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城市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的缩影和象征,集中体现了一个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城市的文化特质和精神气氛.历史街区保护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兼顾历史与现在、物质与非物质关系,同时要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继承与更新等多方面的关系.中国一汽历史街区是长春市的重要历史街区,在保护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其价值和现状,从强化空间景观规划、建立...  相似文献   

2.
潘航 《价值工程》2014,(2):300-302
历史街区是一个城市地方性文化集中展现的区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与历史街区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历史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在对城市中心历史街区现实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市中心历史街区在土地利用、传统商业发展、地方性文化保护、街区保护和修缮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据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原则,提出了历史街区空间维度、时间维度、文化维度(TSC)"三维一体"的多维保护模式。以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为研究实例,将历史街区多维度的保护模式与文明街历史街区的保护实践相融合,探索文明街历史街区整体、活态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式。  相似文献   

3.
哈尔滨老道外街区是中华巴洛克的建筑代表,研究基于共生理念探讨老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情街的更新发展,从历史街区与城市功能、新旧空间与历史文化、院落与业态经济三个角度分析历史街区的“共生”发展,以期达到激活历史街区和活力再生的策略,实现物质文化的有效保护与经济效益提升。  相似文献   

4.
北京作为世界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在旧城内散落着数目众多、弥足珍贵的文物古迹和历史遗存.随着北京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提上建设日程,北京旧城的发展与保护问题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文物及邻近街区的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的模式与问题的探讨,以期在北京地下空间开发的契机下寻求文物保护和与现代城市相结合的更好出路.  相似文献   

5.
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形态,延续城市记忆是目前中国城市规划中面临的重要问题。以南通寺街—西南营片区为例,首先针对街区中开放空间进行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并进行问卷调研,发现街区中开放空间存在的问题,了解居民对传统街区的发展要求。然后,以街区形态再生为目的,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接下来,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再生策略,如社区参与策划、人性化设计、功能多样性、街区文化网络等,使街区形态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再生。  相似文献   

6.
武联  沈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110-114
论文针对我国在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定性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青海同仁历史文化名城民主上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为例,探寻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如何保护、利用城市历史街区,并使之成为促进城市活力积极因素的方法.并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论、历史街区有机更新与活力复兴的内涵与原则,保护规划的具体方法三个方面提出了同仁民主上街历史街区的规划建设思路.总结出在规划建设中要运用有机更新的思想方法,保护街区的人文社会网络,传承与发展地域环境特色,才能达到活力复兴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李永福 《民营科技》2011,(2):278-278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整治工作是弘扬中华文化,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避免城市历史脉络的断裂,让历史街区得以生存并与时代同步发展,如何保护好历史街区,如何做好历史街区的规划与整治,已不仅是政府与建设部门思考的问题了,在此分析了一般景观视觉评价的程序和方法,进一步保护历史文化,使我国的历史文化更加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8.
北京旧城历史街区共计33片,文化积淀深厚,是古都历史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旧城历史街区由于城市建设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保护中存在着法制不健全、规划不到位且可操作性不强、管理粗放等方面的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首都旧城的历史街区,保护对策方面亟需加强法制建设、制定合理的规划、提高历史街区的管理水平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传统聚焦物质空间的历史街区保护方法的系统总结与问题剖析,提出以特征价值为导引的历史街区保护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市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实例,从类型特征总结、保护发展定位、保护要素梳理、景观—文化关联、保护要素管控、历史档案维护、文化—业态耦合、遗产展示利用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以价值识别、价值关联、价值延续、价值活化为具体实施路径的历史文化街区价值导引保护方法,以期丰富我国既有遗产保护理论。  相似文献   

10.
完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体系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的主要任务之一,目前多数城市进入了存量与增量集约化开发利用的混合阶段,城市地下空间涉及系统庞大,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方法上,需要从空间范围到时间维度进行综合考虑。结合泉州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实例,对分阶段、多维控制、分类引导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多维规划方法与其应用进行解析,同时也探讨了地下空间与景观环境、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规划要点。  相似文献   

1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内涵,科学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需要有明晰的思路作为依据.本文以提高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水平为目标,通过分析国外典型国家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特征,确定法律基础、政府角色、公众参与、规划工具和财政保障是重要的保护因子.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美国、法国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因子的成功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目前历史文化街区保护问题的梳理,结合文化基因理念的再认识,从文化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两个特性认识出发,建立基于文化基因传承理念的历史文化街区显性物质空间和隐性非物质空间的保护设计框架,并以重庆市寸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进行了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3.
当前,商业功能保护与植入已基本成为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必要手段,对历史街区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正负面影响。如何对历史街区进行有效的商业开发控制与引导,形成适度的商业量,营造适宜的商业空间,保持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取重庆市具有典型代表性的磁器口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实地调查研究,并对历史街区的商业化现象和商业化程度进行系统性分析评估,进一步提出历史街区适度商业化的评判标准,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商业化研究的参考,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历史街区适度商业化的规划建议,以期对我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有效保护利用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苏景相 《价值工程》2019,38(11):190-193
街区活力是评价一个城市是否宜居的重要因素,具有活力的街区,其空间尺度特征和社会经济要素分布往往能较好地表达出与人性化需求的契合。POI数据具有类型多、空间覆盖范围广的特点。利用POI等开放数据对城市街区活力度指数进行量化计算,比较不同城市空间的街区活力程度,为城市街区规模和市政路网布局规划提供实际参考依据,同时为利用开放数据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文化大繁荣的背景下,传承城市文化的历史街区,迎来了新生。本文选取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作为研究对象,以串城街的历史街区更新改造为例,探讨历史街区的再生性保护方法,以"保留历史文化要素——重塑历史文化脉络——植入现代商业功能"为脉络,并以控制建筑风貌、建筑颜色、建筑高度为依托,最终重现历史街区,达到历史街区再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房地产》2009,(4):67-67
今后,本市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以及所涉及的胡同整治、市政基础设施改造和居民疏散等相关工作,将有更为严格的制度保障。为依法推进本市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依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划,近日,北京市建委、规划委、文物局共同制定了《北京旧城历史文化街区房屋保护和修缮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3月1日起实施。  相似文献   

17.
后现代主义时空观提出了介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异托邦空间。基于异托邦空间内涵的理解,可以认为历史街区本质上就是一种城市异托邦空间,因而拓展了其保护的意义。基于城市异托邦的历史街区保护应重在其物质空间和社会空间同构特征的解读,并从生活空间的回归、矛盾空间的并置、公共空间的叠合、市民主导的营造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历史街区作为异托邦空间的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价值工程》2018,(9):198-200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地域文化、特色文化为主导的休闲商业街,作为一个城市独特的的文化载体、地域经济发展的新兴动力,成为重要的城市发展要素,其内部的功能再生尤为重要。本文以沈阳市吉祥特色商业街的综合提升为例,充分挖掘与利用有形和无形并存的文化价值力量,探索出以文化为动力的街区综合提升策略和方法,全面引领街区的改造规划,实现街区活力的全面再生。  相似文献   

19.
龙门浩历史街区作为重庆主城区最后一个保存完好的历史街区,见证了城市发展的历史,被称为长江南岸老重庆的标本。面对不断加剧的发展压力,龙门浩历史街区如何发展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形态类型学从不同尺度层级对城市形态和建筑类型进行解读,有效揭示其内在特征以及历时演变过程,为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实践的操作提供基础性依据和切入点。运用形态类型学理论,从城市脉络、城市空间形态演化历程、形态肌理和建筑类型等方面对龙门浩历史街区更新保护进行分析,探究形态类型学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和发展中的具体运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历史街区保护与社会公平——基于居住者需求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街区保护注重原真性,在缺乏科学合理的历史街区更新措施的情况下,历史街区通常被原封不动地"保留"。通过对常熟市历史街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与访谈,发现由于政府缺乏合适的改造方案,常熟历史街区成为城市中的贫困住区,导致居民在社会空间与物质空间两个方面均被边缘化,成为弱势群体。在居住者需求和意愿方面,居民对居住环境改善、市政设施完善和异地搬迁等具有强烈的改造愿望。因此,认为在强调历史街区保护的同时,也要关注街区内的民生问题,保障历史街区保护中的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