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2004—2016年季度数据,采用VAR模型检验经济波动、货币供给与银行业信贷资产质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货币供给的变化是引起不良贷款变化的主要原因,货币供给对不良贷款的影响是正向的;经济波动是引起不良贷款变化的次要原因,经济波动对不良贷款的影响短期是负向的,长期是正向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成因的分析发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一是信用社对在农村信贷市场上的角色转变的思想认识不够,风险控制退居次席;二是行政干预造成了不良贷款的形成;三是农村经济落后,农民收入水平不高,清偿能力较低,导致不良贷款攀升.  相似文献   

3.
当前基层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提高信贷准入标准、上收信贷审批权限,并在强化信贷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大了欠发达地区的信贷市场退出使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下降,难以满足区域经济再生产的合理需求,形成中小企业因资金周转困难,贷款无望,银企关系及金融运行环境恶化,不良贷款上升等一系列不良反映,并形成"信贷紧缩——不良贷款"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4.
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的制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梅 《武汉金融》2002,(10):23-25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是 :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 ,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要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 ,就必须进行制度上的创新 ,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本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制度根源:即经济转型时期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安排,政府对信贷决策的干预以及导致企业骗贷和拖欠的社会信用制度的缺失。并提出要从根本上解决不良贷款的再生问题,就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从源头上防止新的不良贷款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信贷计划制度和存款准备金制度是两种不同的货币供给管理制度,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实行信贷计划的管理制度,自从1984年1月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起,我们又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形成了两种管理制度互相胶着的局面。这两种制度对货币供给的管理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要推行准备金制度?为什么信贷计划管理制度还要存在?  相似文献   

7.
不良信贷资产问题是困绕银行生存与发展,是银行商业化的最大障碍,也是社会各方面关注的焦点。不良信贷资产将如何处理,这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经济是否稳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本文就不良信贷资产如何处理,做一点粗浅的分析。一、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不良贷款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以  相似文献   

8.
“寻租”是经济主体寻求非生产性利润的行为。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探寻了信贷寻租发生的制度原因——我国目前实行的利率控制和信贷配给制度是信贷市场“寻租”形成的根源;产权制度缺乏,国有银行所有者缺位,是信贷市场“寻租”形成的重要原因;信贷制度的执行机制和保障机制不完善助长了信贷寻租活动。  相似文献   

9.
信贷道德风险就是贷款决策过程中的"明知不该为之而为之",致使贷款形成呆滞、呆账,使农业银行蒙受损失。信贷道德风险伴随的是信贷领域的腐败行为,以权谋私。2000年人民银行对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进行检查,管理违规占70%,说明内部管理的原因占很大比重。违规风险往往与道德风险有必然联系,因此道德风险问题是目前不良贷款资产中形成的主要原因,道德风险事关信贷质量的高低,事关农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自2000年部分不良贷款剥离后,新疆农行不良贷款质量继续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有效遏制。但不良贷款余额大、占比高,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行县级支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因此有必要认真对农行经营基层行——县级支行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加以分析,积极寻求信贷资产管理的新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