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增长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探讨生产性物质资本投入、研发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利用我国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讨我国现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式,提出技术引进和模仿符合我国国情,最后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反思——基于现代经济理论视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决定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论,通过分析指出:国家与地区间技术水平差异能够有力地解释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但一个国家与地区的技术进步状况与技术使用情况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制度还通过影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因此,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向生产性方向努力的激励制度,同时,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祺 《新经济》2014,(14):19-19
对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利用FDI投资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将有助于我国制定生产性服务业引资的政策,有利于我们采取相关措施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4.
经济增长的原因、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以及经济增长的实现途径,历来是经济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道路、港口、供水等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对此有过很多定性的研究和论断。新古典增长理论,从索洛模型到拉姆齐增长模型都没有将基础设施投资或者说政府公共支出单独考虑在模型当中,而将其与其他政策因素、  相似文献   

5.
费尔普斯在宏观经济政策的时际权衡决策方面所做的重要贡献加深了人们对经济政策对经济的长期影响与短期影响关系的理解,并对“经济学研究和经济政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主要探讨了费尔普斯在资本积累理论方面的创新性研究,包括其对经济增长的动态最优路径的分析、黄金律理论以及人力资本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构建耦合产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利用修正的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模型,实证研究中国装备制造业不同技术选择模式对技术进步的影响,以及行业特征和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一静态的技术引进路径只能在短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且容易造成技术依赖性,在复杂变化的经济环境中,动态技术进步路径比单一静态技术进步路径更有利于国家经济增长,自主研发才是国家长期稳定发展的技术进步路径;国外技术引进与模仿仅在东部地区对技术进步有显著正效应,国内技术引进与模仿和自主研发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外商直接投资与模仿在西部地区对技术进步具有显著负效应,在其它地区则存在显著正效应;行业特征与区域要素禀赋结构能够影响技术进步路径的选择和变化,且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7.
关于技术政策理论和实践的四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大勇 《技术经济》2000,19(1):27-2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技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时作为激励和促进科技和经济发展手段的技术政策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中得到了成功的实施。为了总结和参考国外技术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 ,促进技术政策在我国得到更为成功的应用 ,本文特地分析了国外技术政策理论实践中的四个关键问题。一、技术的发展能否被干预一般认为技术政策是国家调控、协调和激励科技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率的政策工具。研究、制订和实施技术政策首先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技术的发展能否被干预 ?因为无论我们对技术政策作出什么样的定义 ,技术政…  相似文献   

8.
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有必要了解他们之间的理论关系,从而指导实践中的经济政策的执行。通过对储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凯恩斯经济理论、哈罗德—多马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经济增长理论——进行阐述,明确了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9.
200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主要理论贡献是分析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商业周期驱动力量的问题,改变了传统商业周期理论,把商业周期理论与经济增长理论结合起来,同时对经济政策的讨论从孤立经济措施方面转移到政策决策机构方面并认为:技术变化是影响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供给对经济具有决定作用;建立对规则的信任比规则本身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是一个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之一。20世纪初以来经济学家们致力于对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经济增长理论出现了三次发展高潮。新增长理论把技术内在化,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它的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的水平,与此同时,对外开放和参与国际分工可以产生一种“外溢效应”。这些对中国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与以往的研究不同,文章认为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可看作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特殊多重均衡现象,①因而可将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置于标准的经济增长理论框架内加以考察。在将部门间投资的异质性引入Ramsey-Cass-Koopmans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后,文章首先从理论上给出了"个私投资"比例变化影响经济稳定均衡点,且更高的"个私投资"比例将导致经济处于更高稳定均衡点的命题。然后,文章在考虑理论模型证明与计量模型衔接,以及计量模型参数估计与统计推断有效性的基础上,利用一般VAR和SVAR的脉冲响应分析,对命题进行了实证检验。文章的一个重要意义是在已有研究结论与传统主流经济增长理论之间做了一个具有微观基础的"嫁接",从而使得这些研究结论具有了坚实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人口红利问题发端于"人口变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这一命题,长期以来,对人口红利的研究集中于人口总量或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对宏观经济影响方面,较大程度地忽略了人口年龄结构性变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本文基于供给和需求这一结构性视角,对人口年龄结构极具生产性的人口红利最新理论进行回顾和评述,认为开拓供给和需求相结合的综合性人口红利测度模型、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双向因果关系动态模型的研制等将是人口红利理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系统地概述了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主要内容,基本模型、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等,反映了经济增长理论的演变过程,并这两种经济理论进行了比较,认为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新古典增长理论的缺陷,它将知识和技术内生化,把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本引入经济增长模型,来说明经济实现长期持续增长的关键问题是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投资,对我们如何发展经济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进入方式规制的理论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姚战琪 《财经研究》2006,32(9):123-133
跨国公司采取直接投资进入东道国有两种方式:跨国并购和新建投资。在进入方式的选择上,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跨国公司和东道国具有不同的收益和成本,但现有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规制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分析没有区分这两种进入方式。文章认为,东道国政府在制定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规制政策时,要综合权衡各种进入方式的积极效应和负面影响,制定适宜的规制政策,从而在引资过程中获得最大利益。文章还对跨国公司在华直接投资规制的实践进行了回顾,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政策取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庞磊  陈晓磊 《技术经济》2024,43(1):152-163
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换挡的增长动力切换关键时期,逐步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本文基于2000—2022年中国省际层面的面板数据,聚焦研究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问题,探讨了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的时空演变与“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1)生产性劳动、研发性劳动、生产投入以及研发投入显著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2)中国增长动力切换经历了“生产性劳动与生产投入”、“研发性劳动与生产投入”以及“研发性劳动与研发投入”三个阶段;(3)中国经济增长动力时空演变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时段异质性,不同区域和时段的经济增长动力存在显著差异;(4)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切换具有外部制约条件,存在“双门槛”效应。同时,采用主实验加入控制变量前后对比、双边缩尾、排除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倾向得分匹配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发现实证结果具有稳健性。本研究有助于理解经济增长动力切换的机制、路径与制约条件,为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李娜 《当代经济》2023,(1):81-87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代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是通过构建生产函数建立经济增长模型,从而分析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经济增长模型的发展经历了从最初假定没有技术进步,将经济增长仅看作劳动力和资本存量扩张的结果;到假定技术进步是外生的,人均产出的持续增长来自技术进步;再到假定所有技术变迁都是内生的、渐进的,源于“干中学”生产中累积的经验、教育,以及人力资本的积累、研发投入或劳动专业化。由此看出,技术进步在现代增长理论中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外生到内生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7.
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96,自引:0,他引:96  
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和经验模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财政支出总水平与经济增长负相关,财政生产性支出与经济增长正相关。(2)财政人力资本投资比物质资本投资更能提高经济增长率。(3)用于科学研究的支出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远远高于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所带来的经济增长。这些结论对政府今后调整财政支出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确定财政支出重点,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8.
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就业效应较高、就业吸纳能力较强,然而,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扩张效应并没有伴随长期的高速经济增长而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有许多理论问题值得深入研究。为促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解决我国就业难题,本文试图就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低就业吸纳能力问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实证检验发现:生产性服务行业的国有单位比重和行业工资水平阻碍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因此,应该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私人有效投资、促进行业产出增长、消除现行的二元就业体制、打破部分生产性服务行业的行政垄断,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运行中,投资具有先导作用,并以其乘数效应异化为带动和拉动作用,强化着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因此,投资政策成为启动经济的重要宏观调控工具。但由于投资的“双刃剑”效应,投资政策的运用必须谨慎权衡。一、投资与宏观调控的内在关系在市场经济中,不管与何种...  相似文献   

20.
从技术与制度的视角对增长经济学关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决定因素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回顾与评论,分析指出地区间技术水平差异能够有力地解释国家与地区间经济增长绩效差异,但技术进步状况与技术使用情况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制度还通过影响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等因素而对经济增长发挥作用。指出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造有利于促进人们向生产性方向努力的激励制度,同时提出了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