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魏颖 《新西部(上)》2013,(10):113-113,118
本文在阐述高校突发事件的涵义、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应急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提高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的途径,主要是:夯实理论基础,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健全组织体系,实现高校突发事件的公共治理;加强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突发事件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
应急物资储备承担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等重要使命,是国家和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浙江是自然灾害多发易发省份,需强化研究、科学论证,加快推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乌鲁木齐市现阶段公共危机应急安全体系机制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的问题,对乌鲁木齐市危机管理应急安全体系机制的发展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建议:建立并完善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一案三制"体系: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法制。完善乌鲁木齐市公共危机治理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危机管理法律法规体;建立一元化的危机管理中枢指挥体系;建立严格高效的危机管理信息支持体系;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持体系及网络信息系统;开展有效的社会公共危机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南宁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现状的调查,发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应急机制的建立仍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要树立城市危机意识,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的全方位转型;要构建科学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和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形成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南宁市应对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公共安全面临严峻形势,使得“应急管理成为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历史命题”,应急管理人才是构建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急管理人才治理现代化是推进人才治理现代化的关键。结合辽宁省应急管理人才治理现代化的现状以及应急管理工作对应急管理人才能力的要求,提出从加强政府组织管理、构建全方位的教育体系、继续推进产教融合发展等方面入手,积极推进辽宁省应急管理人才治理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论西藏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评估与引导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西藏是典型的边疆民族地区,有着极为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所面临的各种突发事件形势相当严峻和特殊,不断提高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舆情的本质是民意的综合反映,是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独特视角和重要内容,是检验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成效的试金石。西藏突发事件的舆情具有涉外性、复杂性和敏感性等特殊性,要遵循法治原则、不同性质社会矛盾区别对待原则以及立体治理原则,从舆情监测与汇集、分析与评估以及控制与引导等三个方面构建和完善西藏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控机制。  相似文献   

7.
张宏 《新疆财经》2009,(4):61-66
一个国家是否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应急物流管理的能力去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不仅关系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持续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疆应急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在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的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新疆应急物流体系建设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重大事件的应急管理是对城市社区治理能力的集中检验,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重大工程。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城市社区虽然形成了专群结合、联动处置的网格化管理模式,但也暴露了社区治理的现实困境,本文力图透过主体功能虚位、机制运行偏差等社区治理的现实问题,探寻突破社区治理困境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问题,将军队和地方政府协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应急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发展阶段,建立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再将熵权法和物元可拓学理论运用于军地协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评价模型。然后将上海、深圳、天津、成都、昆明的相关数据代入模型并计算。结果表明,上海和成都军地协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能力较其他城市更具有优势,并由爬虫数据验证该模型的可靠性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最后从应急准备、组织协调、应急响应、应急保障、灾后重建5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当地军地应急管理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世界上各类突发事件不断发生,如何科学应对和及时、妥善处置,是当前各国政府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能否有效防范、妥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政府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突发事件所具有的突然性、紧迫性、可变性与破坏性等使得政府应急管理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对美国突发事件危机管理的经验考察,以及对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审视表明,应借鉴美国经验,通过提升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快速反应、全面动员、自救互救、应急指挥等能力,进一步完善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全方位提高全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与救援水平,从而尽可能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并把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至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李林  宋英杰  郭赞 《科学决策》2023,(9):148-159
国家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需要市场机制的参与,而农业巨灾保险及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散的市场运行机制在参与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具有自身优势。在“协同—合作”理论框架下,通过研究我国农业巨灾保险的实践,发现其在参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中存在制度建设衔接机制不完善、主体协同治理有待加强、全周期过程管理不完善、价值建设需重构等问题。进而从完善农业巨灾保险参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制度建设是实现“协同—合作”的保障,强化农业巨灾保险参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主体协同是实现“协同—合作”治理的关键,实现农业巨灾保险参与应急管理的全周期过程管理是实现“协同—合作”治理的重点环节,建设农业巨灾保险参与应急管理体系的同向价值是实现“协同—合作”治理的目标等方面提出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应急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更是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近年来,济阳县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不断深化对应急管理工作规律的认识,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以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为主线,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了突发事件的发生及其造成的损失,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的是政府间的合作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主要解决行政区内横向政府组织间跨界治理问题。该理论突破治理空间的限制,为创新突发事件应急协调机制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文章以整体性治理为视角,分析南宁市应急管理部门协调及区域合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要从增强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急协调的意愿,制定协调联动的制度规范,重点在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社会参与和区域合作共赢方面,创新构建南宁市应急协调与合作机制,以解决应急协调不畅与合作不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郑炳兴 《魅力中国》2013,(23):335-335
近年来,随着监狱突发事件的增多,监狱管理安全面临严峻的考验。建立和完善监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迫在眉睫。本文结合监狱管理实际,提出监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的构建原则和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类突发事件呈上升趋势,加强应急管理尤其是应急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在应对突发事件中,新闻传媒对舆论的导向作用不可忽视,媒体对政府相关职责的监督应该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从危机管理意识、危机管理机构、危机保障系统、危机管理的多方应对网络等多方面,提出完善新疆政府危机管理的建议和措施,为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形成应急体系提供对策,以期提高新疆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问题,基于应急管理全过程理念,按照事前预防、事中处置和事后恢复3个方面建立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集对分析的五元联系数构建同异反评价模型对城市应急能力现状进行分析,通过五元联系数的偏联系数对潜在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实现静态与动态分析的有效结合,为城市针对薄弱环节提升能力指明了方向。将模型应用于某城市进行实证分析,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验证了该模型在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中的可行性,可为其他城市突发事件应急能力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郝建玉 《中国经贸》2013,(12):71-72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评估体系是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内控机制建设的重要环节,愈来愈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作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从未启动应急预案和已启动应急预案两方面,设置了一系列指标,对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有效性和科学性进行评估,对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内部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国有企业与创新社会治理关系研究是完善国有企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的举措,对连云港港口地区国有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通过对连云港港口地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明确企业在社会治理中应承担的具体职责,同时推动社会治理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