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帝国主义"实际上是通过文化渗透、文化扩张的方式来达到文化霸权的目的。美国政府通过大众文化的传播对世界各地进行文化渗透和扩张。好莱坞电影是深受当代大学生喜爱的一种大众文化方式,因此,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到好莱坞电影的熏陶和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大学英语课程对学生加以引导,培养学生的文化批判意识,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已经与中华民族血脉深深相融,当代大学生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中长大成人,因此,其作为重要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当代高校大学生需要继承和发展的。多元文化思潮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表现出精神品格培养缺失、道德意识观念不强、价值观教育弱化、独立思考意识不足、自我控制能力偏弱等现实问题。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德育建设体系中来,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接受和理解,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培养大学生"诚实守信、道德自觉和知行合一"的高尚品德,帮助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提高道德修为,把高校学生培养成心理素质高、思想道德优、行为习惯好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刍议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中的感恩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社会和高校各层面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高校资助体系也逐步健全,但是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也受到社会各界的指责与鄙薄。感恩是对"他爱"的一种道德回应,它体现的是一种道德责任。将感恩教育作为高校资助工作的重要载体来强化感恩意识,有助于唤醒大学生的感恩情怀并摆脱资助过程中的伦理困境,进一步加强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4.
当代大学生负面文化心态的主要表现,一是拒绝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远离精英文化,三是追逐大众文化.媚俗、快餐化、享乐性、实用性为其特点.这种负面文化心态反映了时下校园文化对于主流大众文化的盲从,作为高校育人者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为指针,突出其高尚的文化内核,克服负面文化心态,塑造其健全的人文风格.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文化,具有丰富多元性、现实虚拟性、平等开放性等特征。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和冲击:导致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裂变、威胁大学生完美人格的铸造、弱化大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此,我们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议题.法兰克福学派从大众文化的概念出发,揭示出资本主义工业社会中大众文化的标准化和齐一性、操纵性、商业化特性.这些特性反映了艺术等文化形式已丧失了文化的真正本质,大众文化具有了赤裸裸的金钱诱导和政治统治功能,多维的塑造人的道德良知功能缺失.而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人丧失了主体性和创造性,处于异化状态.因此,针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实际,要在吸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地方民族特色和独创性,着力发挥文化的人文价值和道德导向功能,树立人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三俗"文化大行其道,对社会风气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三俗"文化的风行是因其迎合了"受众"的文化心理需求,社会上存在着有利于其生存的环境。"反三俗"要从更为根基的制度着手,完善制度,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创作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除去滋生"三俗"文化的社会土壤,挤压其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面对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在世界形势错综复杂的今天,作为高校德育一线的工作者来说,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方向,在我们日常的工作中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就艺术类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的分析及其形成的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策略,以期增强高校艺术类大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9.
消费主义把追求体面的、无节制的物质享受当做生活的目的和人生的价值。消费主义的拜物主义特征、享乐主义倾向、功利主义原则和极端个人主义属性加剧了大学生本质的异化,消解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淡化了大学生的人生理想,造成社会道德失范。高校应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营造积极、健康、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通过绿色消费教育和感恩教育来重构消费主义时代大学生的道德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生态道德教育:大学生教育的新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缺失表现在对大自然缺乏正确的认识、浪费现象严重和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使校园文化趋向庸俗化、商业化和功利化,缺乏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绿色消费等生态道德文化的构建。应引导大学生自觉培养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觉悟和相应的道德文明习惯。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自觉是一个将生态文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建设过程,其核心内容就是要普及生态知识,强化生态意识,培养生态道德,规范生态行为,倡导生态价值,繁荣生态文化。当前,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还存在着生态文明自觉意识尚不到位、宣传内容和普及面尚不到位、主动参与的局面尚未形成等诸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需要学校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创新、第二课堂的潜移默化、生活方式的教育引导等高起点、深层次、多角度地建构大学生生态文明自觉的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当前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体制中,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学生就业陷阱"的风险几乎是随处可见。因此必须构建一个"政府、高校、学生"三方合力的治理路径:政府要完善审核监管制度、高校要加强就业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要增强陷阱自我防范意识。  相似文献   

13.
浅论大学生的伦理道德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正处在社会转型和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时期,社会道德价值观呈日益多元化趋势。不同文化的冲突、价值观的碰撞、道德选择的困惑日益激烈,高校大学生中出现了道德意识弱化、情感冷漠、信念迷念等严峻局面。应加强网络文明建设,成立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专门研究机构,注重大学生道德实践教育,加强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信息化建设,注重优秀学生和优秀事迹的示范引导作用,健全高校道德评价与监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缺失主要表现在基础文明水平退化、个人主义倾向明显、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脱节、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滋长、道德理想淡漠等方面,其原因主要有长期实行应试教育、社会转型时期道德规范失衡、当今高校道德教育的偏差、网络社会使大学生易产生道德失范的意识与行为等方面,青年大学生的道德缺失应从深化德育课改革、把认知性德育向活动性德育转变、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优化网络文化环境等方面创设德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后期,我国从以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为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即不是生产决定消费,而是消费决定引导生产。消费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消费指数成了时代最敏感的经济变量。消费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影响或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作为就业大军中的特殊群体,深受大众文化中消费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山寨文化"作为一种新型文化形式出现在当前中国,其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必然性与偶然相碰撞的产物。文章对其中折射出的大众审美观上的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平等意识等多方面的观念上的增强,及大众审美风尚的流变和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当前,有些大学生孝道品德缺失,不懂得感恩。因此,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孝道教育非常有必要。随着历史的发展,我们应该对传统孝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赋予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时代内涵。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造就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接班人。  相似文献   

18.
浅析大学生恋爱观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恋爱呈现出人数多、公开化、低龄化的趋势,恋爱态度轻率、对婚前性行为宽容等错误的恋爱观给大学生的学习、身心带来伤害。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正确恋爱观和道德意识的同时,还需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以规范学生的恋爱行为,丰富校园文化和加强大学生性道德、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生态文化从深层解读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深刻指导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长期以来,高校的生态文化培育工作存在着起步较晚、重视程度不高、培育内容和方法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生态文明的发展关键在于文化的"绿色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生态化。文化引领文明,建设美丽中国背景下,高校应深入探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落实大学生的生态文化培育工作,增强大学生的生态价值观,提升其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道德意识,诚信意识缺失已经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再也不能延误.诚信教育应当是全方位的、多形式的,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学校要规范自身的行为,教师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学校和家长密切配合双管齐下,共同努力,造就一代"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