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是当今时代的本质特征,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当代企业文化的活力之源.企业的创新能力决定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企业创新包括文化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而文化创新和创新型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企业创新的一片"沃土".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企业意识到人才是兴盛之基,发展之本.然而,企业发展愿景的模糊性、薪酬待遇的不公平性、用人机制的滞后性、组织文化的缺失等不断促使企业流失人才.无论是实施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还是实施战略创新、文化创新,企业都必须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3.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已经转向"创新经济".企业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所在.尽管近年来中国企业在创新研究方面有了很大跨越,但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企业创新"疲软"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笔者看来.要实现企业创新的"勃兴".不可缺失企业创新文化的"引领"与"抚慰".  相似文献   

4.
拥有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创新制胜、笑傲市场的重要法宝.这已成为企业的共识.因为企业为适应新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而这都需要依赖于各类人才.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企业积极参于人才争夺战.但是,有的企业在千方百计招聘人才的同时,却忽略了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从而影响了人才积极性的发挥和人才的使用效益.因此,企业对人才不能只重招聘而轻管理,而是要重视并改善对人才的管理和使用,给人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以取得人才效益的最大化.这里,笔者提出使用人才五忌,供企业参考.  相似文献   

5.
经济低迷时期,正是企业需要创新的时候,此时减少创新活动绝非明智之举.然而,许多企业此时首当其冲减少的就是创新活动及相关人才.  相似文献   

6.
《中国质量》2006,(8):49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品牌和创新越来越受到国内企业的重视.品牌反映一个企业长期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创新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动力源.国内外成功企业的实践证明,质量、品牌和创新构成了竞争力的关键要素.要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必须发展自主品牌,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7.
引进技术不是为了满足一时的需求,而是促进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中国企业在创新的认识与实践上存有一些疑问与偏差.这些创新的"疑问"得不到破解,会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8.
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企业追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以优化企业治理结构.然而,在知识经济发展中,"人本经营"受到企业广为关注,寻求新的"两权结合"已经成为激励人才与科技创新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经济低迷、出口形势严峻、急需拉动内需的时候,管理创新,这个看似并不新鲜的词汇,仍然值得企业重视与着力.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管理创新研究先驱者ADl公司董事长雷·斯泰塔对美国与日本企业进行比较研究后认为:20世纪80年代,美国企业之所以失败,而日本企业之所以成功,就在于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寻找创新机会、管理创新过程是每一个管理者的首要工作,也是QC小组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潮商》2010,(3):80-81
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依靠企业各种要素的共同作用和不断创新.从总体上看,企业创新体系由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等几方面组成,在这其中,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基础.企业通过科学化和系统化的管理,整合人才、资本、科技等要素,使各种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得到优化,企业自身实力和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从而为企业持续创新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浅谈知识创新与"产学研"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人们越来越注重知识的生产、传播、转移和转化.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创新"成为主流话题.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知识创新能力,成了其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自从1912年美籍奥地利学者熊彼特提出创新理论以来,国内外诸多学者对创新问题愈来愈加关注.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依靠创新能力,这已成为国内外学者所达成的共识.而知识经济时代下合作竞争的趋势促使"产学研"合作成为知识创新的必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科技创新体系."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它的最大特色是个人、企业和政府的统一:科研人员出成果、企业出资本、国家出政策并负责对企业和科技界进行沟通和协调;企业承担2/3的科研经费,剩下的1/3由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买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加入WTO,实质上是将我国经济纳入国际经济运行体系,在更广的范围和更大的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中国企业"入世",首先受到国际企业质量的竞争与挑战.我国企业在质量文化、人员素质,特别是经营者的质量意识、经营作风等方面与国际企业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为此,我们在调研的基础上,从分析我国企业在推行全面质量管理中的误区入手,提出了中国企业进行质量文化创新应遵守的原则,即战略性、现实性、有利性原则.最后,提出将提高"顾客满意度"作为切入点的质量文化创新方案,以促进企业界做好"入世"准备,尽快转变观念,实现质量理念创新.  相似文献   

15.
国外经济学家认为,西方工业化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尤其是人力资源管理,更是企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我国的企业经营管理者可以结合国情和企业自身特点,从中有所借鉴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张雷 《会计之友》2007,(8):40-41
降低成本的途径很多,笔者认为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企业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内生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在企业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企业"内生型"技能人才的内涵特点、培养现状和意义,提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为重要支撑,坚持产业升级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创新企业"内生型"技能人才培养机制的多元路径.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经济快速发展,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的生命.然而,精明的企业家看到,技术最终不能打败市场,企业发展需要追寻"技术+市场"一体创新模式.的确,这已是新经济时代企业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王建国,一位优秀的企业带头人.团结带领厂内一班人,艰苦创业、真抓实干、顽强拼搏,坚持了企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整合与创新企业管理,用务实、诚信、高效铸造了企业灵魂,使不景气的老厂扭亏为盈,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为企业的大发展、大跨跃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相似文献   

20.
"老字号"的新形象--"全聚德"的品牌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新世纪,全聚德品牌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挑战,是洋餐饮大举进军中国,对国内餐饮业形成了强烈的挑战.同时,国内餐饮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特别是北京烤鸭市场细分化趋势明显,价格档次悬殊,品牌效应突出,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遇,是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现代企业制度的确立,企业经营机制的完善,名牌效应日益明显,广大消费者追逐名牌的时尚,给久负盛名的全聚德品牌创新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外环境.面对机遇与挑战,全聚德集团确立了发挥全聚德品牌优势,实施"老字号"品牌创新战略,使全聚德集团走上新的快速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