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要素收入流的一个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远配 《农业经济问题》2013,(2):76-84,111,112
借鉴舒尔茨的"收入流"理论,以城乡二元结构为逻辑基点,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基于"要素流动—要素价值实现—农民增收—城乡差距缩小"的"要素收入流"理论来解释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收敛和发散的原因,寻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理论脉络;建立双对数模型分析劳动力、资本和土地三个要素以及市场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资本净流出和土地净流出对城乡收入差距有正向作用;劳动力净流出和市场化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劳动力净流出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不显著。本文还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演变的历史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尝试解释不同阶段农民要素流动性以及要素收入流不为农民所有、所享的问题。并从要素市场培育和制度创新两个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与城乡资本配置效率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测度了1981~2012年间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运用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分析了城乡资本配置情况及其变化趋势,并分阶段考察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发现,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强度在30年间呈现出弱化的趋势,而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波动变化;1981~2003年,二元经济结构转换对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改善作用并不明显,资本存在从边际生产率高的农村地区向边际生产率低的城市地区非逐利流动的现象;2003年以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促进了城乡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城乡资本边际生产率差异缩小,给农村资本回流带来了显著的正效应,中国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背景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已成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新时代,应多领域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注重科技兴农与教育兴农,加强城乡融合,做好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用地保障与改革,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实现"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打造中国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4.
新古典模型为理解城乡收入差异提供了基本的思路,即资本积累的差异,包括实物资本和人力资本.依据资本边际收益递减和资本追求更高报酬的规律,资本应向农村地区流动.但事实上资本并没有流向农村地区,而是进一步在资本较为密集的城市地区集中,资本报酬递增的技术特征可以为这种集中提供解释,但缺少经验支持,研究发现这种资本极化流动并不符合配置效率,那么导致城乡收八差距持续扩大的这种资本反配置流动的动因到底是什么?作者发现单一金融体制下融资市场的分割是其根本原因,农村地区信贷短缺、人力资本匮乏、外部投资预期收益率与实际收益率形成差异的循环机制,造成了资本反配置流动、城乡差距日益扩大的长期趋势.  相似文献   

5.
二元结构理论强调农村拥有更加丰富的资源,应当将农业剩余转移到工业部门中去以实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转型升级,农业一度被视为工业部门的"女仆"。回顾中国现代化之路,城乡如何发展始终是中国发展进程中的重点问题,从新中国成立时的"以农养工"政策,到"城市反哺农村",再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城乡融合"的发展战略,从"剥削"到"保护"再到"城乡等值",中国特色农村发展道路是一条不同于西方先吞并后建设的道路,而是一条打破二元结构认知,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城乡地位平等、逆城镇化发展的独特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设用地市场的城乡分割局面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道路。从当前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现状入手,分析现代市场理念下城乡一体化建设用地市场的必然要求,并认为"不转权"的集体建设用地市场是关键。研究表明:城乡一体化的建设用地市场可以通过乡镇企业建设用地直接入市、宅基地一体化流转以及缩小征地范围三方面实现。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借助地位关注理论解释收入差距对农户消费的作用机制,然后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0~2014年调查数据构建平衡短面板做差分回归,通过区分当前和潜在社会资本,研究社会资本在收入差距影响农户消费中的作用。本文研究得到如下结论:(1)不论是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还是城乡收入差距,收入差距扩大均会显著挤压农户消费;(2)当前社会资本可能缓解城乡收入差距而非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扩大对农户消费的挤压,引入地位性消费后仍然如此;(3)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农户积累潜在社会资本的必要性较高,农户消费受收入差距的挤压更为明显,地位性消费占比更高,从而改变农户消费结构。因此,缩小收入差距有助于刺激居民消费,降低潜在社会资本存在的必要性有助于降低地位性消费,优化消费结构。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分析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对资本回报率增长的影响。研究方法:借助一般性的总量生产函数,推导建设用地数量配置影响资本回报率增长的机理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构建的理论模型,采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1)中国各地区建设用地与资本存量的组合关系是影响地区资本回报率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2)中央政府在各地区间的建设用地数量配置方式是导致资本回报率增长水平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从建设用地数量配置的视角,为改善中国的资本回报率,缩小地区间资本回报率的差距,实施更为公平的建设用地指标分配方案是一个可行的政策安排。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为实现城乡互动的主要载体,能否科学规划和有效利用愈显重要。围绕土地要素的有效供给,以湖北省武汉市为例,从土地管理视角剖析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划和利用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武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现状武汉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区位分为城市集中建设区范围内和范围外两类,其中,范围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较大可能被整村征收转用为国有建设用地,范围外的乡村地区建设用地是城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乡用地矛盾日益突出,城市建设用地日益匮乏,但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却是闲置浪费,因此急需土地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来回流动。但是现今我国实行的是城乡二元体制的土地管理体制,城乡土地所有权分别归国家和农村集体组织所有,因此导致农村非农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市场分割,农村非农土地不能进入市场,这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众多的社会矛盾,因此急需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本文从梳理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在分析我国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法治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加上转型期的经济社会问题,使得中国城镇化进程异常艰难复杂。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存量建设用地既包括国有建设用地,也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后者则含三类用地:乡村企业用地,集体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用地以及农民宅基地。当前盘活存量的重点和难点,就是盘活已经划入城市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例如,北京市近年来以允许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的办法,实施了50  相似文献   

12.
正整体性治理视域下,城乡融合极为重要。城乡分治是当前最为关键的制度性壁垒。实现乡村振兴既需要激活内生动力,更需要拆除城乡制度壁垒以导入外部活力因子。唯有如此,方能从整体上最大限度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虽然脱贫与振兴的主战场在农村,但城乡融合发展既有利于将城市的人才输入农村、城市的资本投入农村、城市的科技成果应用到农村,又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为城乡居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2011—2017年的全国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下,农村电商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及其影响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表明,农村电商政策减小了城乡“数字鸿沟”、促进了农民增收并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且该政策在非贫困县、东部地区、ICT水平较高以及二三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更具有显著作用。本文从资本和人口要素流动,以及政府主导下的财政资金支出视角对农村电商政策的影响效应进行机制解释,并发现各财政资金规划用途间的互补与互斥现象。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应持续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合理安排资金用途,发挥电商农户的创业带动效应,积极引导生产要素流动,加快农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正允许并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是国家经过深思熟虑、谋划已久的顶层设计,也是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公平配置城乡要素资源,合理分配土地资源收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内涵与特征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内涵。首先在于统一的对象,即通过土地"市场"交易配置的、有偿使用的城市建设用地和集体建设用地。其中集体  相似文献   

15.
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它具有强烈的"逐利偏好",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追求资本报酬率或资本回报率。资本进入农村的前提是,当城市资本利润率低于或明显低于农村资本利润率水平,或城市资本投入渐趋饱和时,资本必然表现为向农村流动。从经济理论考虑,当城市资本边际报酬率低于农村资本边际报酬率时,资本就会从城市部门转移到农村部门,从工业部门转移到农业部门。  相似文献   

16.
城乡统筹是以城市和农村一体发展思维为指导,立足城市发展,着眼农村建设,是城乡差距最小化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城乡一体化背景下,借助城市的资源优势、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充分发挥基层图书馆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提高农村文化水平,缩小农村与城市的文化差距。  相似文献   

17.
与以往大多研究隐含的劳动力同质假说不同,本文在农村劳动力具有异质性这一假定下,从农村劳动力择优转移到城镇就业的角度研究了其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间的关系。首先在构建农村劳动力择优性转移、城乡就业人员人力资本分布和城乡收入差距相互影响分析框架对三者间关系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假说,然后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对假说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村中发生的大量劳动力择优转移到城镇就业,其对中国城乡间就业人员的人力资本分布不均等产生统计上的显著影响,而后者又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而且城乡收入差距又对农村劳动力择优转移产生一定的反馈效应。这表明当前中国可能存在一种由农村劳动力择优转移内生性引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机制路径乃至循环,而这明显阻碍了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偏向问题的形成,可以借用西方学者所提出的"发展战略说"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压力说"两种解释模式并加以中国化的解释给出说明。相应地,走出城市偏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赖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政治均衡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研究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未来城乡人口和建设用地间的供需变动和影响。研究方法:利用人口学的队列元素法对中国总人口及省际人口变化进行预测,建立城乡人口与城乡建设用地的双对数线性回归模型,测算二孩政策下2016—2030年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城乡人口及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研究结果:(1)2016—2030年中国城乡建设用地总体需求量将不断上升,城市建设用地需求明显大于农村建设用地的需求,且在人口快速释放的第一阶段(2016—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增加趋势明显,后期趋于平稳,但未来建设用地供需平衡矛盾将持续加大;(2)随着各省(市、自治区)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农村人口的不断减少,城市建设用地需求量上升,变化速率渐缓,个别省市的农村建设用地需求下降,且不同省市之间的人均建设用地的变化并不一致,没有明显的规律性。研究结论: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未来的城乡建设用地需求产生重要影响,应该因地制宜,提早应对。  相似文献   

20.
专家评说     
长期以来我国形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各自发展,城市是城市,农村是农村,互不干涉,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两张皮,导致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城乡差距主要表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上,2002年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城乡差距的扩大还体现在:城市居民享受的住房、物价等各种补贴,以及医疗、失业、最低收入等各种社会保障,绝大多数农民都不能享有。城乡差距的扩大已经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第一次跳出了以往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