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抢劫罪的认定问题长期以来在司法实践中一直存在着不同的争议和观点,尤其是关于抢劫罪的犯罪对象问题、抢劫罪的实施手段的认定问题以及转化型抢劫罪的认定问题,更是法学理论和法学实践关注的难点和焦点。显然,明确界定抢劫罪的犯罪对象、掌握抢劫罪所采用的犯罪手段以及清楚了特殊的转化型抢劫罪的特点及构成,对司法实践的意义是重大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法规定了两类转化型抢劫罪,“携带凶器抢夺”有三种情形,“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也有三种情形。转化型抢劫罪可以成立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只是在成立的条件上应从严掌握。“携带凶器抢夺”以抢劫罪论处的规定不科学,把“携带凶器抢夺”作为抢夺罪的情节加重犯来规定比较好。司法解释对转化型抢劫罪可能成立抢劫罪的情节加重犯进行规定时,应作限制性解释;由于“当场”的认定较复杂,司法解释应对其作进一步的明确。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对转化犯问题有所探讨,但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这个特殊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与其他犯罪形态故意杀人罪容易弄混淆,故本文针对转化型故意杀人罪与结果加重的、牵连的、结合的、想象竞合的、数罪并罚时的故意杀人罪对比研究,以及转化犯与注意规定、法律拟制分类辨析,以期更好进行立法、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4.
吴静 《西部大开发》2009,(11):75-76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迫或其他方法,强行将公私财物抢走的行为。抢劫犯罪历来都是司法实践中发案率最高的一类犯罪,同时,抢劫犯罪既侵犯公私财产权利、又侵犯被害人的人身权利,以其性质严重性和高发性,为司法机关打击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王谆 《理论观察》2010,(3):52-54
抢劫罪强调的是对财产所有权中占有权能的侵犯,不动产的不可移动性不影响行为人对其进行非法占有,不动产作为抢劫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满足抢劫罪“当场劫取财物”的客观构成要件,将不动产纳入抢劫罪的犯罪对象也是罪刑法定原则和罪刑均衡原则的必然要求。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的成功立法例,明确不动产作为抢劫罪犯罪对象的地位,以完善我国刑法对抢劫罪的规制,更好地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相似文献   

6.
明确抢劫罪中的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并且正确地区分这一界限,乃是当前实施刑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正确地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司法机关准确地划清罪与非罪的界限,保证案件的确定性,稳、准、狠地打击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抢劫罪中的致人死亡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试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侵犯的客体不同 犯罪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受刑法保护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权利和他人的人身权利,通常称为复杂客体。而故意杀人罪侵犯的是他人的生命权利,是单一客体。  相似文献   

7.
张劼  傅川 《魅力中国》2014,(5):335-335
司法公信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基础,是法治建设的重要条件。本文在分析了司法公信力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三个路径,即实施科学的管理机制、构建诉访分离工作机制和完善涉法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以期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贾辰宗 《魅力中国》2014,(8):333-333
遵循先例原则是英美法系国家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在英美法系中,“先例”一词具有三种含义,即审判程序的惯例、财产转让惯例和司法先例。本文认为.遵循先例原则中的“先例”是指司法先例,并在此基础上简单介绍了遵循先例原则的作用,进而详细论述了遵循先例原则的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9.
《刑法》第267条第二款“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的规定,从一开始就受到理论界和实务界等各方的诟病。文章分析了“凶器”的内涵及判断标准,论述了“携带凶器”的各种情形及其与抢夺行为的关系,提出了在抢夺过程中造成人身伤亡的,不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而应定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并与抢夺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总结与回顾司法改革的历程,不难发现中国的司法改革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面临复杂困境。这显然与司法改革的应然主体错位、司法改革的指导理念偏失以及司法改革的外部条件限制有关,这就需要确定司法改革所要依循的主导方向,以期持之以恒地推进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11.
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指出,中国的国企要想变得有效,就需要按照<公司法>的规定来管理它.一个公司应该怎么治理,比如说董事会怎么产生的,经理怎么产生的,什么条件下更换经理,什么条件下要有监事会等等.当然现在<公司法>有好多问题,大家都提出来<公司法>要修改,但是有一个<公司法>跟没有<公司法>是大不一样的,<公司法>是一个法律,没有人可以例外.  相似文献   

12.
张毅 《魅力中国》2010,(25):195-195
职务侵占罪、侵占罪、盗窃罪、诈骗罪的法定刑幅度不同,起刑点数额也不同,因此,能否正确区分这四种罪直接关系到罪轻、罪重及罪与非罪的问题。但在司法实务中是难以区分的,这主要是由于对“利用职务便利”的理解不同造成的。本文就对侵占型犯罪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这个核心要素加以说明和批判,并从司法务实和侵占型财产犯罪的本质角度来理解它,并提出合理的司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刚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7):107-109,198
关于防卫过当成立条件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造成重大损害”的界定以及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问题,由于我国刑法典没有作出明文规定,也缺乏相关司法解释,而仅停留在学理解释的层面,存在很大的分歧。这种分歧已严重影响到了司法实践。文章从正当防卫制度的立法精神出发,对防卫过当的成立进行认定。并通过对防卫过当转化过程的具体分析以及对几种与防卫过当形似神非的状况的严格辨别,论证了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应该是过失,而且大多数是疏忽大意的过失,而不可能是故意。  相似文献   

14.
施金龙 《魅力中国》2012,(32):80-80
《刑法修正案(八)》不再拘泥于传统的以“数额”和“次数”来认定盗窃罪,将人户盗窃与携带凶器盗窃、扒窃一起作为盗窃罪定罪的新情形。以往不认定为犯罪的入户盗窃小额财物的行为可以认定为犯罪,那么在人户盗窃施行过程中或者盗窃后被即时发现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是否一律转化为抢劫呢?而行为如果发生在户内,是否一律适用抢劫罪法定刑升格呢?笔者将对此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徐江 《中国招标》2012,(29):25-28
文章从工程管理和司法实践的角度,结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法律、政策以及实务中遇到的案例,对工程保证金的法律实务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分析了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质量保证金三种保证金的区别和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6.
夏青 《魅力中国》2014,(8):338-338
随着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也得到广泛的关注。未成年人附奈件不起诉制度源于日本和德国,在我国,早在入法之前已在司法实践中进行了长期的摸索和尝试。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附条件不起诉是刑罚处罚文明化的体现,落实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是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机制的又一举措。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起诉便宜主义的体现,能够节约司法资源,促进来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改造,实现特殊预防。本文对于该制度程序设置方面的一点思考源于德国该制度构建中的附条件不起诉决定需要法院同意这一环节的设置。通过与德国的比较法研究和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的现状分析,探究在我国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的作出是否需要法院同意这一程序设置。  相似文献   

17.
WTO争端解决机制:规则与权力并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争端解决机制是WTO规则体系的重要保障,也被认为是国际司法体系的重大创新。争端解决机制在程序上的独立性使人们相信或者期待,它能够实现国际事务从权力型外交向规则型外交的转变。本文在肯定了争端解决机制在司法过程中的独立性和规则导向性的同时,通过对WTO争端解决机制裁决执行情况的分析,指出 WTO争端解决机制并没有超越以权力政治为基础的国际关系,规则导向与权力导向并存才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真实情景。  相似文献   

18.
通过抢劫罪实务中一个常见案例,引出对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的分析,并对共同犯罪在实务中的认定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科技成果转化决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而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风险高、资金消耗量大、技术性强的活动,需要企业通过综合评价作出理性抉择。因此,企业在组织科技成果转化活动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进行决策分析;从而保证其吸收的科技成果技术性能良好、符合企业生产经营条件、预期经济效益高。科技成果转化决策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条件分析、技术分析。市场分析、效益分析以及风险分析等。一、环境条件分析环境条件是影响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它是企业组织科技成果转化的基础和前…  相似文献   

20.
《刑法修正案九》从预防再犯罪的角度增加了从业禁止条款,以遏制利用职业便利,或者违背职业要求特定义务而实施的犯罪,使社会免受利用职业犯罪遭受的侵害.从业禁止作为《刑法修正案九》亮点所在,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适用,其适用原则、适用范围、适用对象、适用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司法问题都还未出台,亟需厘清.本文立足于司法实践角度,剖析从业禁止在司法实践中适用规则,以期厘清从业禁止,促进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