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对白城市农业发展银行机构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于新荣黄立宪赵守君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增设后,面临着诸多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核心是如何按照政策性银行的属性特征构建机构和配置人员。半年多来,我们结合工作实践,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业发展银行的机构体系模...  相似文献   

2.
关于扶贫贷款到户的发放模式郭先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指出:扶贫攻坚要坚持到村到户,把贫困户作为扶持的对象,做到计划分解到村,资金安排到村,扶持措施到户,项目覆盖到户,真正使贫困户受益。结合农业发展银行机构设置的特...  相似文献   

3.
农业发展银行稽核工作思考宋占学目前,全国农业发展银行地(市)、县(市)两级机构的分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随着机构建设的日臻完善,客观要求专业性工作亟待加强,尤其肩负保护农业政策性金融事业健康发展的稽核部门,面对新的形势,应该怎样高效、规范地开展工作,真...  相似文献   

4.
发行国际业务再上新台阶的设想刘成来农业银行国际业务的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改革形势。首先是农村金融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信用社从农业银行分离出去,自成体系,直接归属人民银行领导;农业发展银行机构向下延伸,直接设到县(市)支行,农业银行不再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  相似文献   

5.
目前,虽然全国农业发展银行省以下基层机构建立在即,但是现在政策性信贷业务仍是由农行在代理,对此就如何搞好农业发展银行稽核工作谈谈个人浅见。一、农业发展银行稽核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一)搞好稽核监督是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农发行作为一级独立法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有关条款规定,都要成立内审机构,完善内审制度。农业发展银行承担着国家赋于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除了在中央银行的指导监督下发挥其职能外,还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内控机  相似文献   

6.
<正>一、制约农村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因素(一)现有的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支持力度,不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目前,黑龙江省金融业支持三农主要在县以下地区,而为三农服务的机构也只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业务范围狭窄,仅是在农产  相似文献   

7.
农业发展银行的粮食贷款管理上存在着某些问题,主要原因是粮食企业过分依靠银行、经营不善和银行自身改革不到位。机构下设后这种局面有所转变。当前要抓住粮食贷款管理中的主要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各方面的配套工作,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硬件设施不足。当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主要有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近年来,在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四大商业银行的网点陆续从农村撤并,致使部分农村地区出现了金融服务空白。农业发展银行支农职能有限,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由于自身风险、管理能力等限制了支农作用的发挥,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职能满足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为增大对农业投入组建的政策性银行,它的成立无疑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农发行机构设置上采取的是只设总行和省级分行两级管理行,其业务全部由农业银行代理的管理模式(以下简称"上分下代"),这一模式是否适应,有何利弊,本文就此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一在四川组建农业发展银行分行后,一是政策性收购资金管理失控的状况初步得到遏制,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现  相似文献   

10.
农发行市县机构组建后的工商信贷工作刘云里农业发展银行市县分支行组建后,工商信贷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研究解决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是农发行起步和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从工商信贷专业来看,个人认为急需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一、积极稳妥地做好旺季工作,...  相似文献   

11.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与农行的战略抉择张宝华一、“一分二脱”后农业银行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改变了农业银行在农村金融领域的独立主体地位,将一分二脱从而形成农村合作金融、商业金融和政策金融鼎足三分的格局。农业发展银行分设和机构下伸、农村信用社与农业...  相似文献   

12.
1995年,我行的代理工作扎扎实实的上了一个台阶。其特征是:分帐不分家,分行不分心,视代理为自营,卓有成效地完成了上级行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一年中,累发各项政策性贷款23219万元。其中:粮食贷款12719万元;棉花贷款9250万元;其他贷款1250万元。为支持粮食和棉花企业的转换机制尽到了责任和义务。我行在农业发展银行业务代理上主要抓了如下五个方面工作。一、端正思想认识,组建设置代理机构,视代理业务为自营业务农业发展银行成立,特别是农副产品收购贷款划转后,在部分骨干和职员中,  相似文献   

13.
组建农业发展银行划转政策性贷款业务对专业银行经营的影响及改革建议桑秀奇,林德昌,邢树勋,刘庆文,郭学东为了研究组建农业发展银行,划转政策性贷款业务后对农业银行、工商银行经营产生的影响,以及对金融体制改革的意见,我们依据组建农业发展银行的条件,选择了在...  相似文献   

14.
对农业发展银行运作若干问题的思考邱跃民,朱达铭,宣云华一为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国务院决定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此举适合中国国情。然而,从历年农副产品收购和农业发展银行分帐后的营...  相似文献   

15.
一、信贷业务中反映出的法律问题(一)农业发展银行没有统一制定自己的借款合同文本。农业银行在代理农业发展银行发放贷款时,使用的是农业银行的借款合同文本,并以农业银行的名义发放(签章的主体是农业银行)。虽然有的农业银行为了区别自营业务、代理业务之间的放贷主体,在原借据上加盖了"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公章,但依然《商业银行法》和《借款合同条例》的有关规定,其借贷关系的主体仍是不明确的。浏阳市农行反映:该市农业银行为了区别代理的农发行业务,在县(市)机构内增设了"代理发行业务办公室(下称发行办)",但发行办没有取得人民银行批准经营金融业务许可证,使用的是农业银行的借据,按照农业发展银行指定的贷款对象实施代理,其产生的法律后果应由谁承担,也是不明确的。(二)农业发展银行在发放农业开发贷款、农业扶贫贷款时,对项目的审查、审批、发放是分离的,由此产生的法律责任应如何划分,承担责任的主体是谁,没有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6.
农业发展银行如何改善与粮棉收储企业的关系,由现在有的粮棉收储企业存在的“不服管”和农业发展银行的“强行管理”,转变成农业发展银行与粮棉收储企业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和谐的银企关系,笔者谈点粗浅看法。一、在实现收购资金封闭运行的共同目标下银企必须...  相似文献   

17.
对政策性信贷支农资金运作问题的探讨──兼谈农业银行代理农业发展银行业务张琦成立农业发展银行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农村政策性金融这一有力杠杆,贯彻党和国家的农村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自1994年7月10日起,农业银行与农业发展银...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农业发展银行的市场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入WTO后,农业发展银行应成为支持农业产业化的主导银行首先,从我国国情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上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实现农业产业化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其次,从我国农业金融机构的结构和性质看: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虽然初步形  相似文献   

19.
会计监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赋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的重要职责,也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会计法》,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内部会计监督控制是防范金融经营风险,规范各项经营管理行为,促进收购资金封闭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和关键环节。农业发展银行成立以来,各级行更多注重和强调的是会计核算反映职能作用的发挥,要求会计部门切实做到准确核算、真实反映,并就如何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会计核算质量和会计基础管理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但…  相似文献   

20.
一、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变供给主导为需求主导 1.现行农村金融体制的症结:供给无法满足需求 我国以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为主题的农村金融体系。是自1978年农业银行恢复后,经过20多年的改革逐步确立起来的。总的来说,过去的二十多年的改革,是政府主导的、从农村金融供给方面着眼的、以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置与变动为内容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