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征信业的不断发展,征信机构数目及主要征信服务和产品种类也迅猛增多,各类征信机构共同作用于征信市场,其有关信用信息的安全、合法、合理使用关系到信用经济的稳健运行和国民经济安全。松散的征信市场监管已经不适应征信市场发展的需要,只有对从事征信业务的征信机构进行深入调查,才能系统地了解征信市场全貌,以实施科学有效的监管,促进征信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潘功胜 《征信》2014,32(11)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中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征信体系的建设从长远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需要建立一个发达的征信市场,让市场化的征信机构起主导作用.政府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加强政务诚信建设,推动政务信用信息的公开尤其是负面信息的公开,推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与信用信息共享,推动信息的应用,实现联合惩戒和推动完善信用法制体系等方面.市场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发展中国征信业市场、积极利用新技术条件发展新业态征信、推动征信机构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依法推进征信市场对外开放和加强征信业监管等方面.在征信业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要高度重视信息主体权益的保护.  相似文献   

3.
征信机构是征信活动的组织载体,是征信市场的参与主体,在防范信用风险,促进信用经济稳健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查研究天津市征信机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适合天津市征信机构发展的政策建议,对于强化征信机构监管,促进天津市征信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黄志凌 《征信》2016,(10):1-8
征信体系为市场参与各方提供了评价和展示信用的平台,是社会经济运行、金融健康发展的基石。征信市场发展模式没有一定之规,技术进步影响市场方向。信用软约束凸显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滞后,多元化、多层次征信市场体系建设面临一系列挑战,有很多难题尚未破解,如数据的质量和权威性问题、同人不同信用问题、个人隐私保护及信息安全问题等。应坚持市场化取向,健全信用管理法律法规,完善信用数据标准体系,建立多元化的征信服务体系等,不断推进我国征信体系建设。我国征信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不同的征信机构有各自的信用评分、评级判断标准很正常;众多社会机构进入征信领域并发展壮大,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服务产品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促进社会运行效率提高、成本降低。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信用经济”已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而与此关联紧密的征信体系日暂成为经济活动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征信”行为可以看作是建立有序环境的一个基础性工作,如何推动信贷征信机构建设和对征信市场进行管理,现提出一  相似文献   

6.
吴晶妹 《征信》2016,(1):1-6
对2016年我国征信业的发展,有很多期盼:征信牌照能带来正能量,让行业与机构更好发展;独立性机构有所发展;个人信用信息与数据保护立法列入日程;征信成为社会治理重要手段,监管层次提升;市场环境宽松,竞争有序;专业机构强化内功,信用文化提升;信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有突破,推出新产品、好产品;政府公共信用信息征信发展出现转折,政府公共信用信息的社会应用能得到释放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旭昆  耿得科 《征信》2011,(6):69-73
台湾征信业随着台湾经济的现代化进程而跌宕起伏,从1931年至今已有80年历史.在公共征信与私营征信机构的差异定位、征信市场监管、征信产品设计与开发以及推进征信业国际化等方面,台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大陆征信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3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3年3月15日起实施。《条例》的颁布实施,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弥补了征信行业法律监管的空白。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征信业和征信法律制度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作用日益显现,征信市场初具规模。根据中国人民银行2013年12月12日  相似文献   

9.
我国征信业的发展已经进入到实质性发展阶段,但征信业的建立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征信业究竟如何构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对此提出了基本的构想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正>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在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征信条例》)开始施行,作为我国第一部系统规范征信业管理的行政法规,它的出台,标志着征信业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对于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但由于我国征信管理法制建设才刚刚起步,征信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征信行业也逐渐兴起并得以快速发展,征信市场的形成催生了从事各类征信业务的机构.2013年,《征信业管理条例》和《征信机构管理办法》的相继出台,为征信机构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河北省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征信机构,但已有不少机构表达了意欲从事征信业务的意愿,随着河北省经济的发展、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社会信用意识的提高,河北省征信市场将逐渐走向成熟,征信机构的设立及发展是大势所趋,如何培育和管理征信机构是摆在监管当局面前的一大课题.本文从《征信业管理条例》中对于征信机构的定义入手,明确了征信机构的概念界定、经营范围、监管管理,回顾了中国征信业的发展沿革,正视了河北省征信机构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河北省征信市场发展缓慢的原因,并从培育和管理两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征信数据元设计与管理、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规范等5项征信业标准。作为我国在征信业制定发布的首批行业标准,此次标准的推出将最大限度地促进信息跨部门跨行业共享,规范征信业务活动,有力推动征信行业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正>《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2013年3月15日正式施行。《条例》出台是我国征信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征信业的里程碑。《条例》确立了人民银行对征信业进行监督管理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加强征信市场管理,规范征信业健康发展,促进形成各类征信机构互为补充、依法经营、公平竞争的征信市场格局。《条例》实施后,征信工作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基层征信工作也进入一个原则清晰、规范有序的崭新时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征信业标准是现代征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有利保障:征信业作为一种信用信息服务行业,涉及对包括企业和个人在内的众多信息主体信用信息的收集、处理与使用等活动。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征信业更加体现出信息化和高科技等特征,其发展必然需要制定相关标准,而征信业标准的制定也会进一步推动征信业的高效发展与规范运作。为此,结合我国征信业发展现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于2006年11月21日正式发布了我国首批征信业标准,包括《征信数据元·数据元设计与管理》、《征信数据元·个人征信数据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标准第1部分:信用评级主体规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标准第2部分:信用评级业务规范》、《信贷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信用评级标准第3部分:信用评级业务管理规范》共5项,为我国征信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创造了有利的规范环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中小征信企业的发展,国家征信系统建设的要求,是完善征信市场格局,满足社会多层次、全方位、专业化的征信服务需求,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征信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发展,应当从市场定位、征信产品开发、提升征信企业公信力等方面下功夫并得到政府对市场的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6.
按照国务院对征信管理工作先从信贷征信管理工作起步的要求,人民银行作为信贷征信业务的管理机构,将负责拟订行业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和相关风险评价准则。我们在总结五年来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运行情况基础上,对有关信贷征信机构建设及征信市场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志虎 《西安金融》2006,(10):28-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进,“信用经济”已不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与此关联紧密的征信体系日渐成为经济活动链条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本文深入分析当前制约征信市场及征信管理发展的瓶颈,提出以央行信贷征信为依托建立整个征信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时代金融》2014,(1):44-44
<正>《上海证券报》2013年12月13日报道: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2月12日发布了《中国征信业发展报告(2003-2013)》。报告系统、详细地阐述我国征信业的发展、现状,梳理了征信行业的"家底"。据不完全调查,截至2012年底,我国有各类征信机构150多家,征信行业收入约20多亿元。而央行建立的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已为8.2亿自然人和1859.6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信用规模居全球前列。《报告》指出,目前多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征信体系建设不断深入,征信机构种类、规模逐步扩大,征信市场快速发展和征信产品不断丰富,在目前征信法规不能很快出台的情况下,亟需建立统一的征信标准体系,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手段,规范征信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类延村  李玉玲 《征信》2021,39(7):23-31
社会征信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核心维度与主要内容.我国社会征信体系建设经历了探索、起步、发展、扩张四个发展阶段,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为纽带的银行业征信机构、以各级政府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为代表的公共征信机构、以自发发展为特征的市场和社会征信机构,初步形成了社会征信体系基本框架.然而,社会征信体系深化发展逐步呈现出社会认知模糊、法律法规不完善、征信标准化滞后、征信产品较单一等问题.因此,应以完善专项法律法规框架为基础,重点推进行业和地方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并加强对重点人群的信用信息征集,完善征信市场治理结构和治理体系,实现社会征信体系的全覆盖、体系化和法治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