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创建平安运输线 在公安、法院及综治部门的配合下连续3年开展了“打击涉铁侵财型犯罪专项行动”,近5年天津铁路运输检察院公诉部门共受理案件530案1073人,其中盗窃案件373案673人,盗窃铁路运输物资犯罪得到了有效惩治.铁路货物运输环境得到了极大优化。  相似文献   

2.
2010年铁检天津院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大局,按照最高检铁捡厅《关于铁检机关积极配合铁路系统开展铁路治安重点地区集中整治行动的通知》的要求,对危害铁路运输安全和铁路建设的刑事犯罪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盗窃铁路运输物资、倒卖车票等涉铁犯罪。同时灵活运用检察权加强社会矛盾化解,实现了货盗案件、倒卖车票案件均同比下降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施金龙 《魅力中国》2012,(32):80-80
《刑法修正案(八)》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以“数额”和“次数”来认定盗窃罪,将人户盗窃与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一起作为盗窃罪定罪的新情形。以往不认定为犯罪的入户盗窃小额财物的行为可以认定为犯罪,那么在人户盗窃施行过程中或者盗窃后被即时发现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是否一律转化为抢劫呢?而行为如果发生在户内,是否一律适用抢劫罪法定刑升格呢?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工作实践中,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罪名,如何定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是办案人员正确办理好案件的关键,也是值得我们有关人员深入研究的理论性问题.本文从一起案例入手,着重论述了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的联系和区别,以期与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5.
在工作实践中,盗窃罪与职务侵占罪是比较容易混淆的两种罪名,如何定盗窃罪还是职务侵占罪是办案人员正确办理好案件的关键,也是值得我们有关人员深入研究的理论性问题。本文从一起案例入手,着重论述了盗窃罪和职务侵占罪的联系和区别,以期与大家共同学习。  相似文献   

6.
刘亚平 《魅力中国》2010,(6):149-150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虚拟财产逐渐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针对网络虚拟财产的盗窃案件也悄然增加。但我国现行法律对网络虚拟财产的性质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导致对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案件判决不一。本文从网络虚拟财产的概念、特征、价值及网络盗窃的犯罪性等方面进行探讨,认为网络虚拟财产属于财产的一种形式,具有现实的经济价值和可支配的动产属性,能够作为盗窃罪的对象,应该受到我国刑法的保护。  相似文献   

7.
盗窃犯罪盗窃犯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1983年以来,盗窃犯罪在本市呈现激增趋势,无论案件或人犯比例都居刑事犯罪之首。1983—1993年的11年中(以下简称"11年中"),盗窃案件占全部刑事案件数的43%;盗窃案犯占全部刑事案犯数的46%。总的看,盗窃案件和案犯数量高于1983年严打的基数,大致为10—1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我国的窃电状况非常严重。而在司法实践中只能将该类行为归属于盗窃犯罪予以追究,但由于电力所具备的特殊性,在是否构成盗窃上存在诸多的认定难点.本文中笔者就窃电犯罪的构成以及现实中办理盗电、窃电类案件所存在的难点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周刊》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一周要闻榜     
《中国经济快讯》2010,(34):26-26
死刑罪名 盗窃罪等13个拟取消 8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审议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刑法修正案草案拟取消近年来较少适用或基本未适用的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如走私文物罪,盗窃罪,盗窃古文化遗址、古墓葬罪等,相当于取消了我国现行刑法死刑罪名的近五分之一,同时延长严重犯罪的实际服刑期。这将是1979年新中国刑法颁布以来第一次削减死刑罪名。此次修改刑法是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1.什么是洗钱? 洗钱,是指将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或者其他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  相似文献   

12.
农村的赌博活动,相当普遍。因赌博而犯罪的案件比数也很高。抚宁县一年内判处的171名罪犯中,因赌博犯罪的15人,占8.9%。其中13人因赌输而犯其他罪行,计犯盗伐林木罪者5人,犯盗窃罪者4人,犯贪污罪者2人,犯诈骗罪者1人,犯抢劫罪者1人。  相似文献   

13.
反洗钱的含义以及洗钱危害 1、反洗钱含义 反洗钱,根据我国的《反洗钱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反洗钱,是指为了预防通过各种方式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等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洗钱活动。依照本法规定采取相关措施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洗钱犯罪一直是国际社会重点打击的犯罪对象之一。笔者认为:洗钱罪的构成要件中,洗钱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它侵犯了国家关于金融活动的管理制度和司法机关查处犯罪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掩饰、隐瞒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等几种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的性质和来源的行为。洗钱罪的主体要件明确规定为自然人和单位。而主观方面是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却使之成为“合法”收入。  相似文献   

15.
冯宗盛 《魅力中国》2013,(20):272-272
摘要:诈骗罪、盗窃罪作为常见多发性侵犯财产类犯罪,在刑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都占有着重要地位。这二种罪名在主体、客体、主观方面都相同.客观方面虽然在通常状况下不难区分,但在一些非典型案件中,常常存在交叉重叠,较难以辨别。本文拟通过详细阐述诈骗罪、盗窃罪构成要件,分析说明二罪的不同点,以期为实务中准确定性处理类似争议案件,提供些许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郭方 《河南经济》2003,(11):60-61
洗钱,是指隐瞒或掩饰犯罪收益并将该收益伪装起来使之看起来合法的一种活动和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金融服务的不断创新,混业经营的趋势日渐明显,洗钱活动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相似文献   

17.
盗窃罪与诈骗罪作为侵犯财产类案件,两者的犯罪主体均为-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要件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客体上表现为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二者所不同的是客观方面存在差异,主要区别在于犯罪手段已即获取财产的方法不同.  相似文献   

18.
这是“一次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的作弊大案”——甘肃、山东两地公安、教育等系统近50人,共同精心设计出一条跨省替考的犯罪链。那么,谁是这起大案的主谋?他怎么会有如此大的能耐,竟能使23名山东学生在天水成为高考“枪手”?  相似文献   

19.
洗钱作为一种严重的犯罪,不仅妨害正常的司法秩序,而且损害金融管理秩序,甚至会危及国家的经济安全。我国《刑法》第191条洗钱罪和第312条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都是关于洗钱犯罪的规定,两罪在法条内容上存在相似之处,但是两罪在侵犯法益、犯罪对象、行为方式、主观目的等方面有实质性的区别。明确两罪之间的界限,有助于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20.
朱晓征 《魅力中国》2010,(32):124-124
要求一般赃物犯罪的行为人主观上对物品赃物性质须是“明知”,是古今中外的立法通例。根据我国刑法第312条的规定。该罪的主观方面只能是故意,即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而予以窝藏、转移、收购、代为销售或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的。行为人主观上不知是犯罪所得或其收益,即使客观上实施了上述行为,也不能成立该罪。这是我国刑法界的通说,对此没有争议。对于“明知”的理解和认定,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笔者对“明知”的内容加以全面论述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