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当前次级债券的定价模型,并以B-S期权定价模型为基础,根据次级债券的特性量身定做了一类定价模型,对未引入破产成本及引入破产成本两类模型进行了详细阐述,并结合我国工商银行2005年第1期次级债券的发行情况,就前一种模型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发行的次级债券存在一定程度的高估,即票面利率没有充分反映次级债券实际存在的风险,债券存在一定的隐含担保。  相似文献   

2.
作为债券市场最主要的参与者,商业银行长期以来是信用债市场重要的资金来源和风险承担者,“刚性兑付”的打破和不断聚积的风险严重影响银行稳健经营.债券发行中,企业到期债务的最终偿还不由商业银行承担实质性的偿付责任或担保责任,银行主要负责债券承销、资金托管等义务,但不断攀升的债券违约风险对银行的传导效应仍值得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行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不具有可持续性,已逐渐显现出系统性风险.而国外允许地方政府采取"市政债券银行模式"发行市政债券是一种比较规范的地方政府融资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持续性,值得我国借鉴.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立市政债券市场的必要性,并从地区差异性角度探讨了我国通过市政债券银行发行市政债券的合理性,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次级债发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际银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构建次级债券流通平台,增强其流动性和投资吸引力;积极推进次级债券发行的市场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完善次级债券信息披露机制,提高次级债券发行、流通的透明度;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政策推动下,我国商业银行掀起了发行次级债券的热潮,为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开辟了新渠道。商业银行次级债券的发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应积极促进次级债券市场的发展。此外,我国次级在投资者范围、流动性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
作为巨灾风险管理的重要创新工具之一,巨灾债券将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相连接,把发起保险公司所承保的巨灾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我国亟待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可尝试通过发行农业巨灾债券,有效转移和分散农业大灾风险。我国发行农业巨灾债券的必要性、农业巨灾债券交易架构设计、发行农业巨灾债券步骤、农业巨灾债券产品设计、农业巨灾债券监管框架、会计与税收制度的建立、法律环境的完善等,需要进行探讨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中国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05~2017年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增加其破产概率,但是,基于动态性检验可发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滞后的正效应;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政治级别越高的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越大;相对于非上市银行,上市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农村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2005~2017年面板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会增加其破产概率,但是,基于动态性检验可发现,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滞后的正效应;绿色信贷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异质性;政治级别越高的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越大;相对于非上市银行,上市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更大。此外,没有证据表明农村商业银行与城市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对其风险承担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万莎 《地方财政研究》2010,(4):26-29,31
国家为刺激经济发展于2009年发行了2000亿地方政府债券,但在地方政府债券的发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本文从经济学的维度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券面临的各种发行风险,并提出了控制地方政府债券发行风险的对策,以期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券的风险管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化解国有商业银行不良债权的途径:1、变“拨改贷” 为“贷改投”;2、以政府债券化解银企债务危机;3、组建国家风险信贷银行;4、通过信托投资公司重组银行债权;5、建立债务托管机构,实行债务托管;6、不良债权变股权;7、以资抵债再回租;8、发行不上市的优先股;9、支持优势企业兼并或购买劣势企业;10、企业破产、拍卖、冲减债务;11、单体复活、盘活不良贷款。  相似文献   

11.
张强  武次冰  易宇   《重庆商学院学报》2010,20(2):95-104
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不同,对资本约束的反应也不同;而且资本充足率提升渠道仍存在过于依赖资本金的增加且资本金补充渠道较为狭窄、次级债券发行过多的问题。应构建多元化的资本金补充渠道,并有效控制风险资产增长。  相似文献   

12.
本文收集了2004年-2013年我国45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和相关宏观数据,并运用差分GMM回归方法对我国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做了实证检验。本文的研究结果说明:我国的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且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刺激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大于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银行的规模大小、盈利水平和资本充足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反比;人均GDP增长率、银行业竞争性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正比。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利用16家上市银行2007—2016年的数据,对中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存在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著影响,且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变化对信贷投放总量以及社会总产出也会造成影响。同时,风险定价效应、追逐利益效应、习惯效应、杠杆效应作为中国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重要作用机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商业银行更有效地使用货币政策工具进行风险管理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金融科技发展指数,并基于2013~2019年上市银行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讨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融合发展有利于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2)不同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效果存在显著差异,与国有商业银行相比,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应用金融科技缓释风险承担的效果更明显。(3)金融科技应用于不同信贷结构,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和偏好具有显著差异性,国有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担保结构缓释风险承担,而其他商业银行偏好借助金融科技调整贷款期限结构缓释风险承担。研究结论对金融科技与商业银行深度融合、优化信贷结构、缓释风险承担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绿色债券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是一种直接的绿色融资方式。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是否会促进企业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式发展值得研究。文章分析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后对ESG表现的影响,与我国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契合,也利于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有效构建。文章选取2016—2021年中国A股市场发行绿色债券的上市公司和发行普通债券未发行绿色债券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经倾向性得分匹配后研究发现,与发行普通债券的企业相比,发行绿色债券的企业有更好的ESG表现,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地,发行绿色债券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降低企业代理成本实现对ESG表现的提升。在国有企业、非重污染企业和“双碳”目标提出后,结论更显著。另外,发行绿色债券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对“E”和“S”的影响,对“G”的影响仅存在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次级贷款到次级债券形成了抵押资产支持证券(MBS)、发行债务抵押债券(CDO)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一系列产品链和包括专业抵押贷款公司、评级机构、对冲基金、特设目的体、投资银行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链条。出于利益驱动,各利益相关者通过产品链,又将信贷市场、衍生品市场、股票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连接贯通。当全球的投资者进行投资时,美国市场与各国市场连接起来。这即为美国信用衍生产品形成全球金融危机的传导机理。因此,应将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纳入WTO金融服务贸易的统一监管框架内,对所有创造金融基础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参与者纳入监管,由专业清算机构作为场外衍生品交易的中央担保方,披露表外衍生产品信息、风险敞口和资产减记,逐步加强金融服务贸易安全的监管。  相似文献   

17.
发行或有资本债券和进行资产证券化均可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因而二者存在替代关系。但是,资产证券化可以通过转移资产风险、提高流动性而降低或有资本的触发概率,而或有资本不触发转换时会提高债务成本,触发转换时则会对在位股东产生稀释效应,故发行或有资本债券的银行进行资产证券化的动机更多,反之亦然,从而使得二者之间存在互补关系。文章建立经济学理论模型,分析发行或有资本债券和资产证券化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发行或有资本债券与资产证券化之间的替代作用和互补作用均存在,且非常关键地依赖于具体的参数设定。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商业银行的相关实践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谭祐华 《全国商情》2012,(19):46-47
有研究表明大银行发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不仅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并且能给自身带来丰厚的利润。本文总结了我国中小企业信贷在信贷需求、风险、成本方面的特点,结合目前我国大银行在这一领域存在的问题,最后从控制成本和提高收益两个角度提出了未来银行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企业债券按发行主体可分为:国家专业投资公司发行的债券和各省市自治区所属地方企业发行的债券。本文以后者为研究对象。 一、当前企业发债需求不足的环境因素 我国的企业债券是伴随着社会集资的规范化管理而逐步发展起来的。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开拓,各类债券品种相继面世,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门类的信用工具体系,包括期限为一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短期流动资金债券、短期融资券、内部债券等。但是总的来说,发行规模处于相对偏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债券价格波动很大程度上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投资渠道缺乏,大量持有国债,国债价格下跌加剧了银行风险,同时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的可转债担保风险和相互持有次级债的道德风险,实证检验发现债券利息收入现金对上市商业银行每股收益的弹性比较显著.实现债市的"全流通",提高债券价格发现的效率,使商业银行能充分通过债券交易来调整资金头寸、规避利率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