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本文利用新开放宏观经济模型研究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外部需求冲击与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动态的影响及最优政策应对机制。研究发现:(1)美联储政策取向对中国通货膨胀具有重要影响,也相应影响中国货币当局最优政策选择。(2)若美联储为相机抉择的政策制定者,则"浮动汇率+利率规则"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若美联储为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制定者,则固定汇率制度是中国最优的政策选择。(3)货币政策是否具有可信性是决定中国最优政策选择的核心,增强政策可信性并建立强硬反通胀的政策声誉能够稳定中国的通货膨胀。(4)汇率制度选择并不必然遵循由固定到中间再到浮动的唯一路线,中国货币当局应根据外部冲击、美联储的政策取向做出具体选择。本研究不仅能够为中国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能够为全球量化宽松背景下以及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时,中国最优货币政策选择提供理论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张茉楠 《金融博览》2009,(21):11-12
目前.涉及未来全球经济复苏走向的退出策略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退出策略不仅涉及到退出时机、节奏的把握,而且涉及到退出机制、工具的选择.更涉及到各国政策的协调与博弈.在全球经济未来走势扑朔迷离和种种约束下.退出策略面临重重挑战。  相似文献   

3.
《青海金融》2013,(10):27-29
理论和实证表明经济增长模式对一国货币需求具有重要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在“高投资、高消耗、高出口、低消费”经济增长模式下,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但受中国“人口红利”缩减、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束缚、全球经济再平衡等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面临转型.本文在经济增长模式转型的背景下,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经济增长模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历史数据对中国货币当局的政策反应函数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中国货币当局除了按照泰勒(Taylor)规则对通胀偏倚和产出偏倚作出反应之外,还对美国货币政策变量作出反应。这表明,中国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考虑了国际博弈因素。  相似文献   

5.
《甘肃金融》2012,(4):6-6
总体而言,发达国家经济前景仍不容乐观,远未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所以在当前形势下,经济增长仍是货币政策当局首要关注的问题.全球货币宽松格局仍将延续  相似文献   

6.
宋科 《金融博览》2014,(17):28-29
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宏观经济金融环境与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一是各国货币当局在经历了长达半个多世纪与通货膨胀的角力之后,货币稳定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得以确立,与此同时,金融危机频发又使金融不稳定代替货币不稳定成为政策部门关注的焦点.二是在金融全球化、自由化和一体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与金融理论相互融合不断催生金融创新与金融革命,从而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结构大调整.三是牙买加体系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替代,并未有效解决国际货币体系的内生缺陷,反而成为全球经济金融大背离的“罪魁祸首”.  相似文献   

7.
钱康宁  蒋健蓉 《银行家》2011,(12):66-70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投融资一体化的发展,以资本流动、货币体系、金融市场和机构全球化为主要表现内容的金融全球化成为了当今国际经济的主题之一。在金融全球化的条件和背景下,跨国界和地区的证券发行与上市在近年来获得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释了"货币稀释理论",据此理论建立了流动性过剩与全球失衡的一般均衡模型。在均衡解的表达式中包括利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消费(或储蓄)、金融发展、流动性过剩、外汇储备、经济地位等宏观经济变量。然后通过理论推演得出如下结论:(1)货币经济中的实际利率小于自给自足经济中的实际利率,由此得出金融资产具有流动性溢价,推广了Caballero et al.(2008)的结论。(2)在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条件下,全球失衡是必然的。(3)中国的马歇尔K值被高估。我们提出了"总K值""有效K值"和"流动性过剩放大系数"概念,并用中国数据验证了中国的"有效K值"明显低于其"总K值"。(4)给出并严格证明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资产供求的渐近表达式,论证了经常账户和贸易余额之间的关系。利用此模型可以分析不同宏观经济变量的冲击对全球失衡的影响,从而全面理解世界经济,为经济理论、金融理论和世界经济研究提供新的分析思路。  相似文献   

9.
后危机时代全球货币冲突的理论、实践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已使世界经济陷入衰退,为应对危机许多国家都寄希望于通过本币贬值来提振经济。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轮番实施,发达国家以及南美和亚洲等新兴经济体相继卷入货币冲突,而中国就处于冲突的中心。全球货币冲突如果进一步演变为全球货币竞争性贬值,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都将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分析了开放经济条件下全球货币冲突的理论根源、实践及其影响,并由此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0.
当今的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理论与制度缺陷,由此导致货币和金融在内在特性和外部制度两个方面都具有了进一步虚拟化的条件。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并不是金融虚拟性过分增强的充分条件,只是由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快速进程中,人们过于关注提高经济个体的效率而忽略提高全球经济金融的稳定性。因而造成制度相对滞后,使得金融的虚拟性过度增强。要改变这种倾向,首要的是转换金融发展观,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快速推进考察当代的金融,进而增进对金融虚拟性的制度约束,改变当前金融体系内短期逐利和过度虚拟化的风气。构造一个稳定性更高、更有利于实体经济长远发展的金融制度。  相似文献   

11.
2007年四季度,次贷危机对实体经济的滞后影响逐渐增强,美国经济初显疲态。受此影响,美元汇率在四季度中段进入超跌状态,随后各国货币当局防御性入市干预,阻止了美元汇率的进一步下滑。由于弱势美元和美联储降息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并导致了国际货币体系的紊乱,全球通胀压力有所增强,全球货币政策的创新与合作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2.
罗堃 《西南金融》2007,(2):30-31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加快,储蓄和投资以及贸易收支和资本流动格局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常项目收支、国际资本流动,以及储蓄与投资关系的不平衡状况加剧,形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格局,从而也成为国内外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着重分析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表现、成因;并建议在面对全球经济失衡及其蕴藏的风险时,中国应坚定扩大国内需求,增强抵御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以雏护世界经济的稳定,营造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3.
全球经济失衡与美元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小娜 《中国金融》2006,(16):64-66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各国相继实行了经济自由化和浮动汇率,加速了资本的跨境流动并推动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与此同时,美国凭借美元在全球货币金字塔中的顶端位置,成为“唯一可以不论美元汇率变动情况如何,仅仅根据国内目标(就业、外贸出口)来推行某种国内政策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日益发展的今天,在我国已加入WTO的背景下,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有效监管,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对证券市场违规行为进行了静态博弈分析;最后对监管政策博弈分析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郑杨 《中国外汇》2007,(5):16-17
近十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加快的背景下,全球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形式更趋复杂。大量、持续的资本流人为包括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了经济增长的动力,但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递,对一国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安全构成潜在威胁。2006年11月,英国在Wilton Park国际会议中心举办"资本流动和市场安全国际研讨会",来自各国金融主管当局和国际金融机构的60多位专家就全球金融市场的风险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经贸在全球经济交往中受到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国贸经济和经济全球交往化的内涵,揭示经济全球化给国际经贸的变革所带来的影响,并总结在经济全球化交往的时代背景下国贸经济的创新及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沐 《金融纵横》2001,(10):30-32
随着全球跨国经贸活动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和前所未有的深度将各个国家的经济、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全球性货币的需求。在当今世界上,除美元作为主要世界性货币外,欧元、日元等也发挥着一定的世界货币职能,而随着近年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强劲势头和经济实力的迅速增强,  相似文献   

18.
《保险研究》2011,(9):J0025-J0026
全球经济踏上复苏道路已经两年多了,但现在看来,发达国家的不景气可能再次危及到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滑入二次衰退的风险。与此同时,各国货币和财政当局有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做出有力的应对。  相似文献   

19.
林伯强 《新疆金融》2010,(11):32-37
<正>本文首次提出"低碳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讨论了这一概念背景下发达国家可能采取的策略和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并就中国如何进行战略应对提出了政策建议。一、低碳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及其内涵以往的经济全球化,通过贸易(和投资)把全球经济联系起来,各国通过自己的比较优势在经济全球化中获利,各取所需,共同富裕。中国自加入WTO之后,逐步融入国际经济,从贸易经济全球化中获益匪浅。中国得以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工  相似文献   

20.
全球实体经济的运行趋势和国际货币体系已经并将发生重大变化,全球宏观策略在客观的环境改变和机构投资者主观应对上都引起极大关注。中国机构投资者学习和实践全球宏观投资策略的精神和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