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做人与做官     
先说做人.做个怎样的人,怎样去做人?人们各有不同理解.我的答案是--做一个快乐的人.社会上流传一个说法:高职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我很赞成这个说法,前“三高”是大家都想追求的,但不是你想追求就能追求到的.只有高兴和快乐才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追求得到的,只有快乐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的,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随随便便就能得到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创业 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创业,这就好像有些人适合当领导,有些人就不适合,当领导要有判断力和决断力,这也是我刚才说在北大学到最重要的是要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如果你自己创业你是一把手,遇到问题你要做判断到底是做还是不做、走哪条路,这个时候你要拍板。有些人适合干这个事,方向看得很准。有些人适合实操,如果别人告诉我这个方向我可以做得很好,比如说我们的高考状元可能就适合实操.而不适合做老板。  相似文献   

3.
悖论     
人生矛盾一个有知识的傻瓜更愚蠢。人人都说生命充满了孤独和苦难,但人人都不希望它结束得太早。和其他人一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非常特别的。我希望自己足够贫穷或足够富有,这样我就可以做我现在想做但做不了的事。我的记忆糟透了,我什么都忘不了。当人意识到生命就快结束时,他的生命才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4.
一口气读完《乡镇论坛》2006年2月上半月刊古土的文章《我亲身经历的乡镇机构改革》就如骨鲠在喉,大有不吐不快之意。笔者没做过调查,不知道该文作者所处的镇有多大、人有多少,单就我所在的县来看,一个人口二万至五万的镇,工作人员一般为20-35人,以这么少的人去服务这么多的群众,绝不是机构臃肿。但是为什么全国各地总是一年又一年乐此不疲地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呢?我想一是我们的上级部门总是想用机构改革来装高效的样子;二是如果不借着机构改革把乡镇人事制度的水搅浑,上级部门所安排的人就没有正当的理由游进来。由于上面每个人的位置都不好…  相似文献   

5.
找到关键     
做企业就是应对挑战,从我们想做企业的那一瞬间开始,以及从那以后的几乎每一个环节.做企业不容易,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得到的.  相似文献   

6.
另类力量     
<正>与人矛盾越少,冲突越少,你追求成功 的困扰就越少,愈能与人默契合作,你成功 的机会就愈多。 无论你追求什么,都必须充满信心。不 要判断自己能力不足,不要过于庸人自扰, 更不要在别人面前说没有骨气的话,你应该 告诉他们:"我能办到"。 "学习"两个字,写起来简单,说起来 更简单,但做起来非常难。不是想做大事, 想出人头地的,想取得一定成绩的人,他 100%地对学习不感兴趣。这种人就一定是 一般人。  相似文献   

7.
声音     
《经营者》2007,(5):14-14
<正>我觉得财富是衡量一个人成功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全部,也不是最终目的。可以说至今即使经满足了全部个人基本需求,将来的财富也是在后面加零,也只是对奋斗的一种认可方式。我现在就想做着自己想做的事,其实“人生是一个不断剔除枝叶,走向主干的过程”。不断成就自己,也是我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做品牌是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在中国,无论是大的产业还是企业都需要心与境的管理,中国的企业从高速公路驶向城市立交,高速公路容易,城市立交方向错了就会造成致命的错误.我们要保持一个非常良好的心态,健康的心态,一个持续发展和长久走下去的心态.境的管理,我一直说中国企业在这次转型中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要做品牌,甚至不单单要做影响中国的品牌,甚至想做影响世界的品牌,我说做品牌是一群人、一辈子、一件事.  相似文献   

9.
祁玉民笑言,在中国有两句话,“你想痛苦就看足球,你想自加压力,就把中国车卖到德国去。我是做事关死后门、堵死后路的一个人,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一条‘不归的’路上了,我和华晨会把这种压力变成我们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0.
祁玉民笑言,在中国有两句话,“你想痛苦就看足球,你想自加压力,就把中国车卖到德国去。我是做事关死后门、堵死后路的一个人,现在我们已经走到了一条‘不归的’路上了,我和华晨会把这种压力变成我们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1.
“一个人就是一个家,一个人想,一个人笑,一个人哭。我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出去打工了,不知道什么是父母的爱,就连他们的样子都记不清了。我考试从来都不及格,自信心有多差就不用说了。上学期我考了最后一名。这学期我不想考最后一名了。这是四川省青神县南城中学一名初二男生的作文,读来令人心酸。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已经不是某个家庭、某个地区的问题了。这个群体的生存状况如何,谁能说不会影响到祖国的未来呢?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批农民工涌进了城市靠打工赚钱谋生。有的地方劳务输出成了当地经济的主要增长点。劳务…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50年代中后期的人都是毛主席的好孩子,每个人都有抱负,都有理想。我小时候做梦都想做科学家,像牛顿、爱因斯坦、华罗庚那样。后来上大学,毕业了,别人让我留校、考研究生,我都没有。我觉得北京是红太阳的中心,所以一定要去北京,不考研、不留校也要进北京。  相似文献   

13.
蔡进  朱煦 《数据》2013,(5):52-53
背景故事:一段PMI的"独白"我的名字叫采购经理指数,我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PMI(Purchasing Managers’Index)。最近听说,有个叫PM2.5的兄弟很火,千万不要把我和它搞混哦。很多人都不清楚我究竟是做什么的,那我就自我介绍一下吧。打个比方说,如果您想知道明  相似文献   

14.
搜狐的股票刚刚下了一美元,很多关心搜狐的朋友很担心搜狐会不会摘牌,实际上情况根本不是那么糟.就中国网络业的现状和前景,我觉得在过去到现在有两种假象,在一两年前,有一种假象就是"过热".反正是任何人有点儿钱了,都想做网络公司,任何一个站点都想靠广告能够生存下来,那么多站点,哪有那么多广告来给你支撑呢,所以当时确实是一种堕落的现象.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商界,李书福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人物,他的固执全国闻名.他涉足的每一个产业无一例外地受到方方面面的责难.但不管是造汽车还是玩足球,他都能从容而坚定地站在舆论的中心.他说:我之所以不招人喜欢,是因为我做的事总在揭别人的短.我造汽车,就揭了国企垄断车市价格虚高的短;我不玩足球,又揭了足坛黑哨的短.我总在想,如果我做的事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那就让一小部分人来指责吧!  相似文献   

16.
泡沫是有感染力的,房价不可能跌,都是这么想的,在一个火爆的环境里面,大家都觉得挺好的,因为泡沫是有感染力的。人开心的话,一个人有笑脸了,周边的人就会开心一点,大家都在笑的时候你也跟着一起笑。楼市钱景看忧。现在我看到一年收入就3万块的人都在谈300的房子,还跟别人推荐,我看这个房子很好,一定会涨的,我觉得这个大脑有问题了。  相似文献   

17.
张小平 《英才》2003,(12):28-32
我们四个人的本事都不够大!《英才》:当初波导的四个创业元老是怎样走到一起的? 徐立华:完全是机遇。1991年研究生毕业后我跑到深圳打工,随后我同学蒲杰也来了。我们一起商量,是不是找一个机会可以自己做。想过很多事情,包括做土豆去皮机。后来想还是做传呼机比较好,它在中国有很广阔的前景。我和蒲杰做了一个可行性报告,然后就到处找投资。在谈的时候,我另外一个同学徐锡广,从北京来深圳旅游结婚。于是我就跟他说了这个事情,问他有没有什么关系?他马上跟老家奉化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座摩天大楼的国际项目负责人,我们请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专家们来做这个项目,这些人都非常有背景、有个性,谁都得罪不了,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做我这个角色有没有什么“高招”来处理眼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陈燕 《东南置业》2014,(12):48-51
“这是一个痛苦的时代,一切变得非常快,我们不是很适应,为此,我一直在做自身转型的思考和探索,但足,仍然没有明晰的方向,再思考多过行动。不喜欢人家把我标签为地产人,我仅是我,做想做的事,无关成败,尽管被利用,也是一件好事,至少,我有被利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郑磊 《中国企业家》2008,(11):112-112
金融开放给人们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而我们又有幸地一脚踩进了这个市场,一种野心开始萌动。就好像一个人买了一筐鸡蛋以后,就躺在床上想,我这一筐鸡蛋要都变成小鸡,小鸡都变成母鸡,母鸡再下20筐蛋。这时候资本告诉你,不用一批一批地下蛋了,我给你钱,你去一次性做大,我们一块儿发财。我想引进风投就是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