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围绕产业扶贫,调研要精准一要精准调研当地产业。产业扶贫的根本是精准确定产业。各地资源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产业扶贫中首先要精准调研当地的现有产业,充分了解掌握当地的各类优势资源,帮助贫困农民精准选择发展项目,引导培植适宜贫困地区发展的特色产业,让产业既适应地方发展的需要,也适应扶贫脱贫的现实,为实现"造血式"扶贫打好基础。二要精准调研贫困户。精准培育的前提是选准扶贫对象。按照以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  相似文献   

2.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黑龙江垦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积极谋划致富产业思路,大力实施富民产业项目,有力推进了产业脱贫与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有效衔接统筹实施。2020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如何发挥产业扶贫支撑作用,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一个现实课题。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打赢扶贫攻坚战,中央提出了精准扶贫方略和"五个一批"的扶贫方式,产业扶贫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举措。产业发展是实现贫困地区真正脱贫并且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地方区域财富的创造和贫困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有待于构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脱贫的主要依托。近年来扶贫工作的实践经验也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产业扶贫发挥的作用备受肯定。产业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发展为杠杆,是贫困地区和人口摆脱贫穷的基本路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产业发展需要科技支撑才能持久,精准扶贫需要科技支撑才能有效。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同理,产业扶贫要精准发力,也要插上科技的翅膀。科学技术下乡,为产业扶贫接长"手臂"。产业扶贫要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但是在农村,了  相似文献   

5.
正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产业扶贫和精准扶贫,立足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施产业扶贫,是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最佳选择。通过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把贫困户有机纳入到产业发展中,不仅让贫困户分享到产业发展成果,拓宽了增收渠道,更极大推动了稳定脱贫的实现。产业扶贫的关键点在于要在分析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创新产业扶贫新模式,从而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在产业扶贫的进程中,要充分发  相似文献   

6.
产业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重要、最有效的措施。"十八大"以来,朝阳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精神,依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抓产业扶贫,不冒进跟风、盲目建设,而是针对市场需求、扶贫项目和贫困户实际情况,科学有效地做好产业引导和扶持,让扶贫产业真正起到合理发展、精准扶助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中央确定的基本方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江苏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强调,要以打好脱贫攻坚战为硬任务,拉长富民增收的突出短板。全省各地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进扶贫攻坚重要精神,以促进省重点帮扶县精准脱贫为目标,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富民工作。按照聚焦富民、聚焦苏北、聚焦产业、聚焦科技的思路,以"输血"为手段,以培养"造血"功能为目的,通过重点帮扶,采取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中央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要通过产业扶贫实现3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贫困地区尤其是深度贫困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发展现代畜牧业,是实施产业精准扶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正>江西赣州依托脐橙产业,在赣南红土地上种出了"摇钱树";陕西延安洛川发展苹果产业,在黄土高原捧起了致富的"金饭碗";甘肃定西大力推进马铃薯产业,西北干旱地区亮起脱贫的新曙光……近年来,这些地方紧扣"脱贫、优势、特色、持久"探索创新,蹚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特色产业竞争力强、贫困农户增收可持续的产业脱贫道路。特色优势产业成为精准脱贫的源头活水,经验值得推广。"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产业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模  相似文献   

10.
<正>助力西安精准产业扶贫,要谋划好"产业扶贫工程"的组织与管理,统筹好支持模式、融资模式的协同,处理好"产业扶贫与合规管理"的关系。作为城市行的农发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助力西安脱贫攻坚工作成绩显著。截至2018年12月末,陕西省分行营业部扶贫贷款余额达到83.99亿元,较年初增加34.65亿元,占到营业部贷款总额的23.62%;累  相似文献   

11.
<正>开展产业精准扶贫,应以项目扶持为主要手段,努力创造条件让贫困户自身能力增强,形成自主创收的开发式扶贫模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实施连片集成开发,打造全产业链,为脱贫攻坚持续释放动能。近日,笔者赴山东省单县黄岗镇开展产业扶贫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与当地政府、畜牧部门和龙头企业座谈,交流产业扶贫的做法与经验,研究畜牧业精准扶贫的思路和措施。总的看,黄岗镇政府与畜牧龙头企业合作、筹建精准扶贫肉鸭养殖项目,依托产业发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探索出"政府+龙头企业+贫困户"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2.
<正>产业扶贫涉及对象广、涵盖面大,是完成脱贫目标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其他扶贫措施取得实效的重要基础。为确保产业扶贫资金做到"靶向治疗""精准投放",全方位多模式确保贫困户精准受益,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通过基层调研、分析研判,针对山西省阳高县的实际,提出如下实施对策。对策之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县内贫困区域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各不相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开封市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立足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努力打造产业发展与扶贫互促共赢的局面。开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扶贫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扶贫产业园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借力资源优势、借助地域特色、借势绿色发展、借重网络营销,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特色加工业、生态旅游业和电子商务产业。2016年以来,开封110多个贫困  相似文献   

14.
伴随产业扶贫政策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逐渐形成了一条“产业精准扶贫”新路子。近年来,湖南省引入现代治理理念,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参与主体多元化、主体参与方式多样化和参与模式创新化,取得了产业扶贫的成效显著,但在产业精准扶贫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困境:意识困境、利益困境、信息传导困境和政府失灵困境等。需要在现代治理理念下,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多元贫困主体参与意识和内生动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通过财政杠杆牵引跳出利益困境,增强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瞄准贫困户真正需求,创建需求表达机制破解信息传导困境,精准定位扶贫产业;加强政府治理能力建设,扭转政府失灵,提升产业精准扶贫中的政府执行与监管力度;完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贫困地区产业高效发展,让贫困户得以“真脱贫、脱真贫”和可持续脱贫。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深水区",农发行要坚持党建引领,凝聚攻坚合力,抓住历史机遇,持续着力攻坚;增强创新意识,灵活运用政策;提高风险意识,做到放管服并重;强化部门间沟通,破解支付难题。易地扶贫搬迁是"十三五"时期党中央国务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头号工程。身处"第一线"的农发行河南省郑州新区支行作为承接河南省易地扶贫搬迁项目的主办行,认真贯彻落实总行以服务脱贫攻坚统揽  相似文献   

16.
<正>产业是促使贫困地区脱贫的源头活水产业是促使贫困地区脱贫的源头活水,产业扶贫需抓好三要素。选对产业是基础选对产业是基础。产业扶贫的关键在于选对产业,不同地域因气候、土壤及水源条件的不同的不同,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也不同,所以产业扶贫不能简单的"一刀切",要立足于本地的资源的资源,突出生态特色,将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培育发展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基础,顺应"互联网+"趋势,深入挖掘农业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  相似文献   

17.
以安徽省庐江县产业扶贫工作为例,研究了当地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国内精准扶贫政策下产业扶贫的成功经验,提出了完善产业扶贫、确保精准脱贫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群众要脱贫群众要脱贫,产业是支撑。当前各地产业扶贫取得积极进展,有的地方贫困县即将摘帽,有的地方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地方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譬如产业发展同质性严重,农产品销路没有保障;譬如产业带动脱贫能力弱能力弱,贫困户难以从中受益;还譬如发展规划不明晰,产业选择难、发展难。分析种种,取经悟道,产业扶贫要取得成效产业扶贫要取得成效,当抓好几个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19.
正产业扶贫是所有扶贫政策的重要基础,培育产业是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近年来,全国上下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必须抓好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促进精准脱贫指导意见》,各地积极探索了多种产业扶贫模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另一方面,由于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一些地方在产业扶贫中仍存在三大不容忽视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四方山农场是国家级贫困农场,尽快摆脱贫困局面,实现全民脱贫,摘掉贫困农场的帽子是全场党员干部的心愿。文章总结了四方山农场在推进产业扶贫过程中的经验和对策,通过建档立卡、精准施策、精准帮扶、产业扶贫、兜底脱贫等措施,达到脱贫摘帽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