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粮食市场模式是指在特定条件下粮食市场体系和粮食市场运行机制的基本规定性的理论抽象,是粮食市场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运行原则的总和,它能为我们提供现行粮食市场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设想。由于受社会制度、经济体制、商品经济发展程度以及粮食资源量满足程度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粮食市场在不同时期、不同社会背景下具有不同的模式。或者说,在特定的条件下,粮食市场具有与条件相适应的模式。中国粮食市场模式的确立应该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充分反映中国现行粮食市场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以便为粮食生产者和经营者制定经营战略和生产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吉林、山东和陕西三省玉米市场的深入调查和比较分析,以玉米市场为例分析了目前我国粮食市场的主要流通方式、参与主体及其利益分配状况。研究表明,粮食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催生了众多的粮食经销企业和商贩;流通主体的多元化活跃了粮食市场,促进了市场竞争和运行效率的大幅提高;粮食市场中各流通环节的市场主体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而所得的利润微薄;粮食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有利于农民在市场竞争中获利。文章建议,政府应继续鼓励私有部门参与粮食市场流通,促进粮食市场流通多元化,减少对粮食市场和流通的干预。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王业键先生编辑的清代粮价资料库中的粮价数据为基础,具体考察了清乾隆朝中期(1754-1777)长江流域九府的粮价波动情况。研究表明,乾隆中期长江流域粮价波动主要是由于受灾荒与战争的影响。乾隆中期,先后发生了长达五年的平定准噶尔与回部之役、长达七年的征缅甸之役和长达五年的第二次金川战争。为了保障军粮的供应,政府对粮食市场进行了较强的宏观调控,将长江流域的粮食大量用作军粮,并征调各省大量的马牛驴骡等牲畜来保障军需,这干扰了粮食市场的正常运行,降低了长江流域粮食市场的整合程度,也刺激了长江流域的粮价上涨。  相似文献   

4.
吴海霞  李鹏 《技术经济》2015,(1):101-108
基于1998年1月9日到2014年5月23日中国小麦、玉米和大豆批发市场价格指数的周数据,分别运用单变量EGARCH模型和傅立叶季节外生性条件下的VAR模型,对中国单一粮食市场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和不同品种粮食市场间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单一粮食市场中,仅玉米市场的价格波动存在非对称性;不同品种粮食市场间价格波动的非对称性表现为小麦市场的价格上涨在短期内显著引发玉米市场和大豆市场的价格上涨,但玉米市场和大豆市场的价格变化对小麦市场价格变化的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结果的政策含义为:稳定玉米市场价格,需特别关注可能造成玉米价格下跌的因素;要稳定整体粮食市场价格,稳定小麦市场价格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粮食外贸依存度的大小反映了一国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依赖程度。根据中国粮食外贸依存度、进口依存度及出口依存度1950—2008年的变动趋势,从粮食贸易性质、品种及地区结构特点分析影响其变动的因素,建立粮食外贸依存度时间序列变化的回归模型。得出当前由于粮食贸易不均衡、个别品种的外贸依存度过高,使得整体的粮食外贸依存度看似偏高。因此,应提高粮食种植的科技含量,优化区域结构和品种结构,合理确定粮食进口比例。  相似文献   

6.
国民政府于1931年废除厘金、改办统税,史称"裁厘改统"。经济史学者通常认为这一政策促进了商品流通,有利于现代经济发展,但从基本经济理论与实证数据出发的讨论仍然缺乏。本文以厘金的发展历史为背景,利用民国时期的粮价数据,对厘金废除前后的市场整合程度进行了时间与空间上的对比。研究发现,厘金制度阻碍套利实现,造成市场分割,从实证数据上看,厘金废除后,远距离粮食市场间的整合程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裁厘改统"促进了民国时期的市场整合,从而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粮食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战略问题,粮食问题的主要调控机制是以市场为主体,所以研究粮食市场的互动关系就显得尤为必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国内的粮食市场与国际粮食市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国内粮食市场在受到国际粮食市场的影响下,同样也影响着国际粮食市场的变动和发展.因此,需要对国际粮食市场与国内粮食市场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本文主要以粮食的市场供求模型为基本理论,对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关税条件下和配额管制条件下的国际与国内粮食市场的相互影响进行局部均衡分析,明确了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得失以及整体的经济福利变动情况,为国际粮食市场和国内粮食市场的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做了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8.
中国粮食市场博弈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粮食市场上供求关系反复波动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机制形成粮食市场价格的潮汐式现象?WTO条件下中国粮食市场竞争格局如何?为解决这些问题,拟借用博弈  相似文献   

9.
粮食市场波动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 市场问题是国民经济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整个市场能否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产品特别是粮食市场是否稳定。因此,研究粮食市场的波动原因及平抑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改革闯新路生产大变样——记榆次牛奶场场长么瑞娟●本刊记者张金国营榆次牛奶场,1988年以前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是榆次市有名的亏损大户:病牛成群,人心浮动,气息奄奄,濒临破产。1988年,么瑞娟临危受命,担任牛奶场场长。她坚持群众路线,坚持改革开放,变国...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猪市场整合程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朝英 《技术经济》2009,28(8):45-49,59
本文利用2000—2008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生猪批发价格月度数据,采用共聚合检验以及δ收敛检验,评价了中国相邻省份的生猪市场整合程度以及全国整体市场一体化程度的演变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中国生猪市场实现了良好的长期整合和短期整合,市场能够实现自身的价格调整;随着时间推移,全国生猪市场一体化程度逐渐加强,政府不需要对生猪价格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粮食购销市场化与主销区粮食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宁自军 《经济地理》2004,24(2):277-280
2001年,国务院对包括浙江省在内的8个主销区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这项改革要求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市场和粮食价格,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可调控库存和财政支农力度,粮食购销市场化后,必将对销区粮食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以具有浙江“粮仓”之称的嘉兴市为例,就主销区粮食安全的现状及粮食购销市场化对粮食安全的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韩援 《经济导刊》1996,(1):36-40
我国城镇住房与住房金融发展问题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韩援一、我国城镇住房发展及其对金融配套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住房建设得到空前规模的发展。1979-1988年共竣工住宅12.4亿平方米,占1949-1988年总量17.2亿平方米的72%,即改革后...  相似文献   

14.
作者通过对我国粮食购销“双轨制”的产生、运转及其利弊的综合分析,指出,现行的粮食购销“双轨制”是在我国特殊历史条件下所必然产生的粮食购销体制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形式。粮食流通体制的深化改革越来越要求加速对粮食购销“双轨制”本身的改革、并轨,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粮食市场购销体制。  相似文献   

15.
<正> 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历史性转变过程。对我国现存的粮食市场与市场政策的进一步深化改革,已经成为所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改革所要实现的目标社会经济发展中应协调的两大问题:一是公平,一是效率。政府之所以要对社会的经济活动进行各种各样的干预,归根到底,是为了公平和效率问题,对我国粮食市场与价格政策的改革,也同样涉及到公平与效率目标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1994,(7)
政府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阻力大改革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已经进行了三次。第一次是1982年,第二次是1988年,第三次是1993年。前两次机构改革后,政府机关人员总数由1980年的600多万人增加到1992年的920多万人。为什么机构改革后,人员非但裁...  相似文献   

17.
《经济纵横》1997,(1):33-37
对深化我国粮食进出口体制改革的几点意见中国社科院课题组粮食的供需平衡是推进我国经济发展与深化改革的物质基础,解决中国粮食问题应以自力更生为基点,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通过粮食进出口贸易,调节国内粮食市场,以实现粮食总量平衡和品种平衡。为此,改革...  相似文献   

18.
当前有四大制约因素,会对2005年“三农”产生较大的影响,可能会导致农民收入增幅比上年有所下降。1.2005年我国的粮食价格在高位上下降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上升的可能性。(1)2005年全球粮食有望增产,库存将有所增加,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将呈现下降趋势。受世界粮食市场价格变动的影响,我国粮食价格也会同期发生顺向变动。(2)中国农民目前种粮的积极性比较高,  相似文献   

19.
1881—1911年中国兴起了铁路建设的浪潮。我们从史料中整理了这一时期的小麦价格,将府间价格差对铁路建设进行回归,发现铁路造成铁路连接的府的价格离散程度下降了3.8%,占当时整个价格离散程度下降的约40%,控制铁路建设的内生性以后结果依然显著。我们还发现,铁路提高了沿线府间与邻近铁路府间的市场整合程度。与此同时,铁路削弱了与其平行的传统商路沿线府间的市场整合程度,却提高了铁路与传统商路联运网络中府间的市场整合程度。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路径逐渐清晰、中国企业日益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收购正炙手可热,中国企业并购的规模和数量也在日益上升,同时并购整合失败率也很高,纠其原因,并购的成功很大程度在于并购后企业能否进行有效的整合,而整合过程中最重要的一面就是企业文化的整合,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并购企业文化整合的现状,剖析了文化整合失败的原因,从成功案例中总结经验,提出了我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的整合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并购文化整合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