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农民要发展生产最大的困难是贷款难。因此,建议发“惠农券”为农民贷款作担保,以促进农民扩大再生产。我正在组建针对农户的金融担保公司,担保对象是农户,担保公司向银行担保,让银行贷款给农户。通过担保,让农民得到银行资金的支持,帮助农民扩大生产。担保公司由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共同出资成立,目前在全国已经成立了12家。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农村金融市场上的"信用问题"较为普遍,农民无力偿还信用社到期贷款、蓄意拖欠贷款的情况时有发生。为了防范诚信缺失的农民,金融机构不断加大制度流程规范力度,建立了严格的农户贷款审批流程。然而,由于农户和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金融机构复杂而繁琐的防范制度不仅大大降低了农户贷款工作效率,也使诚信农民面临贷款难的问题。针对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3.
《致富天地》2002,(11):24-24
《经济参考报》报道: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开始向农民发放不需抵押或担保的贷款,其存在的前提是中国农民开始有了信用等级。今年头4个月,江西为全省98%的农户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41%的农户据此获得了33.86亿元信用贷款。目前全国已有82%以上的农村信用社开办此项业务,41%的农户得到了小额信贷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商》2015,(19)
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土地种植规模的扩大,农户贷款的上限必将提高。因此,为了完善涉农贷款信用评估制度,促进破解"农村金融’发展难题,为农户信用分级制度的建立提供基础,农户贷款信用风险评价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而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了解其现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吐鲁番辖区金融机构持续加大“三农”信贷投放力度,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截至6月末,全辖涉农贷款余额77.45亿元,较年初增加1.87亿元,增长2.41%;同比增加6.68亿元,增长9.44%.其中,农户贷款余额达15.22亿元,是2008年末的10.15倍,农户贷款呈现“五增”的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6.
新生代农民工返乡创业人数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笔者通过对特定群体的实地走访调研.发现制约新生代农民工创业的最大因素是创业资金不足.而贷款难是导致资金不足问题的核心因素,因此本文围绕新生代农民工创业贷款难的问题,从新生代农民工自身、农村信用联社以及政府部门等角度来分析贷款难的原因.其中又以农信社方面的原因为主。包括贷款的期限不匹配、担保物范围狭窄、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偏高以及净利润较低等。最终针对于新生代农民工贷款难的问题从相应的角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按揭贷款业务非常发达。只要你有了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有了良好信用记录,你就会很容易地能从银行得到按揭贷款。因此,在美国买房,最大的问题是选择何种贷款服务。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10月29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将基准利率上调了0.27个百分点,同时放宽了人民币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最高上浮系数可以达到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为5.58%,农村信用社可以在5.02%至12.83%的区间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农村信用社是农民获得贷款的主要渠道。那么,农民应如何做,才会更加合理呢?  相似文献   

9.
城镇居民贷款购房如今已非常普遍了,而在江西赣州农民办住房按揭贷款也不再是什么稀罕事了。农民住房贷款业务的开办,解决了农民建房资金不足的难题.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使农民“走平坦路、住整洁房、喝干净水、上卫生厕”的梦想得以实现。一年来.赣州农村信用社按照”立足实际、分步实施、加强联动、防范风险”原则,积极开展农民住房贷款.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累计发放农民住房贷款3.65亿元,帮助2.15万农民改建或新建住房.农民住房贷款余额达3.24亿元。如定南县天九信用社向洋田村10户建房困难户发放了住房贷款18万元,支持危旧房和空心房改造.如今的洋田村已完全改变了以往破落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信用资本、人力资本、物质资本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三大主要资本,它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本文以安徽省合肥市县域为例,基于合肥县域9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相关数据,从2007年~2014年的数据入手,采用农户入户率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指标,利用协整与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研究纳入征信体系农户入库率与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关系。结果显示:合肥县域纳入征信体系农户入库率与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存在单向因果关系;纳入征信体系农户入库率上升是农户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下降的原因,但反过来不存在因果关系,即加强区域信用体系建设可以降低县域支农贷款利率,支持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县域农户、小微企业贷款难等问题,进一步支持了当地经济的和谐发展。在研究合肥县域涉农贷款中,9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是支农贷款的主力军,故以其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1.
郭伊楠 《中国市场》2023,(16):46-50
全面脱贫摘帽是一场艰苦的突击战和攻坚战,衔接和推进乡村振兴则是艰巨的运动战和持久战。乡村振兴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就要兜底帮扶易返贫致贫农户纾困解难。当前,农户在生产和生活上脱贫、生存和发展,在基础上和根本上还是资金短缺问题,贷款担保则是贷款获得的额度和时限的瓶颈,金融帮扶贷款担保仍是农户的雪中送炭和解燃眉之急。农户贷款担保决定农户贷款的续贷、增贷和展期,主要由政策和政府惠农贷款举措决定。这就要做实农户贷款担保供给中政府的主导行为,发挥政府主导农户贷款担保市场供求制衡作用,形成和运作农户贷款担保的政府主导支持机制,转变农户贷款担保的政府主导信贷模式,破解农户贷款担保市场供求失衡,基于政府主导视角规划和优化农户贷款担保供求平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协会之窗     
《光彩》1999,(8)
个私企业诚信农信社贷款放心5月20日,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工商分局与淄川区农信联社共同召开会议,为淄川建材城37名经营户颁发了“文明经营信得过单位”牌匾,这些经营户是按严格标准从市场中评选出的。会上,杨寨农信社还与经营户代表签订了130万元贷款意向书。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贷款难”一直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造成“贷款难”的症结,在于作为弱势经济体的农民缺乏金融机构要求的抵押或质押贷款担保条件。从破解这一难题出发,近年来各地在开展农户联保贷款的同时,相继尝试建立了各种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实践证明,通过农户联保和农村信用担保机构的担保运作,在缓解农村贷款担保难、保障金融对“三农”支持、拓展农村金融服务空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优化贷款方式。目前金融机构经营的贷款方式有信用、担保、抵押和质押等。由于不同的贷款方式下,执行的贷款上浮利率不同,所以申请同一期限相同数额的贷款所承担的利息支出也就不同。例:某企业用自身厂房抵押从一金融机构取得一年期借款200万元,借款合同执行利率在国家现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5.85%的基础上上浮30%,而同期该金融机构发放的以存款单、承兑汇票或货物提单等质押贷款仅执行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特别是票据贴现利率更低,现执行年息4.32%。因此,该笔贷款与同档次质押贷款相比,增加利息支出200×5…  相似文献   

15.
通过笔者的问卷以及走访调查,目前江苏省宜兴地区的农民贷款情况比较乐观,农民贷款需求基本均能得到满足.对于长久以来的农户贷款难问题,由信用社改制而成的宜兴农商行立足三农,在央行从紧货币政策和信贷规模控制的背景下,努力进行贷款品种创新,通过富民通、阳光信贷等一系列举措使农民走出贷款困境,同时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融升共赢.  相似文献   

16.
自2005年7月省联社成立以来,全省农信社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三农为宗旨,创新支农服务内容,改进支农服务方式,加大支农信贷投入,促进了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截止2008年2月底,全省农信社三农贷款余额437亿元,占贷款总额的65%以上,占全省金融机构三农贷款的92%,发挥了支农主力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家采取了不断加大支农贷款投入等一系列措施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举措,但是从欠发达地区情况看,支农贷款的快速增加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之间并没有显示出其应有的正相关关系。为此,以蚌埠市所辖三县为调查基点,采用抽取480户样本(240户贷款农户和240户非贷款农户)的抽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客观分析评价支农贷款作用,探讨存在问题的根源及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廖金鑫 《商》2013,(10):127-127
通过采用实地调查法,了解到农村抵押贷款和融资的关系,对本村抵押融资的行为选择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从中表达出了本村农户融资的需求强烈,但是其中的满足需求程度不高;农户融资非正规渠道较多,农户无抵押物,银行拒绝贷款较为普遍;农业现代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对“三权”资金需求强烈。提出了开展抵押贷款及需求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尽快解决抵押登记问题,是开展三权抵押贷款的前提;建立评估机制,是推动三权融资的杠杆;尽快解决确权难题,是拓展三权抵押贷款的必要要素;有效解决处置“三权”变现问题,是做大做好抵押融资的关键;建立完善的林业要素市场,是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健康发展的主要环节;出台农村产权融资风险补偿基金管理办法与合理采取税收减免措施.是加快抵押贷款发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信用消费,这个很多人曾觉陌生的名词,已悄然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贷款买房、买车、买大件,贷款读书,贷款读书,贷款旅游……一时间,“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流行话题,有些人甚至还以贷款多来显示自己的理财能力。普通市民则在银行和商家眼里成为了“最佳客户”。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和农户货币偏好规律进行了探讨,揭示伴随农户借贷行为而产生农户融资渠道的转变和货币偏好,这两种经济现象背后的实质是信用的核心———普适性信任在发生作用,提出通过建立农户贷款担保基金和强化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重构农户信用。同时,通过完善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机制和产权结构,优化对农户信用缺失约束的外部环境,以增强双方的信任度,从而达到消除农村金融中的常态“非中介化”等对农户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