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从而要求财政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民生上来。民生财政是建设财政的相对产物,以公共财政为理论和制度基础,是公共财政理论的中国化,体现了我国财政改革的方向。为建设民生财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应以保障民生为导向和目的,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能,将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民生财政建设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而民生财政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面对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扩大内需尤其是拉动农村居民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本文基于陕西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现状,着力分析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政府实施的民生财政措施,探讨民生财政对激活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构建民生财政,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由建设性财政到建设性公共财政,再到构建民生财政,要求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更加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构建民生财政,解决民生问题,下大气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让人民群众共同沐浴民生财政的阳光,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民生财政"是我国学者基于当前民生问题及财政支持民生的现实而提出的概念。本文对近年来理论界对于民生财政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民生财政的界定与内涵、民生财政的判断标准、民生保障和民生支出的范围和层次、民生财政支出的实证分析、构建民生财政的财政政策与财政改革。  相似文献   

5.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民生财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扩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民生财政概念的诠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公共财政向民生倾斜、加大对民生领域投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从远期看,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要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要比以前任何时期更多地关注民生.实现由"公共财政"向"民生财政"演进:近期公共财政体系设计和制度优化要以"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为目标,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入手,遵循多支和少收两条基本线索,将民生问题纳入制度框架进行整体设计,加快建立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公共财政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7.
保障和改善民生关系到人民对执政党及其政策、领导体制的认同,带有鲜明的时代性。目前,中国现代化的推进正处于社会的转型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实现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社会深层次矛盾会不断显现,民生问题已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文章明确提出民生经济是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呈现的命题,也是时代深刻变化给中国实现现代化提出的新要求;作者多维度探讨和剖析中国实现现代化进程中的民生取向,围绕民生建设中的市场化影响,以及现代化进程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约突破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并基于那些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有可能被放大的民生问题预警的状况下,寻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制约的突破口,探寻民生保障和改善的路径与抓手。  相似文献   

8.
王雪珍 《全国商情》2009,(14):133-134,136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的财政是典型的"建设财政",从政策目标到支出安排都是围绕经济建设采做文章.之后,逐步走向.公共财政",财政政策目标及其支出安排都是指向市场不能解决的各类公共性问题.随着民生问题的凸现,引起了从中央到地方的重视,"公共财政"也逐步向民生倾斜,从"公共财政"到"民生财政",这是财政不断改革、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的结果,也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民生思想在中国历史悠久。作为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概念,民生财政近年来备受政府和学界关注。本文试图就国内学者对民生财政的最新研究做一个简要的梳理,主要从何为民生、何为民生财政、民生财政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实证分析以及如何构建民生财政等五个方面进行综述。最后,在简评与展望中,笔者提出了民生财政的一个概念和用现代经济学方法构建民生财政理论体系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民生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关注民生问题,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民生思想的形成、发展、丰富和深化,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1.
民生是党和政府当前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公共财政的支出重点。本文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分析了当前民生财政建设面临的主要难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推进民生建设的政策建议,以求未来财政在民生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着力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紧迫任务。关注民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是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财政民生投入规模不断扩大,打造民生财政、加快民生建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分析当前安徽省民生资金投入及民生建设发展状况,针对实际运作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对策与思考:建立民生资金支出的绩效管理机制;推行民生资金管理问责机制;建立制度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全程动态监管机制;建立民生资金监管倒逼机制;,创新监管的人力资源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可以说,这抓住了现在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表现。人民内部利益关系继续调整,如何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的最深处,就是政府通过制度的设计和政策的实施来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各种利益关系和矛盾。我们不能只把关注民生问题仅仅理解为党作风的改进,应该明确这是党重大的执政观念、执政实践,是党执政重点与时俱进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民生问题不仅影响公众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已成为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在衡量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相对而言幸福指数存在内容过于宽泛,人为操纵因素,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民生指数则具有评估内容客观、更具有针对性、不易产生歧义、可操作性强和衡量标准明确等特点,积极开展民生指数评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的存在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历史的视角来讲,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意义,不同时期民生构成要素的地位是不同的。在中国的现代社会,教育问题被列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备受政府、学者、爱国人士、老百姓等社会各界的关注。教育公平问题,也是各种教育问题的一大瓶颈。在民生视域下研究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教育系统的公平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注民生的思想是一个走向当代的热点话题。改善民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民生的现实关切,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高度体现,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民生问题的切实解决,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关注民生问题,强调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近几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建设备受重视,民生政策不断出台,且投入持续加大.让人民生活幸福、有尊严,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工作的主题.立足于当前民生建设的大局,通过论述民生建设推进的背景以及企业家政府的内涵和特征,探索服务型政府是政府在推进民生建设中的角色定位,以及创新型理念如何指导政府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9.
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认识到改善民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改善民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改善民生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事业的全方位系统工程。毛泽东的民生思想启示我们要从政治高度关注民生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发展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20.
民生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解决民生问题需对古代贤哲的民生思想作深刻研究,从中汲取有益的思想资源以为今日所用。本文以荀子为例谈荀子的民生思想,并将其归纳为:否定天神而重人事,从性恶论出发的尊君为民,从"民水君舟"得出的平政爱民,主张把教化和刑罚结合的施教于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