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改革与发展的逐步深入 ,国有企业改革出现若干新的趋势 :国有企业改革出现两极分化趋势。国有企业改革出现多重目标选择。企业改革成本上升与制度保障加大。国有企业改革由单向突破转为整体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进程出现放慢趋势。国企改革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许臻 《中国石化》1997,(8):24-25
强化财务资金管理──推进企业改革许臻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有力地推动者企业的改革。就企业内部管理而言,选择一适应市场竞争的内部管理模式,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内部管理模式应由“以生产管理为主”、“以营销管理为主”转向“以财务资金管...  相似文献   

3.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国有企业的退出并不总是顺序选择的,政府在选择退出的国有企业时,会选择部分好的企业先于部分差的企业退出,即采取逆退出策略。既有的讨论国有企业退出的文献以及把企业退出与激励相联系的理论很难对此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从国有企业退出与激励机制设计约束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了探讨。其结论是,国有企业的逆退出现象可以从预算约束的硬化条件下棘轮效应的角度加以理解。政企不分格局的改变会对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起到进一步的推动作用,政府采取逆退出策略有利于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在国企改革中,大中型骨干企业改革成效较大,但一些中小企业仍难脱困境。就此,专家指出,中国经济改革在策略选择上存在许多不经济之处,以至改革成本支付愈来愈大,造成经济改革难度愈大,主要有三大观点:1.改革解放生产力,国有企业的惟一出路是改革。改革必须支付成本,改革成本可分为两大部分,即为旧体制还债和为新体制做嫁衣。但现实中往往不用财力支持改革成本,却用大量财力支持、扶持、保护国有企业。钱没少花,却未获得相应的经济效果。从为旧体制还债成本看,单是国有企业给银行造成的不良资产,其中难以回收部分当初支持改…  相似文献   

5.
基于社会责任的国有企业改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变迁经历了三个时期,其社会责任从责任性质看包括社会义务与社会期望两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问题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改革方式的选择,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思路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建立完善的国有企业社会责任体系,并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监督机制建设;在治理模式上,国有企业应该进行公民化治理模式改革。  相似文献   

6.
本文由国有企业分类入手,从已有产权改革模式、模式选择的原则、模式安排等方面探讨了各类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建立以公司制为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已经成为国企改革的一种广泛认同的选择,但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若干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改革的目标,过程及手段之间未能达到整合和协调。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现行改革目标,过程及手段之间的矛盾来引起人们的思考,以寻求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国有企业改革”是难度最大的一项系统工程。进入“九五”后,随着从集权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对滞后,越来越引起国人的热切关注。这里有对具体问题的分歧,比如: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到底怎么看?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到底怎么实施?本文拟就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具体问题谈谈看法。一、对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判断:在市场化改革中,国有经济从总体上已开始裂变,一批优势企业脱颖而出,相当数量的劣势企业逐渐显形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随着改革的深化,企业亏损面和亏损额不断…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方法论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按照历史与逻辑一致的分析方法,试图梳理、总结3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法论和具体策略。中国渐进式改革不仅是一种策略的选择,更是一个战略层面的概念。国有企业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国有企业改革以其内在的规定性、典型性演示证实了中国渐进式改革的方法论.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当然也最为集中地体现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这样一种渐进式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0.
●1978-1983年中央决定扩大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实行多种形式的利润留成。●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厂长经理负责制。●1987年十三大明确提出在国有企业逐步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试行租赁制和股份制等多种经营形式。●1992年十四大提出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快政府职能的转换。●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分明、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方向。●1994年选择…  相似文献   

11.
管理腐败新特征与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在分析国有企业管理腐败一般表现的基础上,认为国有企业管理腐败呈现出从以侵吞国有资产为主的国有企业领导人个人腐败逐渐减弱、以行政垄断腐败为主的国有企业群体腐败日益严重的新特征。本文进一步提出,相对以前单纯以改善国有企业效率为改革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而言.现在必须强调在打破行政性垄断的前提下改善国有企业效率,我国进入了一个以解决垄断性产业改革问题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新型国有企业"现象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回顾了“新型国有企业”产生的过程,从语义角度界定了“新型国有企业”的特征,并给出了一个“新型国有企业”的分类框架。基于这个框架,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新型国有企业”的生存状态,指出了“新型国有企业”未来发展趋势。本文的研究表明,“新型国有企业”的大量出现和发展,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现象,而“新型国有企业”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我国道路的阶段性表现。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新型国有企业”还没有达到形态稳定和体制规范的程度,尚处于蜕变过程中。这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我国国有企业仍然面临着双重的使命: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力量,推进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同时实现自身改革的目标,成为同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更有活力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政策已近四年。本文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国有企业实施“债转股”政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对策。尽管“债转股”政策的实施已经取得一定的政策效果。但是,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债务问题。应该从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长远发展观点,制定与“债转股”政策相配套的各项改革制度。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原由和框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有企业难以全面振兴的深层次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后,财政从生产建设财政转变为借债吃型财政后,它们失去了资本金注资来源,而银行注资形成的高负债发展模式,又会形成金融风险;工资成本上升趋势和资本利润率下降规律内样在国有企业发生作用,冗员过多的工资上升侵蚀利润,使国有企业难以为继;将企业作为一级党政社团组织办和企业办社会,使企业的体制成本很高,并内化了许多社会成本;所有者多头代理,导致管事的不管人,管人的不管事,所有者的权力、责任和应当承担的风险不对称。从放权让利改革开始的所有机和经营权的分离,虽然扩大了企业的自主权,但是没有形成真正管用的所有者,且形成了更多的不负责任的所有者代表。后来企业资产多元化的改革,希望通过外力建立所有者,国有资产管理搭便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效果并不理想。从战略上讲,国有经济要集中,要社会化,要在许多领域退出。但是,国有经济所占资源目前仍占全社会经营性资源的70%以上。并且,国有经济并不可能在短期内得以转轨。因此,需要在过渡时期建立一种有效的出资人一经营者制衡制度,使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走出去”进程加快,国有企业以及作为“精锐部队”的中央企业与国际社会的互动增加,对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已不可同日而语。深化国企改革,既是中国国有企业自身的战略需要,更是国家发展大战略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中央企业在2011~2015年间的财务数据,构建了中央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四维评价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33家中央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十二五”期间国企改革的进展和成效。  相似文献   

16.
Organizational slack has been recognized as critical to firm performance, although its impact is not always positive. Slack may be used to fuel innovation or alternatively excess resources may be squandered on pet projects. However, most research on slack is rooted in studying private firms in developed economies, especially the United States. Whether prior research on organizational slack can readily inform our understanding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behavior is questionable since SOEs prioritize goals such as social welfare and full employment differently than do the privately owned enterprises (PO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Es and POEs influence their sources and use of slack due to the nature of their ownership, budget constraints, and agency relations. To bring insight to this issue we develop an institutional change lifecycle model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ack and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aspects of SO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raises the question and provides empirical evidence regarding the status of the evolution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OEs) in China today. In this study, we compare the SOEs to domestic private‐owned enterprises (POEs) and foreign‐controlled businesses (FCBs) in the context of their organizational cultures. While a new ownership form, many of the POEs evolved from former collectives that reflect the traditional values of Chinese business. Conversely, the FCBs are much more indicative of the large global MNCs. Therefore, we look at the SOEs in the context of these two reference points. We conclude that the SOEs of today have substantially transformed to approximate a configuration desired by 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en it began the SOE transformation a couple of decades ago to make them globally competitive. The SOEs of today appear to be appropriately described as China's economic dynamic dynamo for the future.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8.
退出成本、经理行为与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现有理论的基础上将退出成本引入对经理行为的分析。分析表明,退出成本的存在会使经理采取积极行动以避免退出,经理的努力水平会随着退出成本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提高经理的退出成本,所有者以较少的剩余索取权激励使经理提供相同的努力水平。本文认为,退出成本过低是导致当前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多管齐下,在当前推行产权改革、治理结构优化和剥离政策性负担、引入竞争机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同时,政府还应该采取措施以提高国有企业经理的退出成本,以避免其他改革措施事倍功半。  相似文献   

19.
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大型国有企业为并购对象是近期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活动的一个新动向,因此,对于跨国公司并购与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问题的研究就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并购和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目标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就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展开讨论,深层次揭示跨国公司并购对大型国有企业改革所产生的具体影响,并从政府管制和企业管理两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本的高效配置和企业家才能的充分发挥关系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制度建设如果能促进资源合理流向具有企业家才能的企业家,就能创造更多就业和社会财富。基于全国1997—2016年的私营企业调查数据,本文考察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企业家的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使得企业在市场扩张和盈利能力等方面表现更好,带来了更高水平的企业成长。机制讨论表明,企业家行为带有明显的烙印效应,国有企业工作经历为企业家带来了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更高的公司治理水平,从而促进了企业成长。为了缓解由于选择性偏误等带来的内生性,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处理效应模型、代理变量、双差分模型等方法进行处理,结论仍然稳健。中国经济要向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型模式转变,企业家才能的发挥至关重要,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应注重产权等方面的改革,同时也要充分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在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从企业家才能培育和人力资本配置效应的角度考察国有企业改革问题,倡导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进一步营造企业家才能发挥的空间和制度安排,提高人力资本配置效应,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