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网络中不良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日渐突显:网络诚信缺失;宣扬“黑客文化”;误将网络当作现实;剽窃知识成果,侵犯知识产权。网络道德失范使大学生人格易位,情感淡漠,缺乏责任感,弱化个体社会化进程,学生素质下降,影响校园稳定。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合理利用网络;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坚守德育阵地;全社会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并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德育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大学生道德失范严重等伦理危机,造成道德人格的扭曲,使德育工作的主导地位受到严重冲击。但同时网络技术的先进性给德育工作提供了难得的创新契机,怎样转变德育观念,改革德育技术手段成为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孟子道德良心论为切入点,从道德认知偏差、道德理想不明确、道德意志不坚定和道德情感淡化四个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的表现,并针对其多元成因对症下药,提出要从个体、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四个维度来建塑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4.
病理性网络使用会导致大学生认知失调、社交受损、意志弱化等。高校应提高大学生网络元认知能力,培养自主人格;注重大学生的情感变化,提高其社交能力;强化大学生自我教育,提升网络素养;建设网络物质环境,优化网络舆论环境,有序建构网络道德环境。通过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力度,解决大学生病理性网络使用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状况从主体上看,大部分是积极健康的,但是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总结而言即当代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与我们公认的道德认知不符,出现了"知行不一"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体制的缺陷、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三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可以相对应地提出解决对策,即改变当前学校德育的模式,由知识化德育转变为生活化德育;同时关注社会大环境,加强对社会大环境的净化与引导;最后,要立足于学生自身,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道德品质、道德人格的形成离不开道德实践。要改变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制定大学生道德规范,创建系统的养成教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重视并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提高德育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德育的教育引导不足、制度规范缺失以及道德价值失范已成为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难题。应通过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主体建设,丰富网络德育教育内容与形式;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网络建设,优化网络德育教育手段;加强网络德育教育的监管,优化网络德育教育环境等措施推进高职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重视高校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发展,对大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行为,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高校应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网络德育系统,丰富网络德育内容,引导大学生发挥网络的积极影响,抵御网络的消极影响,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目前高校德育中存在德育目标与现实疏离、德育方法过于简单教条、高校德育的理论与实践错位、德育认同低效、缺乏对大学生德育内化途径的关怀、社会道德危机及个体信仰危机给高校德育带来冲击、网络对高校德育带来影响等问题。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应在创新德育理念、增强德育实效性、优化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方法、改进德育形式、加强社会实践,突出德育的践行性、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有机结合等方面有所强化。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网络德育在德育教育、教师网络德育教育意识以及高校网络道德教育环境方面都存在缺失。为此,将创新的理念,引入高校网络德育工作中,从而构建加强和改善网络德育的三大工程建设高校网络文化工程建设、高校网络伦理工程建设、高校网络德育环境工程建设,以推动高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网络背景下大学德育应与时俱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大学生对网络表现出了极高的认同度和参与热情。互联网不仅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大学生自由表达思想和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平台。然而,由于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隐匿性和复杂性特点,很可能给大学生的道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因此,大学德育应从传统的说教、灌输转变为吸引、参与,充分利用网络传递德育内容,把德育内容融入各种活动中。  相似文献   

12.
大众文化中的"三俗"之风近年来愈演愈烈,在一定程度上消解着大学生的道德意识,主要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盛行、公德意识淡漠、感恩意识缺乏、诚信缺失、荣耻不分等。铲除"三俗",用健康优秀的文化来充实大学生的精神家园,已成为当前大众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应从增强主流文化的感染力、完善文化体制和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知能力几个方向来限制和减轻不良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消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能够利用网络充实自己、提升自己、发展自己,但同时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不断受到网络的冲击,道德意识方面面临着来自网络的挑战。论文在分析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影响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在网络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部分大学生道德认知不端,道德行为失范,道德素质低下,高校德育绩效不彰已成不争的事实。从高校德育运行机制角度看,德育实效性弱化的根源在于:高校德育地位低下;德育目标泛化;德育内容重复,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引入;德育方法重灌输轻引导;德育环境复杂多变;德育评价偏离学生实际等。儒家思想精义与高校德育思想契合度高,是高校德育的重要思想源泉,因此可以引入儒家德育思想,创新高校德育机制:坚持德育首要性;细化德育目标,树立生活德育理念;引入传统文化教育课程,补充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创新德育形式;树立德育环境三维一体的整体观;他律与自律并重,完善德育评价。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德育教学中存在人文关怀的缺失问题,过于依赖灌输式教育,忽略大学生的实际需求;重德育知识的传授,轻人文素质的培养;道德实践片面重视形式,忽视大学生主体地位。增强高职院校德育教学的实效性,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路。结合《基础》课的教学,该文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发挥大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的一系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德育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大学生不能对道德发生意会.虚拟现实技术能突破真实世界的限制,创设出意会知识发生所依赖的场景.高校网络德育平台构建的关键是开发合适的德育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对道德发生意会.  相似文献   

17.
论大学生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要求我们必须构建新的德育观念;制定科学的道德教育内容;完善道德评价机制;优化道德环境。  相似文献   

18.
诚信是每个大学生应有的道德基础,但是,面对社会上的造假和腐败等一些不良风气,被视为一方净土的大学校园也出现了诚信缺失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考试作弊、学术腐败、求职作假、逾期不还助学贷款等方面.本文分析了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德育教育、社会的支持,及建立诚信评估机制、为诚信建档等方面提出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高校和谐德育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是高校和谐德育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建设高校和谐德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构和谐德育文化;注重知、情、意、行有机统一,培养大学生和谐的道德人格;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构建和谐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道德失范是当前大学教育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缺乏对道德义务的理性思考,在道德上知行脱节。需加强道德环境建设和道德制度建设,降低正面道德成本的同时提高负面道德成本。只有这样,才能使良好道德的形成有坚实的保证,才能提高大学生德育工作效果和摆脱当前大学德育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