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美国企业并购简析及对我国企业并购的政策建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美国企业并购的主要特点迄今为止 ,美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五次企业兼并浪潮 ,第一次发生在 1 9世纪末和 2 0世纪初(1 895~ 1 90 4年 ) ;第二次发生在 2 0世纪 2 0年代 (1 91 5~ 1 930年 ) ;第三次发生在 2 0世纪 6 0年代 (1 96 0~ 1 970年 ) ;2 0世纪 70年代中期至 90年代初 (1 975~ 1 992年 )为第四次。这四次兼并浪潮都出现在经济周期的复兴阶段 ,其主要目的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美国的第五次企业并购潮始于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1 )时代特色。美国前四次企业兼并浪潮均发生在由萧条转向复苏时期 ,通过企业间的兼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  相似文献   

2.
<正> 美国的企业兼并到目前为止,经历了五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次兼并的形式,以同业的横向兼并为主,其它形式兼并较少。这次兼并对美国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经过这次兼并浪潮,形成了一大批巨型垄断企业。美国钢铁公  相似文献   

3.
(一)硬件联合:美国的企业规模组织 1.美国企业规模组织形态是兼并、合并。兼并是最具有代表性、最引人注意的企业集中形态。是美国企业规模组织的主要方式,它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一般认为,美国企业的兼并有四次巨大的浪潮。 第一次兼并浪潮发生在1880~1905年,1899年曾达到顶峰。这次兼并浪潮的根本目的是垄断,通过兼并形成各种垄断组织,从而使占主导地位的厂商巩固了它们在该产业中的地位。这次兼并主要是同行业的横向兼并,大量中小企业合并为少数几家大企业,结果导致了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历史上曾发生几次大的企业购并浪潮。第一次购并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的世纪之交,以同行业购并,即以横向兼并为特征。这种购并的内涵是资本在同一生产领域或部门集中,优势企业吞并劣势企业组成攒向托拉斯.扩大生产规模,以达到新技术条件下的最佳经济的规模。由于这次购并,美国的工业结构出现了永久性的变化,1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了4倍,  相似文献   

5.
卷首语     
<正> 市场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如果没有相当的规模,就难以立足市场,取得效益,而企业扩大规模的途径之一就是兼并。 从十九世纪末到本世纪九十年代初,美国企业经历过五次大的兼并浪潮。通过兼并,美国奠定了现代工业结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外企业兼并的动因,我们发现,历史上每次购并浪潮发生的原因,都在于企业生存的外部环境的发展变化对企业购并动机的普遍刺激。企业购并就是在内因和外因的交互作用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研究比较中外企业兼并的动因,在通过兼并,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的今天,对于我们把握企业兼并的时机和条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企业兼并动因的理论分析西方一些学者对企业兼并的动因问题作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兼并方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企业兼并的经营和财务协同效应所谓协同效应,就是1+1>2的效应…  相似文献   

7.
美国企业兼并的特点1.兼并浪潮来势更猛,规模更大,也更频繁。1995~1997年三年内,美国有2.76万家企业参与兼并,比整个80年代的数目还要多。据1998年初美国政权资料公司发布的统计数据,1997年美国全年企业兼并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以上,比1996年增长50%;同年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兼并案有156起,比1996年增加60%。在这些兼并活动中,非上市公司也表现得非常活跃。2.兼并活动跨出传统行业,向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技术产业、服务行业转移。如通信、银行、证券、运输、保险行业等。3.兼并大多表现为强强合作,着眼于全球竞争,放弃了对抗性…  相似文献   

8.
简要分析了国外企业兼并重组的5次浪潮的基本特性及其对中国钢铁企业的启示,提出了中国钢铁企业应以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导向设计兼并重组的流程,并对流程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浪潮,19世纪末20世纪初,约有3000家美国企业在横向兼并中消失。某些部门控制本部门生产不低于50%的98家托拉斯、控制生产不低于60%的57家托拉斯、控制生产不低于80%的26家托拉斯建立。美国钢铁、国际收割机、美国橡胶、杜邦公司等著名公司崛起。这次购并重组主要是同行企业之间的购并,即横向兼并,目的是取得市场上的垄断地位,这一时期60%的购并是在股票交易所完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的提出企业兼并与收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自上世纪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并购浪潮,推动了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优化了企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企业并购是企业兼并(merger)与收购(acquisition)的简称,英文缩写为M&A,常结合在一起使用。西方学者关于企业并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并购的动机与效应,虽然在这一领域做了广泛而深入的工作,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和系统的理论能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在现实生活中,并购是一个多因素的平衡过程,虽然某一因素可以占主导地位,但必须充分考虑其它因…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企业间兼并、重组的浪潮,国内企业也纷纷展开企业间的兼并活动。然而,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这方面成功的比例相对较小,究其原因,忽略或低估企业兼并后的文化整合是导致企业兼并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从分析文化融合问题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解决困扰企业兼并、重组的企业间整合问题。 一、企业重组中涉及的文化障碍分析 在企业重组的过程中,文化障碍是潜在的,但又不能无视或绕过。企业文化重组中的文化障碍一般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之间文化传统的差异 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在自己  相似文献   

12.
接上期)3.资本市场发达,企业并购重组活跃,使得大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大企业越来越大。从19世纪末期至今,美国先后发生过5次企业合并浪潮。第一次合并浪潮是1893—1905年间,其特征是以横向合并为主,大量中小企业合并为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型企业,使10...  相似文献   

13.
李宁 《中国石化》1999,(11):18-19
目前,石化集团公司重组改制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重组改制上市将对石油销售企业产生哪些影响,石油销售企业又该如何应对,笔者试就有关问题作简要论述。一、重组改制和上市势在必行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国际大企业集团之间的兼并浪潮此起彼伏,市场竞争日趋国际化、规模化、白热化。从石油行业来看,国际石油市场资源总量趋于平衡,市场趋于稳定,欧佩克组织的主导地位正在下降,国际竞争极其激烈,石油行业利润率随社会平均利润率的降低而逐步下降,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零售毛利仅为1加仑5美分(以1:8.5的汇率折算成人…  相似文献   

14.
<正> 据《投资与信息》载文透露:继八十年代美国企业兼并以后,1994年美国公司又面临着新的合并、收购、拍卖和兼并的浪潮,大有重开西方新一轮兼并浪潮之先河。《华盛顿邮报》的报道说:1994年初以来美国公司之间的合并、兼并的资产价值多达171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是1988年以来首次呈现上升趋势,大大超过同期世界跨国公司215亿美元的兼并额。  相似文献   

15.
李向阳(以下简称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都在进行微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在美国,自80年代以来,以企业兼并与收购浪潮为代表,公司治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都在重新反思美国现行的金融法、公司法(破产法).  相似文献   

16.
全球微观经济机制的调整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炭经济研究》1998,(7):30-34
李向阳(以下简称李):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转轨经济国家都在进行微观经济结构的调整.例如,在美国,自80年代以来,以企业兼并与收购浪潮为代表,公司治理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同时,从政界、商界及学术界都在重新反思美国现行的金融法、公司法(破产法).  相似文献   

1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企业发展的浪潮风起云涌,成为一股难以抵挡的趋势,在世界各行业中掀起一浪又一浪的兼并、联合的高潮。在飞机制造业中,出现了美国的波音与麦道合并,同欧洲的空中客车相峙;汽车工业中,被六、七个集中度很高的巨头企业瓜分着世界汽车市场;其他行业,无论是石油、化工、电子、电讯、机电制造业,还是金融、保险业,甚至新闻媒体等等,都在进行全球性的兼并、联合、重组、改组、新型的、巨型的跨国公司不断涌现,主导着国际市场的激烈竞争。这是随着世界科技大发展而来的全球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企业兼并是市场竟争的正常现象,正如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勒所说,“没有一个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而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公司主要是靠内部扩张发展起来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企业兼并都有自己的特点,就目前而言,从各地优势企业选择兼并对象的标准看,被兼并的往往是那些硬件不错,即设备、生产线优良,但软件不好,即企业管理落后,职工思想混乱的企业。青岛海尔公司总裁张瑞敏形象地称这类亏损企业为“休克鱼”,即只要换换环境,换换气候,这种“鱼”就可以苏醒过来。海信集团总裁周厚健称这种现象是“…  相似文献   

19.
曾几何时中国企业不再对“兼并”一词感到陌生,近一两年更被多位学者形象的比作“兼并年”,联想蛇吞IBM的PC业务,TCL收购汤姆逊,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亦或是困难重重,我们都看到中国企业正学习运用兼并,重组等市场手段主动影响目标市场的结构,借此扩大市场份额,降低综合成本,以期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其他战略目标所做的种种努力,兼并尤其是成功跨国兼并要考虑诸多问题,并购的时机(涉及并购价格是否适当),并购方式以及并购后的文化整合等。本文就最近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有意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优尼科公司未果一案做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林国息 《中国石化》1999,(10):21-22
购并作为企业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迅速扩大规模,确保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实现资本扩张,造就“现代航母”提供了有效途径和广阔空间。纵观当今世界上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成长史,我们会发现,它们大都在某个经营时期运用过兼并、收购等手段。1996年12月15日,世界最大的航空制造公司———美国波音宣布兼并世界第三大航空制造公司———美国麦道。每股麦道股份折合0.65股波音股份,从此,总市值达133亿美元、在世界500强中排名第83位的麦道公司不再存在,波音进一步巩固了在世界航空制造业中的霸主地位。所谓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