对地租归中央人民政府,级差地租(垄断地租)归地方人民政府,平均利润归城市土地的实际使用者。实行“三权分离”的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可以使城市土地所有权进一步明确,产权关系进一步清晰,有利于国家土地所有权的人格化。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认为,地租是地价的资本化形式。耕地价格实质是指耕地经济收益的市场表现。耕地价格评估即对耕地某一时点的客观价格或者价值进行估算和判定的活动。耕地估价实践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从评估实践出发,提出了估价前提不明确、参数选取主观性强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对相关人士有所启示和参考,同时为进一步完善耕地价格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16.
自然垄断产业价格管制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翔 《生产力研究》2007,2(2):58-61
现代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逐步深入,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法律学者也逐步深入探讨自然垄断产业价格管制法律问题。我国对自然垄断产业进行价格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价格功能弱化;(2)价格构成不合理;(3)价格管制机构职能单一,还存在政企不分的问题;(4)价格管制机构缺乏约束;(5)自然垄断产业价格垄断行为缺乏约束。文章认为完善自然垄断企业价格垄断行为管制的法律措施主要有四点:(1)确定对自然垄断产业价格管制的基本理论;(2)完善自然垄断产业价格管制的基本法;(3)遵循反垄断法和价格法各司其责互有配合的原则,确立协调的法律规范;(4)设定专门的管制机构,对不同性质的自然垄断区分管制。  相似文献   

17.
1·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为承包地使用权价格的提高提供前提条件。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是以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基础的,是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稳定转移为前提的。2·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为承包地使用权价格的提高提供依托。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必须以科技兴农为依托,只有依靠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降低产品的国别生产价格,才能增大地租实体,提高承包地使用权价格。3·完善农地使用权市场,为承包地使用权的顺利流转提供载体。要提高承包地使用权的价格,必须实现承包地使用权的顺利流转。而承包地使用权的顺利流转是以完善的土地使用权流转…  相似文献   

18.
资本转嫁假说明确了成本的构成,以此设立相关参数,对商品的市场价值和市场价格展开进一步推理分析,拟构建出一个级地租模型,并从整体和局部角度分别对多级地租和单级地租的模型进行研究,通过三级地租特例考察,间接证明模型的部分合理性和现实意义。最后,通过对地租不等价交换实质等问题进行讨论,进一步加深级地租模型的理论深度,表达了对地租所代表的所有权法则的抨击和赞美。  相似文献   

19.
国家计委副主任王春正日前透露,今年下半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将依据正在制定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辨法》,对行政、行业、地方价格垄断现象予以全面打击。王春正说,中国的价格垄断主要在于行政性垄断,主要出现在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中,并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但目前地方垄断和行业垄断的情况更为突出,目前一些地方通过价格和收费方式对本地企业进行保护,甚至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使一些低效率企业无法被淘汰,资源无法进行合理流动和重组。另外,中国的一些公用事业特别是电信、供电、铁路等形成网络服务的行业垄断程度很高,使得这些行…  相似文献   

20.
关于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推动的通货膨胀,是土地产品价值上升的结果,是土地产品价值实现的要求,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通货膨胀。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下,尽管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价格传导机制是不同的,其基本内容都是剩余产品在初次分配中向土地所有者的倾斜。因此,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的治理,核心不在于消灭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本身,而在于缓解收入分配带来的社会阵痛。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在投机资本的影响下往往呈现复合式发展的特征。地租推进型通货膨胀研究的新视角,为政府宏观调控应对土地产品价格上涨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