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我国各商业银行已于2002年1月1日起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部分商业银行在具体分类的实践中,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尚不能抓住五级分类的核心定义进行较为准确的分析和合理的分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五级分类结果的准确性和可用性大打折扣。本文拟就贷款五级分类实施中的难点及对策与大家共同探讨。贷款五级分类的难点(一)贷款分类不够细化,精确量化信用风险难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体系,只是套用了监管当局(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五级分类,贷款分类制度中只有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个等级,或者是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2.
农村信用社即将告别长期延续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推行国际上通行的风险分类方法,这对农村信用社而言, 不仅是贷款分类方法的转变,更是信贷管理方式的一场革命——借鉴和吸收商业银行五级分类的经验和教训在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的背景下,农信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核心目标就是要控制和防范信贷风险,而不像以往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有利于客观反应贷款质量、准确预测信贷风险,便于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2002年人行南京分行提出可在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开展贷款五级分类的试点。从试点的情况来看,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但也遇到一些有别于国有商业银行推行五级分类的问题。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中遇到的问题(一)思想认识问题农村信用社要不要推行五级分类方法?有的认为,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一直实行“一逾两呆”分类法,此方法简明直观,驾轻就熟。主要依据财务分析的五级分类法对农村信用社来讲意义不大,不太切合实际,没有必要对贷款分类…  相似文献   

4.
实施以贷款风险管理为主的贷款五级分类,是我国金融企业信贷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化解金融风险、加快与国际接轨、应对入世挑战的重要举措。农信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有利于客观反映贷款质量、准确预测信贷风险,有利于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但从实际工作来看,由于存在地区性差异、观念上差异,农信社在实施贷款五级分类管理过程中面临着一定的困难与阻力,难以客观地反映资产质量,如何全面、真实、动态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状况,已经成为农信社亟待研究的课题。按照银监会的总体安排,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准备阶段,时间为2003年四季度;第二阶段为试点阶段,时间为2004年;第三阶段是全面推行阶段,时间为2005年。为配合银监会关于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的总体安排,本刊对部分试点单位或试点单位的监督、管理部门有关人士进行了走访调查,并推出“农信社如何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专题,供各地农信社在开展贷款五级分类工作中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的全面铺开,涉及16省市的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去年10月、12月,银监会相继下发了《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和《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五级分类实施方案(试行)》,对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了今年为该项工作的试点阶段,明年将在全国农信社全面试行贷款五级分类,并于2006年停止执行四级期限管理的分类制度。这一时间表充分表明,继商业银行之后,我国农信社已经正式拉开了信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有效地防范风险,上海农业信用合作联社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2002年四季度对徐汇、松江等信用联社实施贷款以风险管理为主的“五级贷款”分类法。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有利于客观反映贷款质量,准确预测信贷风险,便于监管部门实施有效监管。从试点的情况来看,取得了初步的经验,但也遇到一些有别于国有商业银行推行五级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1996年,我国商业银行开始推行信贷质量五级分类法。2002年,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各行全面施行五级分类,并与一逾两呆法并轨运行。本文就近年来尤其是2002年商业银行实行五级分类以来在贷款风险判定及质量分类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入手,剖析这一分类方法对监管工作带来的新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2006年,全国各级合作金融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根据银监会统一部署,圆满完成了全国21300家法人机构的26268亿元贷款五级分类工作,标志着银监会提出的“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四级分类向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过渡”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为全面推进农信社贷款风险分类工作,银监会日前专门提出明确的工作要求,各地合作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正在抓紧部署和落实——明确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就是2006年年底前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全部完成贷款五级分类,用一年左右时间实现贷款四级分类向五级分类过渡,2007年实行贷款五级分类为主、两种数据共同报送的“双轨运行”制度。这一目标具体包含四个方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在第四章贷款和其他业务的基本规则第35条第2款规定:“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该条款对规范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操作,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加强监督管理,保障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行,维护金融秩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  相似文献   

11.
贷款五级分类方法是当今各国金融企业普遍使用的一种贷款管理方法。农发行于1999年末开始使用五级分类方法,这标志着我行信贷管理制度开始与国际惯例接轨,在思想观念、管理手段等方面正在发生着重大的改革和前所未有的进步。一、把握五级分类的精髓,抓好信贷制度和信贷队伍的建设1998年以来,针对粮油购销企业的特殊性和国家对农业发展银行的工作要求,我行陆续制定了收购贷款核放报账制、“一基三专”账户管理、统计台账管理及信贷基础性管理工作操作规程等管理办法,这些都为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创造了  相似文献   

12.
农信社信贷风险管理从四级分类到五级分的转变,提高自身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的内在要求。但推行贷款分类过程中发现的许多问题仍令人深思,这也充分说明只有从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风险控制等方面做好文章,切实实现信贷管理模式从“形似”到“神似”转变,才能把农信社真正打造成产权明晰、经营有特色的现代金融企业。  相似文献   

13.
国有商业银行的难题国有商业银行贷款五级分类运行几年来,风险监管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良贷款“双降”有水分,不良资产总量仍然较大, 且一段时间还存在着不良贷款反弹的巨大压力。去年银监会部署清查全国主要商业银行贷款分类偏离度,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是否存在调高贷款分类现象而进行的。那次检查,银监会对可能产生贷款分类偏离度的原因进行了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为摸清农信社贷款实行五级分类以后的不良贷款情况,笔者对中部省份某市农信社五级分类贷款后不良贷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发现农信社按贷款五级分类标准后,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普遍均较四级分类明显上升,潜在的金融风险仍然较大。  相似文献   

15.
贷款五级分类法是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将贷款占用形态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个类型。农村信用社推行贷款五级分类,有利于真实、准确地反映贷款质量,及时防范和化解贷款风险,促进业务稳健发展。  相似文献   

16.
自2003年10月银监会办公厅印发《关于农村信用社实行贷款五级分类的通知》之后,经过2004年一年的试点,2005年,按照银监会的最新部署, 农村信用社五级分类试点要迅速扩大到所有省份。无论如何,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 贷款五级分类不啻是信贷管理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农村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有着自身怎样的“个性”?监管者如何制定其实施方案?正值改革深化之际,“分类”与“改革”有着怎样的关系?本期我们特推出权威访谈:  相似文献   

17.
根据银监会的要求,今年年末,农村信用社所有法人机构要完成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四级分类向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贷款五级分类过渡,从明年开始,实行“双轨运行”。时至今日,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贷款五级分类工作进行得如火如荼——“123工程”全面落实,大多数省份已经进入  相似文献   

18.
经过一年努力,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法人机构全部完成了贷款五级分类工作,历史上第一次较为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状况,达到了“以分类摸风险、以分类促管理、以分类促监管,以分类促服务”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农信社贷款管理从2006年4季度开始,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贷款四级分类向以风险管理为主的贷款五级分类过渡,贷款管理实行双轨运行。今年是贷款管理双轨运行的最后一年,也是最关键的一年。全面、真实、动态、有效地开展好贷款风险分类,不但能全面真实动态反映农信社各期信贷资金占用形态、规模、质量以及迁徙、风险度、拨备等情况,而且也能保障农信社监管评级的质量,与国际金融界信贷风险分类管理标准及监管语言接轨。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开始,农村信用社将用一年的时间,由以期限管理为基础的‘一逾两呆’贷款分类全面过渡到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五级分类。”在日前全国合作金融监管暨改革工作会议上,银监会首次明确提出了农信社贷款五级分类的时间表,随即全国合作金融系统按照统一部署紧锣密鼓、全力推进贷款五级分类。五级分类重要意义和作用不言而喻,它不但成为今年各项工作焦点中的焦点,而且也是深化农信社改革的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