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我国保险公司在1999~2003年期间的年度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对我国保险业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度和初步分析,得出如下结论:我国保险业的技术效率逐年有小幅下降的趋势;股份保险公司和国有保险公司的技术效率差距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但全国性保险公司的经营效率明显高于区域性保险公司;我国保险公司基本上处于规模报酬递增或者不变区域;保险业的全要素增长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年均增长在15.9%;前沿技术进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TFP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保险公司因前沿技术进步平均每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达16.7个百分点;保险公司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已出现阻碍TFP增长的趋势,这种技术效率的差距主要是受规模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采用1997—2011年我国31个省区物流业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利用Kumbhakar等(2000)的方法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分析表明:技术进步因素是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改进、规模效率和配置效率因素均存在对技术进步因素的抵减效应;技术效率改进和规模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递减,而配置效率因素的作用逐年上升。进一步对我国物流业TFP增长率的区域差异进行基尼分解,结果表明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是造成区域间物流业TFP增长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反映出各省区物流业发展存在较强的阶段差异。提升我国物流业长期发展水平,不仅依赖于先进技术和方法引进带来的技术进步因素,还必须注重提高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配置效率;减少物流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则需要提升落后地区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曼奎斯特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了江苏省2003—2009年间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时序演进和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结果表明,十年间,江苏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4.3%,其中制造业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2%,技术效率增进年均增长率为2.3%。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主要原因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效率的提高,而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增长缓慢。因此,加快行业技术进步,提高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增进指数必将成为提升我省制造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SFA的方法计算了我国35个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并将其分解为规模效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在此基础上将35个行业分为7类分别衡量了全要素生产率各组成部分对能源效率的影响,得出以下基本结论:1998~2008年我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7%,主要原因在于规模效率表现为负增长,而技术进步率和技术效率表现为正增长;从总体上来说,技术进步在能源效率提高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对于规模经济要求较高的行业规模效率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对于以技术竞争为主的行业技术进步对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大;技术效率改进对于各行业能源效率提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国有企业比重越高、企业规模越大、对外开放水平越高,行业的能源效率也就越高。  相似文献   

5.
笔者利用链式指数法,对中国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并分解为纯技术进步和成本全要素增长率,实证测算结果表明,1984~2010年TFP平均增长率为3.96%;平均纯技术进步为3.83%,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平均成本全要素增长率为0.12%。从宏观整体上看,我国工业企业属于全要素成长型。大多数国有垄断型行业属于全要素效率型行业,而大多数竞争性行业、新兴行业属于成长型行业。  相似文献   

6.
采用非中性技术进步超越随机前沿模型,对中国29个省市1993-2004年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2004年间年均增长7,05%,其中技术进步率为6.04%,技术效率改善了1.01%.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主要作用,技术效率变化则对TFP增长起着补充作用.TFP增长对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的贡献逐年降低,且东、中和西部地区生产性服务业TFP增长不均衡,但技术效率存在显著的收敛性,这对决策者在如何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增长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生产性服务业TFP变动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非参数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进行测算,并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研究表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在1994年-2004年间年均增长6.5%,其中技术进步率为4.9%,技术效率改善了1.5%.技术进步对TFP增长起主要作用,是支持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源动力;技术效率则对TFP增长起着补充作用.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及增长很不平衡,全要素生产率对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使用分行业面板数据,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服务业生产率的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991—2003年江苏服务业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5.6%,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水平的迅速提高;技术进步也是推动江苏服务业各行业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大多数行业的技术效率则是下降的;尽管各行业之间生产率的增长率存在显著差异,但这种差异有逐渐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通过最新资本存量对我国30个省域经济(1978-2006)的TFP增速进行了测算,并对影响技术效率偏低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①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TFP保持了平均4.2%的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增长(3.5%)是推动TFP进步的主要因素,而技术效率增长偏低(0.6%);市场化和贷款比率对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正向作用,行政管理成本严重负向影响技术效率,外资依存度和存款比率有较弱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分别对制造业28个行业内资企业、外资企业2000-2009年历年的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进行了比较实证研究。基于实证结果及分析,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继续加大行业对外开放力度;优化制造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加大投入,着重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1.
以区域物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物流业从业人数作为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变量,以区域物流业增加值作为产出变量,构建安徽省(2003—2010)17个城市物流业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方法,对安徽省区域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来源、区域差异和变化差异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物流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率保持在20.6%的较高水平;皖江城市带TFP增长率较高,且其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普遍高于其他区域;与我国其他省市及中国整体物流业发展状况相似,安徽省各市物流业普遍存在规模无效率。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安徽省区域物流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一个三种投入-三种产出的傅立叶弹性成本函数检验我国银行业在2002~2011年的成本效率、规模经济与技术进步。实证分析表明,尽管金融市场化改革使我国银行业的非效率在样本期间呈下降趋势,但仍存在比较显著的非效率问题。分析结果也表明所有类型的商业银行在样本期内都存在显著规模经济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生产率指数法研究了2001-2005年期间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及其变迁情况,并对其子行业和地区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同时对那些影响制造业上市公司生产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剖析.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年平均增长1.9%,相对比较低,呈现出波动性特征.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是由技术进步和效率改善共同引致的;开放程度比较高的行业,生产率也比较高,而高度垄断以及开放度低的行业如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的生产率就比较低.东、中、西部地区制造业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差异,东部最高,中部和西部次之,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7%、1.7%、0.4%.股权集中度、企业盈利能力和企业年龄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生产率的提升显著正相关,而股权制衡度、控股股东的性质与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效率以及生产率的提升并不显著;企业年龄与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没有必然的关系,而企业规模对对制造业上市公司技术进步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农业生产持续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将农业主要水污染物(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作为非期望产出,采用基于RDM方向性距离函数的DEA模型测算并分解1999—2018年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指数,进一步分析农业技术进步的产出偏向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TFP增长率持续提高,产出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农业绿色TFP增长的重要来源;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产出偏向性并总体上偏向绿色产出(即偏向减少污染物排放),表现为技术进步偏向减少总氮和总磷排放的省份数波动上升以及各区域的技术进步绿色产出偏向程度都有所提升,但也存在时空差异;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农业人力资本水平、粮食播种面积占比、城乡收入差距、农业政策支持力度的提高有利于农业技术进步绿色产出偏向程度的提升,而城市化水平和农业化肥施用量的增加会阻碍农业技术进步绿色产出偏向程度的提升。应从农业支持政策、环境规制、绿色技术供给、农业生产者发展等多方面多措并举,不断提升农业技术进步的绿色产出偏向程度,以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理论出发,分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建立了测评与分析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的指标体系;运用最新模型程序(包括生产函数法、指数法和图示法)实际测算了河北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广义技术进步水平和技术进步贡献率;测定了企业的规模报酬阶段,进而得出了有较高实际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基于DEA-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方法,实证测算2000-2009年间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则起到了阻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03-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估算并分解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TFP),考察研发补贴对企业整体TFP及构成TFP的前沿技术进步、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与配置效率四个组成部分的影响.研究发现,研发补贴没有显著促进整体TFP增长;从TFP的内在结构看,研发补贴显著促进前沿技术进步,显著抑制配置效率提升,没有显著影响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一步按企业所有权性质、融资约束、行业特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分组分析,发现研发补贴显著促进非国有企业、受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处于激烈竞争市场中的企业以及知识产权保护程度较低地区企业的前沿技术进步;显著降低受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高技术行业企业、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企业的配置效率.论文的研究结论对完善研发补贴政策、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变弹性生产函数,当规模报酬不变时,资本产出弹性等于资本收入份额,劳动产出弹性等于劳动收入份额,并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偏向型技术进步和中性技术进步,采用1978—2013年我国东、中、西部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979—2013年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在大部分年份呈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总体上还是以中性技术进步模式为主;1997年前各地区技术进步表现为劳动偏向型,而1997年后表现为资本偏向型;1997年后资本偏向性技术进步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技术进步偏向直接影响到我国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提高劳动产出弹性、降低资本产出弹性有助于减缓中、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的下滑,进而促进各地区经济向集约型发展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9.
利用我国31个省区1997—2009年面板数据建立随机生产边界模型,运用K-L方法进行税收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结果表明:我国税收征管效率连年大幅提高是税收超增长的主要原因,潜在税基的扩张(即前沿面的外移)是税收超增长的第二推动力量;而从规模效率上来看,税收增长表现出经济发展的规模效率和人力投入的规模无效率,总体贡献值在2000年以后常年为负。应提高税收征管技术效率,进一步发挥技术进步在税收增长中的作用;并精简机构,控制税务人员数量。  相似文献   

20.
以我国1952年~2007年的宏观数据为基础,利用改进的C—D生产函数模型估算并分析了我国1952年以来55年的TFP增长率。发现建国以来,我国的TFP增长率波动较大且水平较低;从1952年~2007年间,平均TFP增长率仅为1.48%,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也仅为18.4%。这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的经济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增长质量较低;同时分析自1992年以来,我国TFP增长率下降的原因,认为进一步的推进改革,消除降低经济效率的体制因素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