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苏南模式的演进和新苏南模式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苏南模式这个概念,早几年就有人提出,但对此理解不一。一种理解,把“模式”简单等同于“经验”,认为苏南出了新鲜经验,新苏南模式研究大有可为;另一种认为,既然苏南模式已告“历史终结”,就有必要根据苏南新的实践,另行研究新的苏南模式。这两种理解,都没有考虑“新”、“旧”苏南模式之间的联系,大有“重起炉灶”开头来的架势。我不赞同这样的研究思路,主张从苏南的模式不断创新演进的轨迹中探寻新苏南模式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2.
怎样探研新苏南模式?本文强调提出:新苏南模式是从原苏南模式创新演进而来的。与根据今天的“新苏南现象”,直接阐述新苏南模式的那种研究路子不同,该文注重于联系我国体制转轨、经济转型的大背景,以苏南实践为依据,用改革创新的观点,分析原苏南模式的演进轨迹及其“合理内核”,由此引出对新苏南模式传承其“合理内核”、继续开拓前进的必然性的论证。然后,联系今天苏南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形势下呈现的新进展、新趋势,探研走向城乡一体的新苏南模式的内涵及其区域化的时代特征。最后,对新苏南模式研究如何求得学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为背景,以苏南模式的区域化研究为贯穿,围绕发扬苏南模式在改革初期超前起步的机制优势、再创区域经济整合发展领先优势等问题,分层次展开论述。一是从对苏南模式形成和演进的来龙去脉的概括中,阐明其超前开拓城乡经济协同转型之路的迫切性及其对全国的指导意义;二是跟踪实践,指出苏南模式应以城乡经济一体、区域整合发展为创新演进方向;三是透过市县、城乡经济发展中体制矛盾的剖析,揭示行政区经济的行为方式将是苏南模式区域化演进的深层障碍;四是就县域经济与大中城市群的关系,对苏南模式区域化演进中的改革难点作探讨;五是联系苏南城乡区域整合的实践,针对若干现实矛盾,从对策思路上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4.
再论苏南模式的创新演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苏南模式的议论由一个时期的沉寂到再次升温,是件好事。这正是说明了如何在客 观评价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同时,科学看待其内在缺陷,推动其创新演进,是值得经济界、 学术界以及各级领导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在《苏南模式:是已经历史终结,还是在创新演进 ?》一文的基础上,再略陈浅见。  一  对苏南模式,过去尽管也是贬褒不一,但比较起来,还是对它肯定、推崇的声音多些 。现在来说,主要不是对它的历史功绩有异议,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今后苏南模式还有没有指 导、推动实践的积极作用上,用明确的语言说,就是苏南模式是否过时失效,…  相似文献   

5.
旨在分析"传统苏南模式"和"新苏南模式"演进的特点及其内在原因。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使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可利用"路径依赖",使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地区初始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需要政府化解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提供强制性制度供给,以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新苏南模式呼之欲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个时期以来,围绕苏南模式功过是非,社会舆论较多,学术理论界也展开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讨论涉及这样一些实践和理论问题:对经济模式概念及对苏南模式的理论假设;对苏南模式基本内涵和主要特征的看法;对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评价等。本文试图在这些方面发表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7.
苏南模式正在创新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南模式没有“终结”,更没有向温州模式“投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改革开放进程中,苏南地区在对苏南模式继承与扬弃、突破与创新中实现了新的更大的发展,业已成为江苏省“两个率先”的排头兵和先导区,提供了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经验。本文采用实证方法,列举大量事例和数据,回答了有些人对苏州发展、苏州经验提出的置疑,剖析了苏南模式如何实现创新发展及其演进路径,并对当今苏锡常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共同特点作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8.
苏南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健悦 《经济师》2009,(5):260-261
苏南模式的创立为苏南经济的发展和兴旺起了极大的稚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进入新世纪.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江苏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摸索出了新的经验,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文章分析了苏南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取得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对“苏南模式”的议论由一个时期的沉寂到再次升温,是件好事。这正说明了:如何在客观评价“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同时,科学看待人在缺陷,推动其创新演进,是值得经济界、学术界以及各级领导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在《“苏南模式”:是已经历史终结,还是在创新演进?》一文的基础上,再略陈浅见。  相似文献   

10.
凤阳赵庄模式和苏南模式的相同点,在于都是较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适应了当时当地经济发展条件,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成功的关键都在于进行制度创新,都在进行模式的演进和变迁。不同之处在于区位环境和历史传统不同,经济的发展途径不同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工业扶持农业是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创新是一种模式持续发展的保证;地区经济发展无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11.
“苏南模式”在实践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也可以说是苏南特色,这种特色与苏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进程相符合,其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新世纪新阶段,理性思考“苏南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苏南模式”,对于加快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始终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端于苏南的乡镇企业,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90年代初期因浦东开发带动的外资涌入,使这里的外向型经济独领风骚;20世纪末乡镇企业的民营化改制,为苏南经  相似文献   

13.
苏南是神州大地的一片热土,苏南模式是苏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新的一个伟大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探索了一条宽广的彩色道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驰誉中外。但在新世纪之初,有人提出“苏南模式的终结”,呼唤“向温州模式投降吧”,引发了一场争论。争论没有使苏南的经济社会止步,相反,总结自己的经验,吸收别人的成功之处,抓住机遇,苏南模式又发展、又提高了。  相似文献   

14.
最近,连续读到几篇关于“苏南模式”的文章,在人们中引起了议论。本来,大家关注苏南,表明其影响深远,令人难忘。但是,怎样评说,应当不失公允。这些文章,似乎言之有理,而一笔抹煞,却有很大的片面性。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还得实话实说一番。  相似文献   

15.
“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以农村工业为引擎,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其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苏南人所创造的辉煌虽然已不是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能涵盖,但苏南曾经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今天跨跃的基石。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苏南的第三次转型,立体地展现了苏南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程,对国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兼与温州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发展模式的几个理论假说   改革开放以来,以苏州、温州为代表的东部沿海地区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和最活跃的地区,其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被概括为“苏南模式”、“温州模式”。所谓“模式”或“发展模式”,其基本涵义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的路子”,也就是对特定时空经济发展特点的概括。根据此定义,我们先要澄清以下问题:   1、模式是不变的吗 ?我们认为,发展模式都是特定约束条件下微观行为的宏观表现,条件的可变性决定模式内涵的可变性。对同一模式的不同发展阶段不加区别的模式观,实…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蜚声中外的苏南模式。模式的意思是指地区特色的类型,不是什么样板;并且是动态的,决非一成不变。苏南模式的内涵,最早说的是异军突起的社队企业,后称乡镇企业;逐步延伸为包括农业在内的农村经济;最后扩大为城乡一体的整个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对苏南模式比较典型的概括是“三为主,两协调,一共同”即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产业结构以乡镇工业为主,运行机制以市场取向为主;实现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以实现社区…  相似文献   

18.
同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和发展一样,苏南的发展模式也在不断地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九十年代以前,苏南经济发展的实践经验主要体现在原有的苏南模式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九十年代后半期,苏南再也不囿于此,而是进行了激烈的变革,变革的结果形成了一套全新的实践做法。其中最为突出的一根主线就是: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移过程中,城市化正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也就是说,苏南已摆脱了过去的传统的乡村经济的老格局,逐步跟城市、大城市、国际经济接轨,已逐步溶入国际化的经济发展潮流。与乡村经济相比,苏…  相似文献   

19.
该文以改革开效30年来苏南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实践为依据,回顾由乡镇企业大发展孕育形成的苏南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密切城乡经济联结的历史功绩;着重分析苏南模式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的机制活力及其对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积极效应。随后,跳出农村模式论转型,以区域发展的视野,对苏南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推进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启动苏南经济转型,分层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概括。文中对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论述,对其弊端缺陷的剖析,客观全面;从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到苏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分别交代,脉络可循;对苏南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发展思路创新以及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问题,作出简略评论。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紧转轨的阶段。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正在迫使我们进一步按照深化改革的要求,加紧体制转轨的进程,以促进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尽快形成。要走上这一步,地方经济如何从根本上摆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