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孙中山的合作经济思想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初的中国,合作经济作为众多思潮之一,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社会变革性而为当时中国的知识分子所认可和接受。以民生主义最终实现为旨归的孙中山,就将合作社制度视为社会经济改造的一种手段,由此形成了带有其自身特色的民生主义合作经济理念,并最终上升成为了民生主义的“基本国策”和基于“工具理性”追寻下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路径选择。也正因如此,孙中山的合作经济理念对于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领域特别是基层社会中的民生问题有着一定的启示性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中山的消费思想集中体现在他对民生问题的论述上,他强调民生问题(消费问题)是"社会历史的中心",并以振兴实业、发展"资本"作为解决民主问题(消费问题)的基本途径。但受历史条件所限,其消费思想也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视域中的民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时下媒体及社会各阶层所热议的话题。本文从唯物史观的理论高度讨论了民生问题与孙中山民生主义的联系与区别,分析了民生问题与"人民群众利益"问题的不同理论范式,阐明了我们当下研究民生问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对深化民生问题的讨论具有思维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生,是当前社会各界尤其是政府部门最为关注的焦点词汇之一,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民生建设目标,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任务。所谓“民生”,即人民之生计,其最早出现于《左传》,“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在实际生活中的民生状况通过民众的衣、食、住、行、用、生、老、病、死等方面表现出来。孙中山先生将民生主义作为其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的核心纲领之一,希望中国发展经济,由贫弱至富强,提高劳动人民生活福利。新中国的建立解决了民族独立问题,为解决民生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民生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民生财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基于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现状,着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政府实施的民生财政措施,探讨民生财政对激活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地价税实现“涨价归公”和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来解决中国近代土地分配问题的思路。孙中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价税思想,对中国土地税收制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此,在民国时期构建了完善的地价税立法体系,并得以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虽然地价税实践没有能够完成孙中山设定的社会改革使命,但是却构建了一套土地升值再分配机制,对今日中国土地制度和土地税收制度改革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通过地价税实现“涨价归公”和平均地权是孙中山提出来解决中国近代土地分配问题的思路.孙中山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地价税思想,对中国土地税收制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由此,在民国时期构建了完善的地价税立法体系,并得以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虽然地价税实践没有能够完成孙中山设定的社会改革使命,但是却构建了一套土地升值再分配机制,对今日中国土地制度和土地税收制度改革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先生的代表作——《实业计划》是一部关于中国近代化战略的巨著,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工业化思想。孙中山所处的成长环境、近代"振兴实业"思潮、近代中国现实状况和西方经济学说的流入及在中国的发展等四个方面,构成孙中山工业化思想的主要来源。孙中山的工业化思想主要包括工业建设思想、工业布局思想、工业管理体制思想以及工业化各要素思想。其特点在于,注重对建立国民经济体系的整体把握;注重区域开发,以点及面,由区域发展到全国的一体化发展模式;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的同时,引导并发挥私营资本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提出用纸币替代金银货币,但必须谨防滥发纸币,纸币发行的量要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货币购买力要与商品可供量协调一致;为了防止纸币的滥发而贬值,必须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国家发行纸币必须以国家赋税收入作为保证,或以金银、货物和不动产作保证,实行货物发行保证制,从而有效防止纸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发生。孙中山先生提出的纸币发行需要以商品货物作为保证,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现代货币理论中的货币锚问题。中国目前确实存在货币无锚滥发的现实,这既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
连续两年,房地产都成了中国大陆经济最敏感的神经,上至国家决策层,下至黎民百姓,都感受到了这根神经跳动会引起的社会震荡。其中,房价问题则是最敏感的神经末梢,有学者认为,房价已不仅仅是一个局限在经济范畴内的民生问题,它在客观上已成为具有社会政治意义的全局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共建共享是和谐社会的根基,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在现阶段的具体体现。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最突出的问题是分配不公、收入差距过大;解决这一问题根本在于制度设计、在于冲破体制机制性障碍。不仅高度关注民生,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改善民生的理念、政策取向和具体、明确的工作部署,是党的十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它标志着我国正在进入一个全面改善民生、共享发展成果的新时代,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正在进入一个根基更加坚实、更加牢固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问题中,最突出的仍然是民生问题,它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新时期的民生问题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政策支持。民生财政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和改善民生,通过对民生财政的内涵和政策趋势进行研究,可以从制度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民生领域专项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深入分析民生领域专项资金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加强民生领域专项资金监管,有助于进一步推进财政资金管理和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使专项资金更好地发挥使用效益,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4.
"农超对接"是一种新型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我国自2008年开展"农超对接"试点工作以来,"农超对接"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对此的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定义、模式、阻碍因素、对策为重点,对"农超对接"问题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针对当前"农超对接"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农超对接"问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目前,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深层次矛盾会不断显现,民生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明确提出民生经济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呈现的命题,也是时代深刻变化给中国实现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作者多维度探讨和剖析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取向,围绕民生建设中的市场化影响,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约突破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基于那些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有可能被放大的民生问题预警的状况下,寻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制约的突破口,探寻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路径与抓手。  相似文献   

16.
现行对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主要采取货币化安置,由于采取货币化安置只能解决被征地农民的近忧,却难以化解远虑,从而导致部分农民失地又失业。从就业补偿视角分析被征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实现被征地农民可持续生计。  相似文献   

1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简要分析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我国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解决我国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问题的对策:认为在平等与效率兼顾下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同时构建约束产权代表与代理行为的双向制衡机制,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是解决我国国有企业中委托代理矛盾的几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北京市为例,选取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民生问题的一些关键指标,对我国发达地区民生发展现状进行了国际比较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发达地区在就业状况、收入分配状况等方面优于发达国家;而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消费水平等方面虽然达到了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我国发达地区需要在促进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平衡财政支出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发展存在严重不对称性。文章利用2003~2009年我国120个城市的数据,研究了经济发展对民生支出的影响,进而分析在不同的城市质量条件下经济发展对民生支出的影响。发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支出确实存在负相关关系。换言之,地方官员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往往忽视了民生的改善。同时研究发现不同城市质量指标,对于经济发展和民生支出的关系存在不同的影响。具体来说:总体效率越高、全要素增长率越高的城市,经济发展跟民生支出之间的不对称性会更强;而官僚程度低的地方,民生发展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