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中国农业会计》2000,(9):44-44
农业部近日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意见》.对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布局、发展重点、发展政策进行了统—规划。《意见》认为.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西部农业开发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突出发展重点。转变发展模式,加快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2.
加快发展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是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西部农业开发在西部大开发中占有重要位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对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加快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以下四个方面问题。一、对发展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认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得到了全国的拥护和响应 ,特别是西部地区反映强烈 ,但是对西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声音较小。(一 )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西部地区地…  相似文献   

3.
加快开发西部地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是事关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大局 ,影响到国家和全民族的长治久安的大战略、大思路 ,西部地区的农村经济无疑遇到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和新形势要求的巨大挑战。在新形势下 ,如何充分发挥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 ,以市场为导向 ,振兴西部地区的农业经济 ,已成为我们农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一、西部地区的现实条件与发展战略西部既是一个地域概念 ,又是一个社会经济概念。从地域概念讲 ,西部是指中国版图方位的广大西部地区 ,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8 % ;从社会经济概念讲 ,西部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县域经济已成为承载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等多重战略的综合经济形态。西部地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四川省为例,回顾了新中国70周年以来县域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演变特征、取得成就和经验启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代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展望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劳动力劳务开发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业比重大、农村人口多,“三农”问题比较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近年来,劳务开发为农民尤其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民增加收入作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发展劳务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近几年我国劳务开发有了一定成效,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我国劳务开发和农民增收的现状和问题,揭示劳务开发和农民增收的关系,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劳务开发工作更加健康、蓬勃地发展,促进我国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相似文献   

6.
加快西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述了西部地区经济运行的7个特征,西部地区由于农村产业结构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转换速度缓慢,造成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相对落后,提出通过发展高产优质高铲低耗农业、发展乡镇企业的支柱产业来加速西部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西部农村经济的现状及发展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雪 《农村经济》2002,(10):4-6
西部是一个人口众多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吃饭问题始终是第一位的大事情 ,因此 ,农业在西部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渝的。可是 ,当前西部农村经济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发展相对滞后的问题还没有真正解决。面对西部大开发 ,如何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应是西部政府“头脑”中的重中之重。一、当前西部农村经济的现状西部农村经济在 1978年以前较为落后 ,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使西部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过去生产萎缩、年年歉收的落后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变。但与发达地区比较 ,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又显得缓慢滞后…  相似文献   

8.
特色农业:西部农业的优势选择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是地区优势选择的结果,也是西部农业发展道路选择的必然。根据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强调特色,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并给出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很多地方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片面地强调劳务经济或资源经济,没有解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本文以河南省新县为例,从劳务经济和资源经济互动关系出发,构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中国西部地区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户经济的发展将是我国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及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主题。文章通过对西部地区农户经济增长的特征和源泉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发展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的五个条件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特别是西部农村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西部地区经济是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强,是我国综合国力增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指出:“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全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加快开发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2.
吴小渝 《农村经济》2001,(12):15-17
一、西部小城镇发展势在必行1 加快小城镇发展是深化西部农村改革的需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二三十年 ,我们看到了一条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之路。我们发现 ,在这条路上有 3个明显的台阶 ,这就是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每上一个台阶 ,便标志着农村经济改革又取得了新的胜利。我们还发现 ,小城镇的发展 ,既是农村经济改革的必由之路 ,又是目前农村经济改革较高阶段的表现。在这条路上 ,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显然走得快些。东部的许多农村地区已进入小城镇建设阶段 ,特别是沿海地区 ,许多散发了现代化气息的小城镇应运而生 ,由…  相似文献   

13.
西部地区应把畜牧业建成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地区的土地面积为我国国土面积的57%,待开发利用土地面积占全国总量的70%,草地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59%,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发展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西部地区要把畜牧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一、西部地区发展畜牧业的综合效益1发展农村经济。目前,西部地区的人均收入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70%,只有东部发达地区的1/3左右。而且西部省份的农民收入与全国平均比较差距还在逐渐扩大。从农业劳动力就业状况看,1998年东中西部农业劳动者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分别为6301%、7695%和8185%,这说明了西部地区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  相似文献   

14.
城镇化: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黎明 《农村经济》2004,(9):80-82
西部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机遇和挑战,要实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只有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城镇化,则要以制度创新为中心,走政府主导型的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劳务经济发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振西 《农村经济》2006,(6):110-112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农民问题的关键是增收,增收问题的关键是就业。农业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求真务实,用非农化的理念来谋划企业,跳出“三农”抓“三农”,减少农民富农民。用非农化来带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要找到突破口,找准着力点。目前,对于我国许多农村地区来说,这个突破口和着力点就是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发展劳务经济投资少见效快,是这些地区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一、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经济、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县域经济落后,导致了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步履维艰。据统计,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仅为77%,低于全国14个百分点,人均受教育年限仅有6.7年,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3年;15岁以上文盲、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基础和制度创新分析模型可看出,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产业基础和制度创新二维因素的优化组合,产业基础是小城镇发展的根本,制度创新则是其保障。本文在对我国东部地区小城镇发展过程进行比较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西部地区农村城镇化的路径选择,并对产业经济、功能布局、人文环境等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务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冬梅 《农业经济》2005,(11):40-42
劳务经济是劳动者通过提供劳务而获得报酬收入的一种独特的经济活动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劳务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以劳动力外出就业为标志的劳务经济,不仅对整个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而且也为农民收入的增加做出了愈来愈大的贡献。以农民工资性收入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本文试对农村劳务经济的产生;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以及未来农村劳务经济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四川劳务经济形成和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良 《农村经济》2003,(4):27-28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 ,伴随四川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流动转移 ,四川劳务经济取得显著成效。2 0 0 1年出川务工人数达 5 60万人 ,从省外通过邮局和银行汇回的劳务收入达 2 35亿元 ;全省转移输出总人数 12 60万人 ,劳务收入达到 4 0 0亿元 ,超过全省一般预算收入。“九五”期间四川从省外获取的劳务收入累计达至 10 0 0亿元以上 ,劳务收入成为一种显著的规模化财源。劳务经济已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增长极。一、四川劳务经济形成和发展过程四川劳务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与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同步性。大致可分为“起步、加速、停…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果业促进山区农村经济上台阶赣州地区农业银行邹侃一、果业发展概况赣南是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贫困面较大的地区,具有发展果业的自然资源优势。为此,中共赣州地委、行署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兴果富民”的农村经济发展战略,把发展果业作为振兴赣南农村经济,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