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在我国东部还是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发挥地缘优势,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实现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向发展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产业发展的关键定位于以知识和技术发展为特征的内生增长模式。首先做出了代表性企业的假设,以此来替代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产业之间的竞争;其次,引入了产业组织理论中的竞争模型,逐一探讨不同情况下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产业竞争均衡结果,并希望得到欠发达地区产业生存的解释,以及在该均衡结果下欠发达地区如何才能保存和发展自身的产业。  相似文献   

3.
我国"互联网+"农村经济制度供给还不完善,普遍存在着管理体制不畅、基础设施和装备支撑能力不强、外部环境不优等共性政策问题,以及缺少高效培训服务、农产品认证服务能力不强、公共部门服务互联网化程度低等共性公共产品不足的问题;同时,也存在着许多差异性较大的政策、公共产品不足问题。要在提升政府部门管理效能、完善公共服务、强化基础设施和装备支撑能力、优化外部环境实现突破,从共性看,中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要强化农村网络与物流设施建设;从差异性看,发达地区要侧重数据建设,中等发达地区要在金融服务创新上实现突破,欠发达地区要加强农产品认证服务。  相似文献   

4.
上海、苏南以及南通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识,经济发达地区的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在生产成本攀升的压力下将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本文以产业梯度视角结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分析了沪通铁路建设对上海苏南区域产业向南通转移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南通在过江大通道建设条件下应对产业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上海、苏南以及南通产业结构变化趋势表明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共识,经济发达地区的缺乏竞争力的产业在生产成本攀升的压力下将向经济欠发达地区转移。本文以产业梯度视角结合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联系分析了沪通铁路建设对上海苏南区域产业向南通转移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南通在过江大通道建设条件下应对产业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和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还有较大的差距。我国欠发达地区经济落后的主要原因,主要体现在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发展步伐缓慢,人才缺失,财政投入资金不足,服务工作不到位等方面。我国欠发达地区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促进经济跨越式增长,坚持走内生发展之路,大力引进外生发展变量,从而实现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从政府角度来看,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在发展指导思想与宏观发展战略上,存在发展方向的定位偏差问题。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普遍处于初期阶段,缩小与发达地区发展差距,必须加强与发达地区对接,扬长避短,寻  相似文献   

8.
以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为理论基础,来实证分析江苏省三大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结果表明:三大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存款余额对GDP的贡献苏北大于苏中和苏南;贷款余额对GDP的贡献顺序为苏南、苏中、苏北;投资对GDP的贡献苏南大于苏北。  相似文献   

9.
江苏分苏南和苏北。苏南富甲天下,苏北相对贫瘠,然而苏北占尽了江苏的黄金海岸线。苏北,如何走出经济洼地,如何与苏南等发达地区比肩齐飞?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规划》,为苏北地区的振兴带来了曙光。  相似文献   

10.
区域产业互动的条件、方式及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业互动主要是区域经济间的竞争合作和互补配套的关系。当发达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存在产业互动的需要时,将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产业互动。从而实现双赢。本文指出,欠发达地区需要加强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和积极引导本土企业发展,来更好地实现与发达地区的产业互动。  相似文献   

11.
俞立平 《财贸研究》2012,23(5):54-60
由于历史、地域、经济发展等因素不同,信息化的弹性系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采用状态空间模型、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系统分析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从信息化贡献的历史演变看,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10多年,由于生产率悖论,信息化对经济增长贡献为负,从1993年开始为正;东部、中部、西部地区信息化弹性系数相差不大;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的弹性系数大于经济发达地区,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信息化的弹性系数最低,信息化的弹性系数呈U型曲线,加快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缩小地区经济差距;信息化的弹性系数总体上小于资本和劳动力,这与中国目前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是相符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理论上证明了当中央从追求经济体产出最大化转向调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时,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地方政府会策略性地调整增长目标;当因结构调整而使受惠面足够大时,发达地方政府会选择相对减缓本辖区经济增长目标。本文采用2005~2014年间省级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是经济增长目标而非经济增长主导着省域差距的变动;当中央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后,发达省份开始相对放缓本地区经济增长目标。这为经济增长放缓、省域经济差距缩小和中央实施偏向内陆的区域协调发展政策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2003年~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对全国及各省市规模标准化邓肯指数的测算,分析我国职业性别隔离现况。结果表明,我国的职业性别隔离程度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隔离程度最高的是浙江省,最低的是河南省;产业间职业性别隔离指数最大的是第二产业。职业性别隔离程度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经济发达的地区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大,但隔离程度增长趋势相对缓慢;经济欠发达地区,职业性别隔离程度较低,但隔离程度增长趋势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14.
建立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欠发达地区的开发和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欠发达地区是一个相对的、历史的区域范畴,其基本含义是指某一地区在发展程度上较低或发展不充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欠发达地区在迎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甚至更多的挑战。欠发达地区不可能完全照搬发达地区曾经走过的路,必须切合实际,不断探索加快发展的新机制。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是我国对外开放实践的科学总结与升华,其基础是科学发展观,研究、探索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新技术利用程度的差异.欠发达地区在信息资源的获得和利用方面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从而阻碍了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政府要充分认识到解决数字鸿沟的重要性,分析数字鸿沟产生的原因,开展竞争情报工作缩小与发达地区的数字鸿沟。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发达地区的实践证明,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它能够促进进出口贸易迅速发展,对当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意识产生乘数影响;能够带来大规模的区外投资,具有传导繁荣的功能;能够扩大信息技术传播,利于缩小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地区乃至全球的知识差距.因此,欠发达地区要采取措施加快实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7.
《商》2016,(2)
在工业化发展基础上驱动的产业集聚是区域经济中的一种有效模式。这种模式形成集聚型经济发展模式,区域物流是这种发展模式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区域物流发展对地区经济中资源利用效率.要素资本,人力资本,技术资本产生了推动作用。产业集聚与区域物流协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区域产业与物流业完全融合。因此,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把握二者之间的互动发展规律,培育具有地区发展优势的产业集群,是不发达地区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余刚 《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0):58-59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形式。我省是连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纽带。依托中西部地区的资源,利用东部沿海地区的便利运输条件,构建口岸物流大平台,为发展区域经济服务,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经济欠发达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技意识、科技资源拥有量与发达地区有较大差距,不能采取与经济发达地区相同的发展策略。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科技服务业应分步构建三大平台:以企业孵化器等孵化机构为主的创业平台,以三中心一实验室为主的研发平台,以仪器设备等资源共享为内容的资源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20.
陈开雄 《现代商业》2012,(21):155-156
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武威是西部欠发达地区,是西部地区的缩影,本文以武威市为例阐述了武威市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