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文章通过数据调查与分析对我国陆海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详细阐述。从我国整体与沿海11省市两个角度分析宏观经济总量与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从经济总量、经济结构、主要海洋产业的发展三个角度对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展开叙述,幵做出2001-2013年各产业产值变化图;从制度、科技、不平衡性等多个角度提出我国陆海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就我国陆海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给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陆海经济关联效应测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陆海经济关联效应的研究由于采用的角度和方法小同而不同.本文在学习别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对陆海经济关联效应的认识,并应用灰色关联分析的理论对陆海经济关联效应进行了初步的定量分析,定量分析的结果显示出陆海经济发展有着较高的一致性即有着较高的关联效应,而且海洋经济的结构变动指数比陆域经济的大.最后对陆海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两条针对性建议:构建海洋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陆海经济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沿海水产业在海陆一体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产业体系内部自身各海域产业部门与陆域产业部门之间及其与同处沿海地区的其他海洋产业和临海产业间的直接经济关联和依存性,可很大程度说明海陆一体化发展的程度.本文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对上述关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沿海水产业内部关联度不是很大;与其他海洋产业关联度还可以,但与建立海陆一体化的要求相比,仍然不高.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加强海陆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港口作为水陆运输的联接点,在交通运输网络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港口与后方陆域资源利用矛盾日益加剧,实施港口陆海统筹战略十分迫切和必要。构建港口陆海统筹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建立了港口陆海统筹系统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并以潍坊港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进而提出了潍坊港陆海统筹系统协调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文构建了闽江口湿地生态—经济—社会系统耦合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复合系统耦合度模型和协同有序度模型,对2010-2017年闽江口区域的耦合度、协同有序度进行量化研究,并基于灰色GM(1,1)模型对未来四年闽江口区域协同发展状态做出预测。结果表明:经济与社会系统间存在着密切相关性;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系统间的耦合度呈线性上升趋势,向良性耦合状态发展;随着闽江口区域经济、社会系统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呈先降后升的U型演化趋势,复合系统从非协同发展过渡为低协同发展;如果缺乏具有协同效应的巨涨落机制促进复合系统的跃迁,未来四年内闽江口区域将继续处于发展非协同或低协同状态。  相似文献   

6.
我国沿海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家对开发利用海洋的重视程度日渐提升,我国沿海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地区间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利用标准差、变异系数以及泰勒指数对地区间海洋经济静态差异进行分析、利用复合增速对地区间海洋经济动态差异进行分析,选取海洋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以及滨海旅游业4个海洋产业对沿海省(区、市)进行产业聚集度分析,并从资源禀赋、陆域经济及政策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沿海省(区、市)海洋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进而提出缩小差异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建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评价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的29个二级指标,借鉴物理学耦合度函数构建了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者协调发展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产业与区域经济系统耦合协调度较高,进入了良好协调阶段。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水资源-产业系统协同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复合系统的特点,以协同学的协同理论为基础,确定了水资源系统和产业系统的序参量。用序参量描述系统有序程度,构造了水资源-产业复合系统发展协同度模型,分析了影响系统协同发展的因子,并对河北省水资源-产业系统协同度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水资源-产业系统协同度不高,通过农业节水缩小农业用水比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产业结构调整可提高其协同度。  相似文献   

9.
基于林业统计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四川省林业复合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协同度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业复合系统现代化发展的协同度不高,但呈波动上升演变态势;林业子系统发展的有序度由高到低依次是产业经济子系统、建设保障子系统、社会文化子系统、生态资源子系统;建设保障子系统的有序度与林业复合系统协同度的线性耦合度最高。在此基础上提出: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相关配套改革;克服"木桶效应",加强对林业复合系统"短板"子系统的扶持;发挥建设保障子系统的杠杆调节作用;加强各子系统的"反哺"与互补;建立健全林业现代化协同发展绩效评价、监测与预报体系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西南地区农业生态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评价,了解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方法]根据我国西南地区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建立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耦合模型对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当前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水平,且耦合类型处于勉强调和协调,整体上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在协调状况上相对乐观;从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两者对比关系看,除重庆市属于经济严重滞后型外,四川、云南、贵州省以及西藏自治区均属于经济极度滞后型。[结论]我国西南地区在农业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调度上整体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农业经济发展均比较滞后,我国西部地区应继续注重农业生态保护,并加快农业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农业生态与经济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利用DEA模型以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河南省2013—2018年各市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揭示研究区域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的时空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河南省的耕地利用效率水平整体有效,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小;研究期内耕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高的协调关系,耕地利用效率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分析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探究如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更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法]以贵州省第一批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都匀市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两个系统入手,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进行了测算。[结果] 2009—2016年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协调度呈不断上升趋势,协调度等级由轻度失调上升到初级协调状态;协调发展类型由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型变为土地利用滞后型。[结论]都匀市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总体协调发展度水平仍旧较低,且土地利用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结合都匀市今后发展,建议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利用规划,加大对建设用地挖潜的力度,同时注重耕地保护。  相似文献   

13.
合肥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关联协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探讨合肥市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内在关系及相互作用,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参考。研究方法:灰色关联度模型,协调度模型。研究结果:产业结构合理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土地经济密度的影响作用显著;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经济密度的增长幅度一致时,二者的关联性强;第二产业占比大于第三产业且超出范围较小时,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仍较高;产业结构和土地经济密度保持较高关联、协调性时,二者相互促进。研究结论: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与土地经济密度密切相关,通过调整劳动生产率增速、GDP增速和各产业占比状况,能使二者的相互促进作用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入手构建适用于黑龙江省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值赋权与变异系数的综合确权法测算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水平及各指标权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划分城市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两两间耦合阶段与协调类型,研究表明:(1)黑龙江省西南部土地利用效益高于东北部,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呈现明显的等级层次性,其中大庆与哈尔滨经济、社会效益居于首位,黑河与牡丹江生态效益最高;(2)黑龙江省生态-社会效益耦合协调强度大于经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最低,多数城市处于拮抗耦合,仅伊春与黑河的经济-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低水平耦合;(3)黑龙江省西南部的协调程度整体高于东北部,其中仅哈尔滨与大庆土地利用效益为协调状态,其余城市均为失调。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云南省是我国资源丰富的农业大省,探究其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有利于把握农业发展的方向,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构建耦合模型计算得到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根据协调度水平划分等级,最终确定云南省协调发展水平。[结果](1)2007—2016年经济发展水平呈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综合评价值呈波浪式曲线;2007—2011年资源污染治理水平综合评价值急剧下降,2011—2016年呈缓慢上升的趋势。(2)2007—2016年经历了从轻度失调到初级协调的阶段。(3)2007—2009年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处于低度协调耦合, 2010—2012年两者处于中度协调耦合, 2013后过渡到高度协调耦合。[结论]2007—2016年云南省农业资源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向良好态势转变,目前处于高度协调耦合。虽然耦合协调度较好,但耦合度较低,因此,应该积极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经济与资源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协调度模型的经济快速发展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使区域土地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发生显著变化,探索土地集约利用特别是经济快速发展区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应用协调度模型原理,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进行了研究区城镇土地集约利用协调发展驱动机制探讨。结果表明:研究区城镇土地集约度为0.3389,属于基本集约利用方式;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协调度为0.1307,处于严重失调状态;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度为0.2546,属于中度失调衰退经济驱动类型;各镇街城镇土地集约度、协调度、协调发展度和集约度协调发展驱动机制空间分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秦巴山区广元市为例,将广元市的7个区县作为基本研究单元,在2005—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和GDP数据的分析基础上,对广元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率进行计算,建立适合当地局势发展的生态经济系统协调度(EEH)模型,以形成四川秦巴山区广元市2005—2010年间EEH的评价准则和方法。2005年至今ESV变化趋势显示:生态系统整体上处于健康状态;GDP增长整体上呈现出中、东部高,西、南、北低的趋势;EEH空间特征表现为生态经济协调区在中、东部区域,生态经济冲突区在西、南、北部区域。虽然利州区、昭化区、旺苍县、苍溪县的生态经济关系存在潜在的危机,但大体还是处于协调状态,通过采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的措施,就可以逐步向高协调状态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