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民事与行政争议交叉案件的审理,各地人民法院司法实务上处理不一,方式多种多样,其原因可归结为立法规定的缺失与理论研究的不足两个方面;各自为政的处理方式,带来了诸多弊端.为了公正、高效地处理好这类案件,既要借鉴他国的处理经验,同时又要构建符合中国法文化传统的交叉案件的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法律适用的对象是案件事实,而案件事实与通常理解的事实概念存在本质区别,案件事实即是已被诉讼程序证成为案件事实的生活事件,案件事实不是既定的,不是被发现的客观事实,而是由诉讼主体运用客观证据、证据规则和事理逻辑形成的;很多情况下,事实问题即是法律问题,法规范对案件事实起着型构作用;审判过程中规范与事实相互作用且自我显形。  相似文献   

3.
司法适用中,将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涵慑于作为大前提的一般法律规范的过程中,其关键环节在于司法人员对法律的解释。由于法律语言的“空缺结构”和法律解释的主体性等原因,一个法律规范存在一组法律解释结论,但是,针对一个具体的案件,只有一个结论是最佳的,即具有合法性又是最合理的,这个最佳的结论就是正当的法律解释。获得正当性法律解释需要实体和程序两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在税务行政执法过程中的税务机关有权处理和司法最终解决、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证明标准与证据规则、查明案件事实和证明案件事实、取得证据和固定证据、证明相对人行为和证明自己行为、证明能力和证明力、税收的直接经济价值与社会法治价值八大观念,并说明这些观念的澄清将有助于行政执法风险的回避。  相似文献   

5.
"杨佳袭警案"和"周老虎案"是2008年中国轰动一时的两件大案.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的意义就是为了更准确的查明案件的真相和尊重他们的权利,和司法体系相比,被告人是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中,而当下法律体系存在的对被告人委托辩护权利的侵犯的事实,使众人对司法体系中的一些制度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6.
实务案例暴露出无因管理之债与侵权之债在选择上存在困境。根据传统要件理论,两种债务相去甚远,但详细分析,实际上存在诸多共性;无因管理之债的赔偿规定不明,也是诉讼选择困难的原因。鉴于此,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类案件的案由选择应当保持宽松的态度,案由选择并不最终决定事实和法律关系,更不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立法上应当完善无因管理之债的赔偿规定。  相似文献   

7.
案件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是民事审判的两大基本内容。但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似乎更加注重对法律条文的理解和运用,缺乏对事实认定的必要研究。而司法实践表明,大部分问题案件均是事实认定出现了差错。本文从民事裁判事实认定的价值出发进行分析,把握该认识活动的基本内容和特征,分析总结其客观化的主要因素,实现真实发现与诉讼目的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责任”的涵义通常是指“法律责任”,此外,“责任”还有一层涵义———“事实责任”,即事实与事实之间“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在本文涉及的合同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中未能严格区分“事实责任”与“法律责任”以及两者的适用关系,从而导致了法律适用失当。  相似文献   

9.
司法裁判方法的司法克制主义与司法能动主义之争由来已久.对此进行经济分析可以看出:对于复杂程度不同的案件,两种裁判方法花费的裁判成本有所差异,作为理性经济人的法官会倾向于选择成本较低的裁判方法.当立法不足或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大量矛盾,或人们普遍对法律缺乏信任时,司法克制主义的裁判成本就会增加,司法能动主义则会兴起并发展;当立法充足、法规明确,公民对法律的信任度增加时,司法克制主义裁判成本就会降低,并将取代司法能动主义.  相似文献   

10.
王敏如 《大众商务》2010,(4):231-231
审查标准是审理反倾销案件的核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法院对反倾销行为的介入程度。由于反倾销案件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并且和国家的外贸政策有直接关系。因此,各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标准也不同。本文拟在对欧美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标准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法律关系不同,赔偿责任主体、责任范围也将不同。对蕴涵着复杂法律关系的损害赔偿案件,只有全面、系统剖析各种法律关系,才能准确地把握责任主体和责任范围,正确地做出法律适用选择,公正、合理地处理案件。  相似文献   

12.
从不同的角度,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有不同分类。不同类型的案件,法律适用原则不同。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应认真梳理案件的法律关系,采用正确的侵权归责原则,公正、合法地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率先发现委托理财案件存在着司法成本以及该成本持续上升状况的同时,从全新角度解说了这一现状的成因正是法律的确定性不清所引起的法律关系混淆。我国《信托法》没有很好地发挥信托信号机制的积极作用,通过信托信号区分信托关系与代理等其他法律关系的区别,因而导致委托理财关系法律性质难以认定,并催生出保底条款这一畸形做法,给法院审理案件带来困难并进一步加大了司法解释出台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王敏如 《大众商务》2010,(2):231-231
审查标准是审理反倾销案件的核心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法院对反倾销行为的介入程度。由于反倾销案件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较强,并且和国家的外贸政策有直接关系。因此,各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的标准也不同。本文拟在对欧美反倾销案件的司法审查标准进行研究,对完善我国的反倾销司法审查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家庭暴力,从程序法方面来看,我国现行的法律缺乏针对家庭暴力案件的专门处理程序和证据规则,导致实践中家庭暴力受害者举证负担过重,难以完成对案件事实的证明责任。因此,应在家庭暴力民事诉讼中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并应将英美法系国家实行的“受虐妇女综合症”专家证词制度引入我国司法实践,为那些在特殊情况下“以暴抗暴”的家庭暴力受害者做正当防卫辩护。  相似文献   

16.
司法能动性指法官在司法过程中秉承一定的法律价值,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则,并充分运用司法经验,创造性地适用法律,从而理性地对案件的事实问题和法律问题作出判断。在能动司法的语境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明确提出建立未成年人轻罪犯罪记录消灭制度。这一制度开创了未成年刑事审判的新纪元,既体现了法的正义价值,符合刑法的谦抑性和未成年人刑事政策,又顺应国际刑事立法发展趋势。但该制度在我国的确立涉及到理论、立法、司法、观念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从其设立到发挥效力,还须有特定的环境、条件以及配套的制度加以保障。  相似文献   

17.
论法律事实     
随着诉讼制度的改革,尤其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司法解释的实施,人们的法律观正由实体公正向程序公正转变,法律事实已成为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的依据。该文时法律事实的界定、法律事实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及认定制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在税源管理联动机制中,纳税评估是体现税收分析、税源监控成果的主要环节,也是税务稽查的主要案件来源。但当前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工作之间也存在一些问题:稽查与评估交叉重复,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稽查与评估处理方式的不同,容易给纳税人产生错觉。应重新审视纳税评估职能,加强纳税评估与税务稽查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法新增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司法实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诚实信用原则就具体的规则而言,应细化禁止诉讼上的权利滥用、禁反言和权利失效三个方面;同时在裁判的具体适用上,特别是防止法官在要件事实上和法律适用实施突袭上,应明确法官与当事人共同从法律与事实两方面对事实关系与法律关系进行释明。  相似文献   

20.
论夫妻间的救助义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婚姻法对夫妻权利义务的规定不尽全面,导致司法实践中解决因夫妻人身关系引发的矛盾纷争时常出现争议,尤其是夫妻间救助义务的欠缺更使人们对一些案件产生不同见解,如何弥补该项法律空白成为婚姻法再次修改时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