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颁布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中指出:贷款质量分类以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为核心;分析借款人的还款能力,需要分析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最近,财政部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具体准则,使现金流量表成为企业对外报送的重要报表之一。这样就使现金流量逐步取代利润指标成为银行评估贷款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较客观地衡量贷款所处状态,反映银行贷款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信贷资金经营一直是银行的头等大事。从2002年起,我国各类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即贷款五级分类。它是指商业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按照此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该方法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  相似文献   

3.
一、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的特征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也即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办法.该方法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能更准确地识别贷款的内在风险,有效地跟踪贷款质量,及时发现贷款发放后出现的问题,便于银行及时采取措施,保全银行资产,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相似文献   

4.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此前的贷款四级分类制度是将贷款划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四类。  相似文献   

5.
贷款五级分类是信贷资产分类的方法之一。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风险损失的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以此作为提取呆账准备金的依据的一种贷款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6.
贷款风险分类管理,又称贷款五级分类管理,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目前,贷款风险分类管理是商业银行早期防范和控制风险的有效途径,对加快建立现代银行制度,提高贷款质量,降低金融风险,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与以期限管理为主的贷款四级分类相比,贷款五级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的一种管理方法。尽管这种分类管理方法涉及面很广,有企业财务分析、现金流量分析、担保分析,还有企业非财务分析及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经营管理水平分析,但其核心只有一个,是对借款人还款能力有效性的判断,或说是对贷款遭受损失风险程度的估算.从而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8.
一、贷款风险分类的原则 根据<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分类时应遵循以下原则:首先,在贷款分类时,要判断贷款最终是否能够偿还,或者贷款偿还的可能性有多大,也就是以还款可能为核心,而不是以贷款是否逾期或逾期时间长短为标准,这才能反映贷款的风险和真实价值.其次,还款可能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两个方面.还款能力由借款人的财务状况、现金流量、还本付息情况决定;还款意愿由借款人的信誉、管理层素质、银企关系、往来情况和信贷管理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9.
现行商业银行住房按揭贷款采取等额本金法和等额本息法两种还款方式,虽然有利于银行保持稳定的现金流和及时了解借款人还款能力,但对现金流不稳定的客户容易造成还款压力。本文拟通过改变贷款偿还期的现金流,对不同偿还方式进行比较研究,为银行住房按揭贷款偿还方式的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浅析贷款五级分类与贷款风险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五级分类又称贷款风险分类,是指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质量划分类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力法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是我国为改善银行经营管理和加强金融监管进行的一项基础性政策建设,它将对商业银行贷款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的变革产生深远的影响,对商业银行防范和控制贷款风险、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发挥建设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分析,包括第一还款来源和第二还款来源分析,第一还款来源是借款人的主营业务或主要业务的经营收入,第二还款来源是借款人提供的除第一还款来源之外的还款保证,如财产抵押、第三方担保或质押等。担保是防范贷款风险的措施,是额外的还款来源。担保能分散、转移贷款风险、分析贷款担保才能准确地把握贷款的风险程度。一、贷款担保概述贷款担保又叫信用支持,是指银行为降  相似文献   

12.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这种分类方法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可能性,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以此来揭示贷款真实价值的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3.
贷款五级分类法就是将贷款采用以风险以基础的分类方法,评估银行贷款质量,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具体内容包括: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按时足额偿还本息。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能力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次级:  相似文献   

14.
贷款风险的五级分类依据现金净流量计算结果对企业还款可能性的分析,如果未来的现金净流量为正值,则借款人具备偿债能力,如果借款人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大于或等于当期的债务本息,则表明企业可以用主营业务收入来偿还贷款本息,但净现金流量为负值,却不能说明其不具备偿债能力,应对借款人的现金流量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现金流量表作为企业三大会计报表之一,包含很多重要的财务信息。本文以客户经理常常会遇到借款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产品销售空前繁荣,利润表中利润指标直线上升,但却无力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为例,说明企业现金流量不足,导致企业有还款意愿而没有还款能力,并因此给银行带来风险。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1日各家商业银行全面推行贷 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此举是对商业银行 制度、整个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亦是与国际惯例接轨、衔接的重要方面。从学习贷款五级分类管理办法中不难看出:新办法强调借款人经营业务收入在还款来源中的作用;对现金流量的关注,可以使商业银行以债权人的身份,更多的关注企业产品销售、货款的回笼,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新办法代表国际通行准则,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银行在对世界各国信贷资产分类做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规定按风险程度,将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目前,农业银行根据人民银行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正逐步以现有的贷款进行风险分类,而对借款单位的现金流量分析则是目前贷款风险分类中一种比较科学的分析方法,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现金流量分析在贷款风险分类中的科学性,笔者认为有必要将现金流量表与财务状况变动表进行比较,从中揭示现金流量分析的直观性和科学性以及现金流量分析在贷款风险分类中的现实意义,同时对…  相似文献   

18.
余志海 《南方金融》2004,(11):44-46
农信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的初期,普遍存在信贷档案不全,借款人财务信息残缺、失真,甚至没有财务报表等问题,不少信贷员为此束手无策,认为无法通过分析借款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现金流量来判断借款人的第一还款能力是否充足,特别是对于相邻档次的贷款,更感模糊不清,较难对贷款风险状况做出客观的评价。本文针对上述问题,在总结部分农信社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就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提出一些探讨性的意见,供信贷人员在实践操作中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是根据风险程度对贷款质量做出评价的贷款分类方法,这种方法是以审核借款人偿还能力和还款意愿记录为主的一种更加审慎、全面、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它不仅包含贷款质量分类的结果,也包含贷款分类的过程。通过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可以有力促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树立审慎经营、风险管理的理念,深刻揭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更加真实、全面、动态地反映贷款的质量,进一步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回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在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风险五级分类中必须要做好下面工作。  相似文献   

20.
企业借款绑架担保机构现象暴露的突出问题银行机构风险意识存在偏颇。银行机构过于注重贷款第二还款来源,依赖于担保机构风险承担,忽视对第一还款来源的审查和评估。这种忽视长远利益的行为,一方面弱化了银行机构对借款人的考察和评估,主观降低贷款标准,放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