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凤阳赵庄模式和苏南模式的相同点,在于都是较成功的经济发展模式,适应了当时当地经济发展条件,都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成功的关键都在于进行制度创新,都在进行模式的演进和变迁。不同之处在于区位环境和历史传统不同,经济的发展途径不同和产生的文化背景不同。由此得出的启示是:工业扶持农业是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创新是一种模式持续发展的保证;地区经济发展无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之谜"和制度变迁的视角我们发现金融发展的"中国模式"有如下基本内涵:(1)政府主导的强制性、自上而下的制度变迁;(2)"渐进式"的增量改革;(3)政府主导市场化改革的"次大国模式"。中国金融发展变迁的路径依赖性及高度统一的金融体制起主导作用的初始条件,决定了我国金融发展模式的特殊路径与顺序选择。理解金融发展"中国模式"的关键是剖析政府因素和其他市场因素在金融市场化改革过程中的博弈与耦合。  相似文献   

3.
"苏南模式"是在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既是发展乡镇企业的成功之路,也是经乡镇企业的大发展催化分工分业,实现农村多行业、多层次经济综合发展的经验结晶。在对"苏南模式"产生背景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苏南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带给中国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4.
“苏南模式”的理论和实践30年回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世纪80年代,苏南以创办乡镇企业为发端,以农村工业为引擎,带动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繁荣,其经验被概括为"苏南模式"。经过30年的发展,苏南人所创造的辉煌虽然已不是传统的"苏南模式"所能涵盖,但苏南曾经的发展历程,无疑是今天跨跃的基石。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再到苏南的第三次转型,立体地展现了苏南地区改革开放30年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变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我们重新回顾这一段历程,对国内区域经济未来发展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制度变迁中的政府行为分析:苏南模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智琪 《开放时代》2003,3(2):39-50
经过改制的苏南模式正在走向终结,但是苏南模式作为中国制度创新中的一个典型案例,应该具有经久不衰的研究价值。本文就是试图从制度变迁的新视角来分析苏南模式中的政府行为,并以此检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变迁中的国家理论,指出其理论本身存在的几大缺陷,继而对建立中国自己的过渡政治学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改革开效30年来苏南经济长期持续较快发展的实践为依据,回顾由乡镇企业大发展孕育形成的苏南模式在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产业结构变革以及密切城乡经济联结的历史功绩;着重分析苏南模式在改革创新、转型发展中的机制活力及其对突破城乡二元分割的积极效应。随后,跳出农村模式论转型,以区域发展的视野,对苏南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为依托,推进从城乡二元到城乡统筹的历史性变革以及启动苏南经济转型,分层进行客观描述和理性概括。文中对苏南模式历史功绩的论述,对其弊端缺陷的剖析,客观全面;从苏南模式的创新发展,到苏南经济的转型升级,分别交代,脉络可循;对苏南各级政府在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进程中发展思路创新以及推进向服务型政府转型问题,作出简略评论。  相似文献   

7.
苏南这片神奇的土地,孕育着无限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始终是中国经济的热点地区: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端于苏南的乡镇企业,成为江苏经济的半壁江山,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苏南模式;90年代初期因浦东开发带动的外资涌入,使这里的外向型经济独领风骚;20世纪末乡镇企业的民营化改制,为苏南经  相似文献   

8.
苏南模式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健悦 《经济师》2009,(5):260-261
苏南模式的创立为苏南经济的发展和兴旺起了极大的稚动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进入新世纪.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江苏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摸索出了新的经验,形成了新苏南模式。文章分析了苏南模式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并结合当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分析,取得一些具有实践意义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9.
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作为具有代表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制度创新, 促进了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本文从制席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形成两种不同区 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原因,认为这种不同是由不同的存量利益约束造成的,并 且是主要因素之一,而不同存量利益的形成又在于两者在空间结构上不同的 区位条件使然。  相似文献   

10.
“苏南模式”在实践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模式”,也可以说是苏南特色,这种特色与苏南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发展的进程相符合,其内涵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深化和完善。在新世纪新阶段,理性思考“苏南模式”,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苏南模式”,对于加快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苏南”城市化历史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南"是中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社会差距最小的地区。苏南城市化历史进程表明:苏南地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可分为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两种,内在机制主要是工业化、要素集聚与制度变迁三大因素,归根结底是要素的高级化,而外在机制则是政府的行政推动。  相似文献   

12.
苏南模式是政府主导下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的苏南模式是以外资为导向的工业化道路,FDI对GDP有强烈的推动作用。本文采用1995—2005年苏州、无锡、常州三地的相关数据,通过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在没有考虑本土创新能力前提下FDI的作用被明显高估,FDI对于创新主体——本地企业又会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祁连山区的肃南县为实验基础,通过对山地草原牧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草原管理,牲畜繁育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山地草原畜牧业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它将山地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农户的经济增长兼容起来,从而成为山地草原畜牧业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基于Markov区制转移模型的通货膨胀动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Markov区制转移模型,就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货膨胀的路径动态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我国通货膨胀路径中存在着显著的"高通胀区制"和"低通胀区制",宏观调控政策对于通货膨胀具有显著的治理效应,在此情况下,正确判断通货膨胀所处的运行区制就成为确保经济调控政策科学有效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5.
德国工业4.0计划揭示了工业系统发展方向和趋势。构建了面向工业4.0的新产品模型和新制造范式,建立了新制造范式“商业-洞察-技术”三维创新模型。针对苏南制造业现状,提出了苏南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提升新形势下苏南地区制造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产业地域联动的测度方法及其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地域联动对于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至关重要.文章在阐述产业地域联动内涵的基础上,对其测度方法进行了讨论,并以苏北、苏中、苏南为代表,定量分析了近年来三大区域产业联动的实际状况,据此提出了加快产业地域联动促进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宁宝英  何元庆 《经济地理》2006,26(1):128-132
我国草地资源位居世界第二位,但目前退化非常严重,已经成为牧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导致草地退化的原因多种多样,自然因素是不可调控因素,并且在近50年内并非是导致草地大面积退化的主要因素,实际上,人为因素才是最为主要的因素,其中过度放牧是最主要因素之一。农户作为草地使用和经营行为的微观主体,其行为可直接或间接地响应所有管理行为和制度的最终效应。通过针对肃南县草地退化进行的农户问卷调查进行详细剖析,并结合有关统计资料,尝试从农户角度阐释过度放牧行为产生的内在机制,认为农户的支出需求增加、收入的增幅减缓与缺乏稳定的收入预期、收入渠道单一以及生态支付意愿不高是导致农户过度放牧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与当前的金融危机从正反两方面使“中国模式”和“美国模式”问题再次受到国内外舆论界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本文详尽考察了两种模式研究的背景、异同及其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明确提出中国模式,中国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9.
佟健  宋小宁 《经济与管理》2012,26(5):5-8,12
路径依赖理论告诉我们:经济转型是个复杂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存在路径依赖,初始的政策失误可能导致整个经济转型的失败.中国未来经济改革的指导原则是:中国应该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制度;政府在没有认清决策产生的经济后果以前,应该充分收集信息,严格评估政策结果,防止经济改革被过早地锁定到错误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20.
资源型城市因资源而兴,但也面临转型“困境”。本文试图以经验数据证明资源型城市存在路径依赖,并分析路径依赖效应阻碍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作用机理。本文研究表明,路径依赖效应通过技术与制度“双重锁定”,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掩饰下“侵蚀”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内生动力;在资源枯竭时期,路径依赖效应会导致城市丧失快速发展资源替代性产业的能力,严重的结构性失业、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基础设施落后使城市陷入转型“困境”,单纯市场调节很难实现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的自我修复,政府管理在产业布局中的作用显得更加重要;突破路径依赖的关键在于新企业的“市场进入”与地区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打破路径依赖锁定,推动资源禀赋优势向其他要素禀赋优势转化,使资源型城市突破路径锁定,实现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