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3 毫秒
1.
<正> 李光远同志的《劳动力所有制论质疑》(以下简称“质疑”)否定劳动力所有制的主要论据有三:第一,劳动者是“生产的主体,因而也是占有和所有制关系的主体”,这适用于“撇开一定的社会形式”的生产一般。既然劳动力不是占有的客体,当然不存在劳动力所有关系问题。第二,在奴隶制和农奴制下,劳动者直接属于生产资料之列,生产的主人(奴隶主和农  相似文献   

2.
生产资料所有制实际上是一个积累主体的选择问题。不同的积累主体具有不同的积累动力和积累效率,从而决定着生产资料积累的状况,进而成为人们考虑选择积累主体的重要因素。由于生产资料所有者承担着积累主体的职能,因此他必然要凭借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获得一个相应的份额,做为进行生产资料积累的物质基础。生产资料所有者的社会福利水平应以他用于消费的部分为依据,将其同社会的一般福利水平进行比较,由此来  相似文献   

3.
由于国家和企业对生产资料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关系不同,所以,企业的所有制模式也不相同。如在同一所有制性质的企业,就有三种情况: (Ⅰ) “国家所有,国家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是统一的,统归国家所有;生产资料只有一个主体——国家。这种模式也叫国家所有制模式。(Ⅱ) “企业所有,企业经营”模式。这种模式与(Ⅰ)相反,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相似文献   

4.
<正> 023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怎样认识全民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全体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它是同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相适应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2)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基本特征:(1)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根本不同,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消除了凭借生产资料所有权占有他人劳动的权利;(2)它比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公有化程度高,同高度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它在一个国家全体人民范围内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认为,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即协作和对土地及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因此,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本质不是对土地及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而是劳动者的个人所有。我们农村改革的成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并不排斥劳动者个人对生产资料的独立占有和所有。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既是社会的所有制,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公有制,又特别强调每个个人实实在在的所有权,以切实保证每个人的自由发  相似文献   

6.
<正> 马克思、恩格斯曾预言,在社会主义社会,随着私有制的消灭和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商品生产也将随之消亡。然而,实际生活比理论要复杂得多。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国家并不是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它们在革命胜利后还不能实现由社会占有一切生产资料,还有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一部分的个体所有制。即使是全民所有制的企业,也还没有达到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种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的程度,生产资料所有权虽然属于国家,企业还有相当大的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因而,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还存在商品生  相似文献   

7.
蒋年云 《开放时代》2002,25(6):85-90
确立国有企业的利益主体地位不能单纯地注重在所有制的性质上,而应立足于财产的占有方式。由国有企业产权运动历史发展的四个特征规定,在再生产的过程中,其本身必然地会发生财产主体的背离。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化是国有产权的异化,同时二重化的利益主体又是统一的,并对代表全民的国家利益主体进一步地规定。国有企业利益主体二重性跟马克思提出的“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预测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8.
从企业和劳动者直接占有生产资料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这一认识出发,主张将国有资产所有权全部下放,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在企业和职工身上得到统一,建立企业所有制,这是进行国有企业包括国有大中企业所有制改革的一种思路,且在学术界颇有影响。然而,由于它孤立地站在企业现实的基点上,忽略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是所有制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提出了所有权实现形式的概念和所有制实现形式、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思想;通过所有制是一个历史范畴的论述说明所有制实现形式是具体占有形式;从劳动者和劳动条件统一和分离的角度概括所有制实现形式可以多样化;提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两种具体形式,启示我们公有制实现形式是动态的,不是静止的。研究学习马克思所有制实现形式理论有利于澄清理论混乱,推进所有制结构高速和国企改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基本观点是“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凡是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①这里的生产资料包括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可见生产力作为人解决社会和自然矛盾的物质力量,是由人的因素即主体生产力,对象性因素即客体生产力和以工具为核心的手段性因素即中介生产力这三大要素所构成的动态系统。这三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生产力自身的发展。 主体生产力作为生产系统中人的因素,包括人的需要和人的能力。人的需要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内在驱动力;人的能力又由体力智力两部分构成,其中人的智力主要是来自于科学的思维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武装。因此,主体生产力应该是物质和精神高度结合的统一体。当人们在需要动因的驱使下(包括物质和精神的),凭借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再利用由自己创造的劳动手段即中介生产力,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外化到客体生产力之  相似文献   

11.
苏树厚 《生产力研究》1995,(6):15-17,14
雇佣劳动制是社会生产的人力因素,通过劳动力商品交换实现与生产的物质要素相结合的劳动组织形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力商品属性,决定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劳动组织形式仍然是雇佣劳动制。在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条件下的杜会生产主体不充分占有生产要素,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广义条件。雇佣劳动制条件下的劳动力商品交换不是劳动力买卖,而是劳动力租赁。雇佣劳动制本身并非天然具有剥削性。剩余劳动的剥削性占有根源于该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而不是雇佣劳动形式本身。  相似文献   

12.
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物对人的归属问题,而是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们对物的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经济关系。就它的内容来说,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关系、占有关系、支配关系和使用关系等经济关系。至于人们通常所说的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则是与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经济范畴相区别的法学范畴,是所有制这种经济关系的法律表现,我们决不能把它们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3.
所有制结构量化评估要根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界定所有制的范围.所有制包含全部社会财产所有权,其中包括耐用消费品、住房、借贷资本等,但直接经营性资本起主导作用.所有权的性质要根据生产关系,即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处置、收益分配的状况来判定,其中分配关系及其剩余归属最重要,而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状态是最本质体现.把握所有制结构还要分析居民财产分布、宏观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就业的所有制结构.裴长洪研究员在《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量化估算及其发展趋势》一文中得出2012年中国公有制经济资产占经营性总资产55%的结论,其所有制性质界定、统计范围和计量方法等方面存在错误.  相似文献   

14.
(一) 马克思关于在“共同占有”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推断,是在阐述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时提出来的,这段话的全文如下:“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对于马克思来说,所谓所有制,说到底,就是人在从事生产活动时,即与客观自然进行物质变换时,对其所依以  相似文献   

15.
一、公有制和私有制在所有制问题上,最基本最抽象的概念是公有和私有。按照一般政治经济学辞典的解释,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占有的形式。私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私人占有的形式。这当然是对的,但需要作一些补充。(一)公有财产不论在价值形态上,还是在实物形态上,都是不可分割的,而私有财产却至少在价值形态上具有可分性。比如,我国目前全民所有制的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基点——劳动范畴的五个基本性质包括:一是劳动的整体性。劳动是一个整体,既有劳动主体也有劳动客体,劳动主体与劳动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像磁石的两极一样互为存在条件。二是劳动的常态性。人类历史与现实的劳动是常态劳动,是正态劳动与变态劳动的统一。三是劳动的有益性。劳动是对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有益作用的劳动。四是劳动的复杂性。劳动发展的复杂化程度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复杂劳动的发展满足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精神生活的需要。五是劳动的发展性。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人类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引言所有制,亦即生产资料所有制,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而“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自从有了人的劳动和生产,人们对于自然物的占有和利用关系即已客观存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财富的所有制关系也就开始确立。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现实的经济关系早在人类的文明时代以前即已存在,它带上政治、法律与其他意义还是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18.
我国混合所有制的五种形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合所有制是一个新的理论范畴。对我国混合所有制经济进行形态规范,大致有五种基本形式,即社会混合所有制、企业内生产资料混合所有制、企业内剩余混合所有制、企业内所有者混合所有制以及公有制与个人所有制高度统一的混合所有制,对各种混合所有制从新的角度探测,透视,比较,研究各种混合所有制的产权主体与产权关联、产权实质与产权载体、产权特性与产权效应,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理顺所有制关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再生产是传统的理论研究一直未能解决的重大课题。作者依据马克思对资本和利息、利润关系研究的思路,认为生产力、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是一组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中的表现形式和再生产形式范畴,并通过抽象思维,将它们的相互结构设想为“大树模式”,从而具体分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在历史阶段上更替和生产单位内的转化发展,论证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既作为生产的前提,又表现在生产之中,不仅是一般历史生产的产物,而且是一定历史生产产物的道理。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股份制改革不是要改变公有制的性质,而是要把现存国有制的行政化占有方式改变为社会化占有方式;股份制的分散产权特征和国家对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集中产权特征是相统一的,股份制可以成为国有制的一种形式;股份制的改革不是变国有制为集团所有制,在现实运动中它不可能把国有制演化为集团所有制;股市制的改革不会造成一个以剥削为主的食利者阶层,股市的存在和投机性也不会必然地破坏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