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持有、使用假币罪侵犯了国家的货币流通管理制度。其主观特征体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持有、使用;客观特征体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应准确理解“明知”、“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涵义,准确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罪轻与最重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刑法>.有的收藏爱好者把假币电列入了收藏的范围,更有甚者,有些人上当受骗接收假币后,不但不上缴,还变着法子花出去以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其实这些都是违法的.达到一定限度后就构成了犯罪.我国刑法第172条规定:"明知是伪造的假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1万元以上10万以下的罚金".这就意味着,只要是对假币是明知的,而故意持有或使用的,不论是基于何种目的,都将会触犯法律.  相似文献   

3.
1996年2月15日,国务院批转了反假货币工作联席会议《关于进一步加强反假币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反假币工作的领导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同年8月18日至24日,为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第一个“反假币宣传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国范围的反假币斗争也进一步开展。人民币假冒量逐年上升纵观世界各国货币,无论防伪措施多么有效,都有被伪造的可能。美元制作精良,防伪先进,但却是世界上被伪造数量最多的币种;日元堪称是世界最难伪造的货币,近年来也面临假币的冲击和挑战。人民币从诞生之日起,假币也随之产生,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19…  相似文献   

4.
《商》2015,(6)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性质与认定在我国司法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挪而未用和挪用公款供单位使用等问题的处理。归个人使用属于挪用公款罪的主观要件,挪用公款罪的成立并不需要客观的使用行为,其中对于具体用途的规定不仅是主观要件,同时也是定罪要素,归个人使用的本质为归个人擅自支配,挪用公款供单位使用是挪用公款罪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商品交易日趋发达,现金流通量越来越大,非法制造、贩卖、携带、持有、流通假币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家虽然加强了反假货币工作宣传,加大了对制造、贩买假币犯罪打击力度,但人民币反假工作的形势仍不容乐观。以湖南为例,2007年全省共收缴假币2386万元,  相似文献   

6.
票据诈骗罪是从诈骗罪中分立出来的单独罪名,既具有诈骗罪的共性,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性。我国法律对票据诈骗罪的规定过于原则,且无具体详尽的司法解释。目前学术界对本罪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笔者认为,票据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明知是伪造、变造、作废或冒用他人以及  相似文献   

7.
《工商行政管理》2000,(9):35-37
第三条下列三种商标侵权行为 ,属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假冒注册商标行为 :(一)未经商标所有人许可 ,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 ;(二)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 ;(三)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者销售伪造、擅自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对本条规定的理解应结合第四条规定的内容。1997年10月1日施行的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增设了“侵犯知识产权罪”这一类罪 ,并在这一类罪下又规定了7种罪名。其中涉及商标犯罪的3项罪名与新《刑法》施行以前我们工商系统按照《商标法》及有关…  相似文献   

8.
侵犯商业秘密罪在客观方面的特征包括犯罪行为、犯罪结果、以及犯罪行为与犯罪结果之间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等内容。本文侵犯商业秘密罪的行为方式入手,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该罪的行为特征,并使之与传统犯罪的行为方式进行比较,有利于区分罪与非罪,有利于司法实践的认定。  相似文献   

9.
马超 《商》2014,(43):240-240
伪造货币最是货币犯罪中最重要的一种罪行,但现行刑法对其规定相对简单,《刑法》第170条只规定了伪造货币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金。这种简单罪状的立法模式虽然简洁明了,但在数额的认定方面给我们留下了讨论的空间。本文通过具体案例来探讨伪造货币最的数额认定。  相似文献   

10.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特征对于本罪的客观特征,理论界素有争议,主要表现在持有型犯罪论和不作为犯罪论之间的分歧。争执的焦点集中在对本人不能说明来源合法的行为性质的认定上。持有型犯罪论者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一种持有型犯罪,其客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持有超过合法收入的  相似文献   

11.
假币是指各金融机构柜面截获和公、检、法、工商、海关等部门办案查缴的各种伪造、变造的人民币,假币危害巨大,它严重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给国家和个人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它败坏了社会风气,影响着人民币的信誉,使交易双方产生信任危机,以青岛市黄岛区为例,全区金融机构1998年缴获假币为34020元、1999年为52299元、2000年为67520元,呈逐年增长之势,可见市场流通中的假币数量惊人,还有群众从银行提取的现金当中曾发现假币,导致群众与银行间的纠纷不断出现,损害了银行的信誉,因此,打击假币以净化市场流通秩序和金融秩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王守俊 《商场现代化》2007,(24):264-265
虚假破产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虚假破产并严重损害债权人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主观方面是故意。认定虚假破产罪要注意其与妨害清算罪的区别,也要注意其与非虚假破产的单纯逃债行为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强迫交易罪是97年刑法修订时新增的罪名,由于立法规定的不明确,造成了在司法实践认定中和其他犯罪不能正确区分开来的困难,主要是和抢劫罪、敲诈勒索罪、诈骗罪存在较多相似之处,他们在客体上都会侵害到他人的财产权利,客观方面采取暴利或者威胁的手段,由于对它们的界限把握不准而造成对相同行为认定不同的状况,严重危害了法律☆可权威性和司法形象,准确认定强迫交易罪是公正司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假币泛滥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正常秩序,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当前制假贩假有新特点、新趋势,反假货币任务艰巨.人民银行打击假币,维持正常经济金融秩序责无旁贷.反假币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5.
假币泛滥严重影响社会、经济正常秩序,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当前制假贩假有新特点、新趋势,反假货币任务艰巨.人民银行打击假币,维持正常经济金融秩序责无旁贷.反假币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统一管理.  相似文献   

16.
央行近日通报指出,TJ55AZ88WL15YX86四个冠字号码100元假币自2010年9月以来陆续在全国发现,在假币制作技术上没有新的突破,银行点验钞机具均可识别,公众仅凭眼看、手摸即可识别。央行指出,TJ55AZ88WL15YX86冠字号码100元假币数个伪造特征,包括四类假币均为机制胶印假币;纸张光滑较脆,在紫外光下无荧光反应,纸张中无荧光纤维;固定人像水印模糊不清、无立体感,为白色油墨在正面印刷而成;白水印透光效果较  相似文献   

17.
现行刑法第306条——判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毁灭、伪造证据,妨害作证罪的立法根据在于,该罪行具有侵害国家司法作用的高度危险。由于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在刑事诉讼中的特殊作用,决定了该罪行应当从重处罚。引诱行为的实质内容在于使证人违背事实改变证言或者作伪证,而不在于引诱的具体行为方式,即使是诱导式询问的某些特别类型也存在构成刑法第306条罪行的余地。刑法第306条与第307条是特别犯与一般犯的关系。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藏匿、隐避证人的,属于本罪的毁灭证据的行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明知是他人伪造、变追的证据而使用的,应当属于本罪的伪造证据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李小博 《商》2013,(13):274-274,259
成立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应以"明知"为要素,对明知的理解,应该根据客观情况来判断当事人是否知情,而将情节严重作为入罪标准也有不妥,建议在刑法条文中对该条予以修改。  相似文献   

19.
商检徇私舞弊罪的客体是我国的商品检验秩序,客观方面是徇私舞弊,伪造检验结果的行为,其主体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既包括国家商检机关的工作人员,也包括国家商检机关指定的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该罪在认定上要注意行为人在收受贿略后又实施商检徇私舞弊行为的定罪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 ,制造、贩卖假币的违法犯罪活动呈上升趋势 ,突出表现在 :一是发案数量多 ,上升势头猛 ;二是制假窝点逐年增加 ,假币种类繁多 ;三是犯罪活动向集团化发展 ,在一些地区形成产、运、销一条龙 ,有的地方已成为假币的“集散地” ;四是境外向我走私假人民币犯罪活动时有发生 ;五是造假快 ,新版人民币刚一上市 ,立即被犯罪分子大量伪造 ;六是伪造水平不断提高 ,识假和防假的难度增大。日趋严重的假币犯罪活动 ,威胁国家经济安全 ,危害国家货币发行管理秩序。不少群众因误收假币蒙受经济损失而产生不满 ,极易引发不安定事端。经国务院批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