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3 毫秒
1.
安徽、江苏业已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从内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异性。在产品竞争力上,安徽、江苏均有部分产品表现出口竞争力,但具备稳定竞争力的产品类别较少。安徽相对江苏而言,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2.
安徽、江苏业已形成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导的出口商品结构。但从内部结构上存在一定的相异性。2000-2009年.安徽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以6类为主导,江苏以7类为主导,且安徽相对江苏结构相对“匀质化”。在产品竞争力上,安徽、江苏均有部分产品表现出口竞争力,但具备稳定竞争力的产品类别较少。可能归结于国际市场动态需求变化、产品结构调整政策以及出口规模粘性,安徽绝大多数产品出口变化速度均高于江苏。如果结构调整是以提升产品技术附加值为目标,那么历经十年的出口结构调整使得原本具备相似工业制成品出口结构的两省已经表现出较大的不同,安徽相对江苏而言,有较高技术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出口比重较少。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资源密集型产品(初级产品)失去了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和比较优势在增强,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逐步优化,但优化的程度不显著。优化和提高劳动力资源结构,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是进一步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4.
出口产品结构是一国(地区)要素禀赋、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的具体表征,安徽省如何在现行条件下实现出口产品结构的升级取决于对其结构的系统研究。文章系统分析了安徽省出口商品结构的总体现状和内部结构,并与全国水平相比较。得出结论:1999-2006年,安徽省出口产品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一样,都实现了出口商品结构的显著升级。但内部结构存在着相异性;且结构分析显示,安徽省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结构变化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安徽省出口产品结构正经历一场出口结构转变的显著变革。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通过建立回归经济模型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得出江苏工业制成品出口商品内部结构正在发生转变,出口商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存在非显著正相关关系的结论,提出应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善出口商品结构、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1985-2012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单整、协整、因果检验等方法,分别计量和考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对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比率以及进出口工业制成品中劳动密集型产品与资本密集型产品比率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变量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是中国进出口产品结构和进出口工业制成品结构调整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采用的SITC、SNA和其他分类三个分类标准分别给予分析,指出,近4年来,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上升、原材料和矿产品的进口增加、出口增长速度有所降低、对原材料和矿产品依赖日益严重,必须通过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制度和建立健全国家出口信贷担保制、调整国内居民消费信贷制度、调整进口商品结构、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来有效降低外贸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证分析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总量迅速扩张,出口结构和竞争力不断优化和提高,在世界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上升。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高速增长是中国工业化和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国内制造业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结果;另一方面,工业制成品出口也带动了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和竞争力的提高,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开放力度加大,为全面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制成品出口带来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利用计量方法从环境和就业两个维度来考察江苏出口商品结构优化,通过研究发现机械及运输设备、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食品及活动物这四类出口商品都分别对环境有着显著影响力,而就业维度上,出口商品类别对不同领域内的就业呈现出差异化的影响力,最后提出应大力促进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非食用原料(燃料除外)出口和饮料及烟类出口,抑制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出口、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的出口、动植物油、脂及蜡出口和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出口,从而实现江苏出口商品结构在环境和就业两个维度上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的中韩1992—2018年面板数据,分析两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规模和结构,测算双边工业制成品贸易的GL指数、MIIT指数和GHM指数,并基于扩展引力模型实证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韩工业制成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其中按材料划分的工业制成品和杂项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略有下降趋势,而与化学有关的各种产品以及机械与运输设备产品等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人均收入差异因素对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最大,另外还有对外开放程度、经济规模和外商直接投资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给安徽对外贸易带来了发展加工贸易、改善外贸商品结构、提高外贸产业竞争力等机遇。同时,安徽外贸也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竞争加剧等诸多挑战。安徽应把握机遇,直面挑战,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化,促进外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近十年来的外贸商品结构发展变迁分析,总结出我国外贸商品结构变化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和詹姆斯·布兰德等人的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提出了优化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对策,旨在加快我国外贸商品结构的调整,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物流管理是企业管理过程的重要组成。我国物流管理模式组织结构不健全,综合效率不高,信息技术手段落后。发展现代企业物流,必须把物流系统作为生产过程的有机机构成部分加以设计,并构建学习型组织结构,学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出口贸易特征表现为加工贸易的低端化和高碳化、出口产品的中低端化和高碳化、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出口产品分布集中化和高碳化、贸易伙伴分布集中化。碳关税的实施将导致我国高碳企业出口产品成本大幅提高、制造业出口额不同程度的下降、商品出口结构和贸易方式的改变、出口贸易环境的日趋紧张。我国应积极参加与碳关税有关的国际多边谈判以制定互利共赢的新规则;广泛开展低碳技术方面的国际合作,推动低碳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以改善我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结构;积极寻求更加多元化的贸易伙伴以有效改善我国出口贸易环境。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迁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安徽省的经济结构变迁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安徽省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其经济结构的变迁基本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及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同时安徽省的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的速度和特征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关于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粗放型贸易扩张已面临贸易条件恶化,贸易摩擦增多,低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减弱,高资源消耗难以为继的挑战,亟须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但外贸增长方式转变受到贸易体制落后,出口商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商品缺乏自主品牌,服务贸易发展滞后等因素的制约。为此,应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以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创建自主品牌,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发展,努力增加新型服务出口业务,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由“量”到“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运用跨国面板数据进行协整分析,考察了生产者服务进口与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关系,结果表明生产者服务进口与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接着本文以生产者服务业FDI为替代商业存在式服务进口的变量,运用2004~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一步检验了中国生产者服务进口对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者服务业FDI对我国制成品出口的技术结构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的结论是,加大生产者服务业的引资力度,扩大先进生产者服务进口,是提升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