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房地产》2006,(7):3-3
近日,建设部《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出台.该《意见》明确.住房建筑面积90平方米占70%是指城市年度开发总量.至此,扑朔迷离的房地产市场格局明朗起来,对开发商忐忑不安的等待,终于给出了一个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2.
谷九 《企业世界》2006,(12):34-34
房地产调控的“国六条”及九部委的“十五条实施细则”出台后,除深圳外,各地方政府的执行细则都还迟迟未见露面,与此同时,围绕着“90平方米”、“70%”、“套型建筑面积”等一些政策焦点,房地产业界内外所发出的疑问不断,很多人由此对新调控政策能否得到落实以及新政的持续稳定性产生了疑虑。  相似文献   

3.
“国六条”及九部委实施细则出台后,广州房地产受到了很大影响。虽然目前地方政府的实施细则还没出台,但在这个号称“国内房地产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里,无论开发商还是普通市民,都作出了积极的反应。  相似文献   

4.
《北京房地产》2006,(10):59-60
“国六条”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最大特点是改革住房供应制度。“九部委意见”明确规定,自2006年6月1日起,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北京市将结合本市实际,拟定和出台一些实施细则,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好各项调控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使北京房价决速增长的惯性在调控中逐渐减速,更好地满足普通消费者的住房需求。  相似文献   

5.
为逐步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有效遏制投资投机性购房,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11年1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简称新国八条,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制定了房地产市场调控实施细则。此次楼市新政实施已3个月,统计数据显示,多地房地产市场价格有所回落,  相似文献   

6.
2006年1月至9月,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902亿元,同比增长24.3%,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1个百分点,其中商品住宅投资同比增长29.5%,增幅比上年同期上升8个百分点,商品住宅投资仍是推动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2006年3季度,全国70个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环比上涨0.4%,涨幅均只比上季度微降0.2个百分点。这说明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并没能阻挡住房价快速上涨的势头,历时两年的宏观调控绩效不佳,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转换思路。影响当前房地产宏观调控绩效不佳的问题有两类,第一类为表层问题,主要表现为相关调控指标的不科学,例如对“90平方米、70%”等概念存在歧义,这类问题可通过相关部委重新界定得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宏观调控无疑是2006年房地产市场主旋律,大大小小的调控政策几乎贯穿整个年度。以“国务院37号”文件为核心的一系列调控政策,采取了新建住宅套型面积90平方米以下比例不低于70%、营业税由2年延长至5年、购买90平方米以上住宅首付款底线提高至30%、增收二手房转让个人所得税等严厉的措施,调控手段之强,对房地产市场之影响广泛而深远。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市场的投机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相似文献   

8.
今年4月.国务院接连出台针对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新“国四条”和“国十条”。新政一出台.众多媒体惊呼:这是史上房地产宏观调控最严厉的一次,这种差异化的调控具有很明显的“精确制导”作用。然而,新政出台已经3个月,但全国房价依旧保持同比大幅上涨的态势。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4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2.8%,  相似文献   

9.
新政“满月” 4月17日,国务院针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新国十条”至今已过“满月”。一个多月以来,从中央各部委出台的调控政策,到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实施细则,调控政策似乎一个比一个严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政府针对房价过高问题,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但是执行效果并不理想。从地方政府行为动机角度出发,运用博弈分析方法,认为调控政策的有效执行受到外部损失、房地产行业税收贡献率、相应调控政策执行成本及对房地产开发商超额利润的惩戒力度等四个因素制约。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考核应以经济为主要指标,以房价调控绩效为辅助指标,调动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调控政策制定与执行不统一的问题,达到对房地产市场有效调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五项政策措施,即“国五条”,引发社会各界广泛、高度关注。在“国五条”出台后与地方政府实施细则颁布前这一“空白期”,房地产市场上的二手房销售无论量价都近乎“井喷”,这更引发民众对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的种种猜想。“国五条”颁布距今已6个月,地方政府出台实施细则也近5个月,这期间的地方政府、房企和消费者的种种表现,从侧面反映出“国五条”的实际调控效果,据此可以预期“国五条”调控的最终结果。  相似文献   

12.
对黑龙江房地产市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唐建超  郑明琪 《民营科技》2011,(11):161-161
根据房地产研究所的统计,2011年上半年,黑龙江省房地产开发商取得了8块楼盘开发用地。7月上半月的供应量和去年同期相比降低30%,而成交量也环比下降5%。市场人士认为,由于国家对房地产市场的各种调控政策,只有少数开发商拿到地皮开发权,也就是说只是其中一部分地皮会被开发为新楼盘流入市场。再加上近期国家出台的“二三线城市限购”的条例,对房地产市场更是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房地产新政规定,今后开发的商品住宅项目中,90平方米以下住房要占开发总套数的70%以上。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户型,能做出什么样的格局呢?笔者近日采访了两位西班牙建筑师,他们都认为:90平方米够住了。  相似文献   

14.
联超 《企业与市场》2005,(12):62-62
2005年昆明秋季房交会展区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布展精致,参展房地产企业达89家,参展楼盘达100多个,还有62家相关企业和22家中介参展,推出“2005房地产导购图”,并开展“2005百姓最喜爱十佳楼盘”及“十家相关企业”评选等活动。在今年国家宏观调控及房地产业出台新政策的大背景下举办如此大规模、上档次的房交会,政府、开发商和消费都对房交会寄予期望,而最重要的是开发商希望通过房交会提升品牌,掀起销售热潮。然而,房地产品牌走好了吗?  相似文献   

15.
《东南置业》2007,(6):14-14
房地产调控将近两年,有关房价的数字依然让人沮丧: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上涨5.6%,深圳房价涨幅再次“摘桂”,达至12.6%,北京进入房价涨幅榜前三名,达9%。首季中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房售价无一例外均延续升势。  相似文献   

16.
数字     
《房地产导刊》2005,(15):7-7
69.5%家庭认为房价仍将上涨 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最近对全国35个大中城市组织的快速抽样调查表明,国务院关于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八项措施”出台后,总共有69.5%的家庭认为房价仍将上涨,77.1%的家庭认为地方政府应积极贯彻落实,不能任由房地产市场盲目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稳定住房价格、防止房地产过热增长的调控政策,但调控效果却不尽人意。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房地产价格增幅虽然比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但是比去年全年的增长速度19.8%还是高出0.4个百分点。目前,大连、沈阳等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价格仍在高位上继续上涨。受一线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影响,今年一季度,很少被关注的“三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开始快速上扬。以丹东东港市为例,今年3月末与去年末相比,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房地产价格就上涨了31%。上涨速度之快、上涨幅度之高,令人瞠目结舌,居民对此议论纷纷。房地产价格上涨的热点向县域转移的趋势,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毋庸讳言,2006年的房地产市场仍问题多多,二年来政府宏观调控的重点——房价,依然涨势逼人。对此,只说是政府“不作为”是不客观的。2006年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出台的调控政策累计有13项之多,涉及房地产运行各个环节和各职能部门,以“疾风暴雨”来形容毫不为过。特别是将控制房价问题上升到行政问责高度,处理官员职务级别和弊案数量都创历史新高。要说开发商“无良”,攫暴利欺瞒天下,财政部对开发商的审计报告终于撕开了冰山一角,除个别如任志强者仍放言喊“冤”外,开发商集体缄口,可算对事实的默认。要说专家教授们坐错了“位置”,预测失灵、导向不当,但细细观察,也总是那么几位屡有惊天之言,而引发的论争与轰动“效果”已大不如前。  相似文献   

19.
李长安 《英才》2005,(8):24-24
结构性调控要做的是“精确打击”,不能动不动就“一刀切”。自今年国务院连发两个八条措施、七部委出台房价意见对房地产市场调控以来,虽不时有关于一些地方房价下降的报道,但房价上涨的势头依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特别是近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在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时,把房地产市场的结构调整片面地理解为“全面打压”, 实行整体政策紧缩,致使房地产调控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房地产信托融资概览 2003年9月央行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银发[2003]121号),严格控制对房地产行业的银行贷款规模,导致大部分房地产开发商资金链突然绷紧,多渠道解决房地产项目开发融资的问题被十分紧迫地提上日程。在此期间,信托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及时把握市场机遇,通过创新设计,强势介入房地产开发领域,在及时解决了房地产开发商资金短缺问题的同时.探索和创建出房地产信托业务的一片新天地。据统计.2004、2005两年各家信托公司共发行各类房地产信托产品204个,金额共计2541645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