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一德 《企业研究》2005,(11):47-49
家电行业是中国最早尝试市场化运作的行业,也是目前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全球家电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企业竞争由局部竞争转向全面竞争,由国内竞争转向国际竞争。当前家电企业面临着产品严重的供求失衡、国外家电企业的纷纷涌入、国内恶性价格战、专利权困境、反倾销纠纷以及激烈的渠道争斗。为此,顺应当前消费者感性需求的趋势,家电企业可以通过实施色彩策略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张媛媛 《企业导报》2011,(4):116-118
当前我国家电行业已是一片红海,发展形势日益严峻;从现状着手,通过理论分析,归纳出了其所面临的问题,集中表现在对客户需求把握不充分,技术不够好,同质化现象严重等方面;并提出了走差异化之路是家电企业未来发展之趋势;接着,又从众包视角浅析了家电企业的差异化之路该如何走?从而帮助家电企业摆脱困境,创新商业模式,开拓新的利润空间,重新赢取市场竞争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企业在进行渠道决策时,首先面临的问题是选择怎样的渠道模式。一般来说,企业开拓市场的渠道模式大体上有两种:自营渠道模式和分销商渠道模式。企业究竟要选择哪一种渠道模式,要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进行。一、渠道模式的选择和评价企业最终选择两种渠道模式中的哪一种,除了考虑自身资源、当时所处的市场环境、产品特性等以外,很重要的一方面还应该考虑成本。下面是根据构建两种渠道模式的成本高低得出的选择和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4.
在双渠道供应链中,制造商既通过传统零售渠道又通过网络直销渠道将产品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因此,制造商既是零售商的供应商同时又是其直接竞争者,为了避免“渠道冲突”他们之间需要建立协调机制。考虑由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在两个渠道都面临随机需求的条件下,对两渠道之间的库存协调和利益分配问题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仅由零售商做出集中库存决策的模式下,引入回购策略能够同时解决双渠道供应链的库存协调和利益分配问题。最后,通过数值分析进一步验证结论。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竞争的加剧,一批制造业企业开始寻求国际扩张,跨国并购是实现国际化经营的一条捷径。跨国并购外资家电企业作为一种战略选择,不仅是我国家电企业扩展现有营销渠道、获取国际先进生产技术的一种可行方法,而且也是其提高国际竞争力,融入家电国际化生产的一种有效尝试。成功的跨国并购,不但可以使我国家电企业从本质上改变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现象,还能够较为有效地绕过目标企业所在国的进入壁垒,从而扩大其产品的国际市场分额。本文将首先分析总结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的动因,之后分析我国家电企业跨国并购存在的问题,文章最后提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应具备的条件和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目前在考核什么?定量指标还是定性指标?业绩指标还是态度指标?你选择天平的哪一端?2006年1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发布了《2005年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调查报告》,鲍明刚博士等人对相关数据权威解读,相信我们能从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7.
何斌 《中国企业家》2006,(23):116-118,120
越来越多的本土家电制造商选择“渠道复辟”,作为对国美苏宁们霸权的明确反击张瑞敏终于说出了他对家电零售商的失望。尽管对于众多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众所周知、心照不宣的秘密,但由这位制造产业的旗帜性人物说出,还是在2006年年末掀起了一场地震。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市家电市场的饱和,越来越多的家电企业把目光投向农村这个广阔的天地。国家家电下乡政策的实施,更让家电企业开拓农村市场的信心大增。然而,与厂家所熟悉的城市市场相比,农村市场从产品到服务、从渠道到促销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作为我国家电企业的龙头,早在1996年,海尔就专门针对三四级市场开始建设专卖店渠道。  相似文献   

9.
周侠  赵伟 《中外物流》2006,(1):40-41
中国家电企业多年来的竞争策略以价格战为主,试图从收入成本角度,通过降低成本,将成本的压力转嫁给供应链上游的供应商和下游的渠道终端。但家电企业对建立物流供应链和渠道系统的统一认识不足,与流通、营销有关的成本仍然很高。中国家电行业经历了突破单一专业化,进行多元化发展,家电市场的单品类竞争和品牌整合已摹本完成。同时。国美、苏宁、大中等新家电连锁企业的出现,代表了中国家电的商业流通将进入一个大工业化、标准化的大规模、高效、低成本的分销时代,新连锁对其他分销渠道的替代,引起了家电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中渠道管理的矛盾,中国家电企业物流供应链变革的过程所面临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家电企业在物流供应链中又应采取怎样的渠道模式?  相似文献   

10.
王瀛  梁海松 《英才》2011,(5):54-55
在制造业面临有规模无经济的尴尬今天,左宗申如何扭转局面?一个老牌制造商的突围精神对中国制造业升级又意味着什么?当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国要重返制造业"时,中国的制造商们正愁眉不展。在产业环境恶化与国家经济转型双重压力下,没有定  相似文献   

11.
<正> 经销商转型是最近几年分销渠道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很多经销商在日新月异的渠道变革面前,因为跟不上渠道变革的步伐,不能对自己的职能和营销方式进行正确定位和适时调整而被淘汰。然而,究竟应该怎样正确定位新时期的经销商?生产企业应该建立怎样的经销商关系(厂商关系)才能顺应当今渠道发展的趋势和发挥最大的渠道效力?这些问题无不困扰着生产厂家和经销商。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7,(6)
<正>Google对中国的水土不服已经不是什么秘密。Google对中国的渠道建设一头雾水,而对于中文搜索引擎这一领域来说,有谁会比中国人自己更了解自己的语言呢?毫无疑问,Google是一个伟大的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Google全球最有影响力的搜索引擎及互联网公司的地位进一步加强,全球市场凯歌高奏。但这一年,Googl在中国的发展却是不尽如人意。2006年底,国内知名的市场调研公司艾瑞市场(iResearch)发布了2006年10月中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家电企业在汽车业的投资上会出现全面性败退?2005年3月23日,奥克斯集团宣布全面退出汽车业。这是继夏新后又一家家电企业决定撤出汽车行业投资。而早在去年年底,决定和南汽合作生产轿车的波导也已经选择从南汽撤资。素有“中国汽车市场领跑者”之称的大众汽车公布,2004年  相似文献   

14.
构建营销渠道新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洪元琪 《企业经济》2002,(9):105-106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科特勒认为:在中国市场获胜的关键是尽可能将标准化的产品分销到大众市场中去,以使产品能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家电企业更是快马加鞭进行渠道的改革和创新,可见进行渠道变革的探索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的下一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一季度已经走完了,现在国务院有关部门都在研究后三个季度宏观经济走势。怎么选择2006年后三个季度中国货币政策的取向?我认为,必须看清现在货币政策面临的形势,与往年比较发生了什么变化?教科书上讲的货币银行学和中国的现实情况有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6.
渠道成本优势的提升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销渠道是产品从制造商向消费者转移所经过的一系列组织。有效的渠道是产品有力的双脚,能够使产品快速从制造商向消费者转移,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然而,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抢占渠道时,中国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渠道的重要性。但如今,我们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信奉“再穷也不能穷渠道”,一味地投资于渠道。  相似文献   

17.
于斐 《公司》2002,(2):29-30
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必然现实,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多元化。当前,在销售渠道网络形成一定规模优势后,产品如何通过直接有效的传播途径吸引、聚拢消费注意力,谋求更好的生存空间,在迅捷占领市场的同时求得份额提升,终端工作便成为事关销售优劣的晴雨表。我们所说的终端工作,其实就是销售渠道的最末端,是生产厂家的产品“出海口”。它上承制造商、经销商、批发商,下启广大的消费者。零售巨头约翰·沃纳梅克说过:“我知道我的广告有一半是无效的,问题是,我不知道浪费的是哪一半。”这不,有许多企业为了尽快打…  相似文献   

18.
美国科特勒营销集团总裁科特勒认为:在中国市场获胜的关键是尽可能将标准化的产品分销到大众市场中去,以使产品能顺利到达消费者手中.我国的企业特别是家电企业更是快马加鞭进行渠道的改革和创新,可见进行渠道变革的探索已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9.
"家电下乡"作为一项积极的财政政策,一经推出就深受家电企业和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其开展不但拉动了我国农村对家电产品的消费,同时也给家电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企业如何抢占先机,更好地获得巨大的收益,成为了有关部门、营销学术界的学者和家电企业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结合实际问题,重点研究家电企业怎样构建和优化自身的营销渠道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来成 《数据》2006,(8):20-22
2006年统计从业资格考试在即,各地参加考试培训和预考人员都正在抓紧备考.那么,2005年全国首次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特点是什么,对今年的考试有何借鉴?2006年考试又有什么新的变化,考题的类型、把握的重点、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有何考试"兵法",诀窍在哪?围绕考生关心、关注的问题,本刊记者分别走访了国家统计局教育中心、北京市统计局教育中心有关专家及去年参加考试的部分考生,整理撰写了"2006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热点解析",以期为正在参加培训和复习应考的人员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