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我国金融业长期以来处于政府高度垄断的状态,不良资产市场在法律体系、市场制度和结构、市场工具和产品、市场监管体系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认为我国不良资产市场存在问题的根源在于制度,主要包括法律体系缺陷、政府过度管制和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制度的不完善影响了市场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现实的环境出发,从银行、企业和政府三方面研究和探讨了降低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的经营策略。国有商业银行要从内部改善经营管理,把过去、现在、将来有可能因自身决策失误、管理失控、经营失准、道德失范、用人失察等造成的不良资产减少到最小程度;企业要规范自身行为,主动改善银企关系,政府要全方位整治信用环境,疏通信用梗阻。  相似文献   

3.
本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提出了构筑银行与中小企业的良好信誉体系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关键。章首先分析了如何清除银企信誉屏障,扩大银行对中小企业信贷问题,接着从另一角度提出了如何强化银企信誉体系促进中小企业融资发展,最后,分析了政府参与构筑银企信誉确保中小企业融资发展的必要性及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由于企业是银行资金运用的主要对象,银企关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银行运营的成本、资产业务的成效、甚至于银行整体的盈利水平。因此,银企关系一直是银行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以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对银企关系分析,其将对信息问题、交易成本、合约选择和金融创新产生影响。在我国当前环境下,可以通过改善信用环境、强化债权保护、限制银行业的过度竞争等来稳固银企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日益深入,银企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存储关系、信贷关系.更体现了银企双方等价交换的买卖关系、相互依从的共荣共赢关系、股权合作关系、中间业务的服务关系等。目前我国银企关系存在主体缺位、企业债务危机威胁银行安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因此,需要企业、银行和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以促进银企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数额巨大,问题相当严重,为此政府专门设立了资产管理公司。在借鉴国外银行不良资产剥离和重组的经验及教训的基础上,国有银行不良资产处置中应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是:充分认识处置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应尽快建立统一的产权交易大市场;政府资源与非政府资源应配套运作;立法支持和制度创新相结合;防止金融风险向财政转移;对国有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同时应进一步明晰产权关系。  相似文献   

7.
市场型银企关系是建立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的市场交换关系。只有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银企体制,才能在制度上保障银企关系发展的协调。要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的银行机制,就要创新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和服务功能。目前构建市场型银企关系的重点是培育资本市场,发展投资银行业,改革投融资体制,完善风险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8.
银企之间不正常的信用关系是造成信用危机的根本原因。加强企业融资风险管理,才能促进银企信用关系良性循环发展。在改善银企信用关系过程中,企业、银行、政府应履行各自的职责  相似文献   

9.
政府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的脱离是中国公共预算管理中的关键症结之一,应通过政府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实现公共预算执行与预算编制的一致性,最大限度地满足公共选择偏好,并为未来政府预算管理模式从过程控制型向结果绩效型转变奠定基础。管理技术的创新是政府预算执行动态监控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而管理技术创新的核心内容在于制度设计,制度在管理实践中的贯彻又依赖于机制的优化。目前,中国政府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技术的制度设计创新主要在于相关基础制度的完善、横向制度的衔接与改革互动以及监控制度体系的创新与完善,而政府预算执行动态监控管理技术的机制优化则应以增强问题挖掘能力和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为核心。  相似文献   

10.
银企关系是建立市场化金融体制的基础。完善市场体系,健全企业机制,加强宏观调控需要银企关系的正常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银行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恪守市场法则。建立市场型银企关系要重视信用建设,重塑信用关系,加强信用评估。  相似文献   

11.
银企之间的信用关系,只有严格按照规范化的规则运行,才能保证银企双方的合法权益,促进双方协调发展。并在银企关系正常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挥银行功能优势,促进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化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12.
融资模式是银企关系形成与运行的制度基础,不同的融资模式下银企关系的特征及运行机制不尽相同。它与我国实行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采用适当的融资方式,对密切我国的银企关系,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3.
不良资产的处置事关金融、经济乃至政治秩序的稳定。基于法律文本的考察,不良资产处置的规范性文件呈现出立法位阶低、效力不强等特征。政府对不良资产的处置体现了政府的干预,从经济法的视角看,它体现出一种激进的、强制的制度变迁特色,并带有路径选择的特征。从经济法的视角看,对不良资产处理问题的克服应从遵循市场规则、依法监管、完善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4.
银企信用的出现是对传统商业信用的一种制度创新。由于银行自身业务优势,银企信用节约了商业信用由于信息缺乏而产生的大量交易费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银行作为企业它的产生正是对传统资本交易市场行为的替代。西方银企信用长盛不衰,客观上显示了银企信用的效率性。银企信用关系是以信用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一种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良好的银企信用关系是促进市场经济繁荣和发展的一个基本因素。然而,我国当前的银企信用关系很不正常,致使银企信用效率低下。八五期间,银行信贷资金盈利率只有0.12%;信贷资金周转也是逐年下降。1995年…  相似文献   

15.
陈健 《现代经济》2009,8(3):89-90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过多年改革,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银行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文章根据加入WTO后的外部制度环境,对入世后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从银企关系、产权与治理结构和市场准入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国有经济的突出矛盾是国有企业负债过度,而国有企业负债的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目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和巨额膨胀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隐患,它加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动摇了国民和外国投资者对金融机构的信心,甚至极有可能酿成金融危机。银行不良资产过多与企业的过度负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因此,解决银行不良债权问题必须与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结合起来。最近出台的债权转股权可以说是处理银行不良资产及减轻国有企业债务负担的一条有效途径。一、我国银企不良债务的现状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的70%贷给了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7.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制度创新,能够化解银行不良资产带来的金融危机,增加不良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拓宽银行化解不良资产的渠道等。资产证券化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需要政府支持,加强金融监管。实现技术层面创新,加强“真实出售”的管理,实现风险隔离。  相似文献   

18.
如何处理和化解业已形成的不良资产,是银行业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近期应根据对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分别情况,多管齐下,一资”一“策”,将不良资产转化到最低限度,有效地控制金融风险,长远应从制度改革入手,从根本上杜绝形成不良资产的制度缺限。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银企信用关系严重恶化,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恶化了信贷资产质量和投资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对信贷资金的风险缺乏科学、严密的控制管理,没有充分建立和严格实行国际银行业普遍遵循的统一的授权授信制度,是造成“失信”行为大量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应采取统一授权授信制度,高度防范信用风险,重塑银企信用关系等措施,调整和完善授权授信制度。  相似文献   

20.
一、债转股的积极效应分析 债转股做为重塑银企关系,对银行不良资产外置方式的现实选择,不容置疑可以起到多方面效应。首先,可以化解金融风险。金融在现代经济中处于支配地位,其运行状况直接左右着整个经济的均衡与否。当某些金融部门积累了大量风险时,会导致整个金融部门的危机,继而对整个国民经济造成强烈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