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刘崇献 《特区经济》2011,(10):221-223
本文分析了我国沿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在种种不利冲击之下,向我国内陆地区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具有重要意义;接着分析了我国出口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所面临的种种障碍因素,主要包括流通成本太高、缺乏东部地区的优惠政策、行政效率低和官僚作风、工资和土地成本上涨、产业配套政策不完善等;最后针对我国出口产业向我国中西部转移问题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分为对转出地政府和企业、转入地政府和企业、以及中央政府的政策和建议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中西部环境优化及政策安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是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在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自发的跨区转移已经开始的情况下,目前我国促进产业转移的机制尚不健全,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有待优化。因此,东部发达地区应以产业政策为核心,在产业、土地、劳动力、能源资源、税收等五个方面实行区域差别政策,创造有利于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政策环境。而中西部地区也要提前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  相似文献   

3.
"十四五"时期是内蒙古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承接产业转移作为调整地区产业结构的重要实现方式,已经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健康发展的着力点.通过SWOT分析工具对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态势进行分析,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在自然资源、区位、土地和环境承载力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在承接的产业层次、承接企业创新水平、政策协调性和营商环境上具有劣势,还面临生态环境保护、产业承接竞争加剧和东部地区企业迁出阻力大等威胁.据此,本文力求为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策略选择,以促进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协调发展的背景下,政府之间点对点合作来共建产业转移园区是我国产业转移政策的重要形式,但现有的文献很少对这种政策的作用机制和效果进行分析。不同于以往文献从产业的视角,本文考虑到同一行业内企业之间的差异,在新近发展起来的异质性企业集聚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广东合作产业转移园的调查数据,通过直接观察政府政策如何影响企业迁移行为,来分析这种产业转移政策的效果。结果显示,这种产业转移政策对异质性的企业具有选择效应:即使在同一行业内,那些投资规模大或用地面积大的企业更容易受政策的影响;相对于部分迁移的企业,整体迁移的企业更容易受政策的影响;由于这种选择效应的存在,政策对珠三角地区大量中小企业的迁移影响有限。本文研究结果意味着,要达到政策的预期目标,在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企业的迁移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5.
产业转移正在以集群迁移的方式重塑我国工业地理的版图。传统的产业转移理论解释了产业转移的动因,却没有说明各因素对产业转移影响的具体权重,因此影响产业转移各因素的作用强度也就无法准确获知。对近期珠三角地区家具产业向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进行研究,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家具产业转移的诸多因素进行比较和排序,发现家具企业在空间迁移时对产业配套、要素条件的关注度小于对转入地的区位条件和企业家社会网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0,他引:58  
产业转移是企业与接入区和转出区政府之间的动态博弈过程,也是各地方政府之间的环境竞争过程,从空间扩张的角度看,企业经济活动的转移最初是销售机构的转移,然后是生产制造工厂的转移,最后是研究与开放机构和公司总部的转移,在现实经济中,产业转移一旦实现,将会对企业、转入区和转出区的竞争力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有利的,也可能是不利的。这样,从政府干预的角度看,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调节,以尽可能减少各种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影响,从而实现“三赢”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现状以及青海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分析基础上,探讨青海省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应采取的积极对策:建立要素激励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财政金融扶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完善服务体系;加强区域互动合作,促进区域间企业的联合。  相似文献   

8.
在现阶段多元城镇化发展中,小城镇仍是农民转移就业的重要场所之一;这与小城镇具有的劳动密集产业、多种成分小企业的经济特点相关。 调查表明,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镇多元城镇化发展中,小城镇对农民就地转移、异地转移和人口城镇化,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国现阶段尤其要重视小城镇、劳动密集型产业、小企业在经济发展、农民转移就业和人口城镇化上的作用。当前重点是改善政策和制度环境,发展产业和企业。  相似文献   

9.
何龙斌 《改革》2012,(8):75-81
通过对2000~2010年我国各省(区、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面板数据的研究,揭示我国西部、东北、中部、东部四大地区区际产业转移的一些基本规律。研究表明,我国四大地区产业转移表现为除东北地区单向转出外,其余地区均为相互转移,汽车、纺织、电子、钢铁产业向东部转入,能源、化工及资源型产业从东部转出;化工、家电、饮料向中部地区转入,纺织、能源、电子产业从中部转出;化工、能源、建材及资源类产业向西部转入,纺织、家电、钢铁产业从西部转出。从净流量来看,表现为其他地区向西部转移。这些规律并不完全遵循经典国际产业转移理论,而且在产业转移中还存在"污染避难所"效应,建议从国家层面对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东部地区很多从事传统行业的企业转移到东南亚、南亚等其他发展中国家,而迫切需要招商引资的西部地区未能有效引进这些东部企业,因此,对广大西部地区而言,"如何优化投资环境,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从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产业集群培育、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人力资源建设、加大宣传力度等五大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以期又快又好地改善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东部企业到西部投资,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班蕾 《特区经济》2013,(12):129-130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日益明显,在对有关文献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若干年来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与地区生产总值的统计数据,构建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的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若干建议,促进湖北高新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12.
井晓鹏 《特区经济》2011,(3):237-238
区域产业的战略选择对区域长远发展至关重要。文中以西安市长延堡街道办事处为例,从微区位的视角分析了其产业区位条件、产业基础、人文生态环境、政策因素、区域协作等6个方面,分析认为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是本地区产业发展的现实选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3.
跨国并购是跨国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方式。文章搜集大量数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并购规模、行业和地区分布进行研究,提出发展中国家跨国并购存在产业分布过于第二产业,地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国家等特点。发展中国家应该根据自身的优势,注重第二产业的发展,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根据各区位特点选择跨国并购的地区。政府应该完善法律法规,促进金融市场发展,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为企业提供必要的咨询和指导。同时,企业也应该加强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区域特色旅游合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艳 《改革与战略》2011,27(4):114-116
旅游文化产业在京津冀区域战略发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觑,除了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之外,还有对文化影响力的提升以及对本区域居民文化消费需求的满足等。如何准确把握自身的资源特性以及游客的消费心理,如何有效设计旅游产品以及营销策略,如何实现三地的协调联动和精细管理,是京津冀区域旅游发挥后发优势所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化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河北经济,做大做强金融产业,维护金融业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加强河北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构建良好的区域金融生态。本文阐述了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优化河北省金融生态环境做了探索。  相似文献   

16.
我国电子商务已进入快速扩张的新阶段,模式不断创新、环境不断改善,而电子商务的崛起带动了快递业务量迅速增长,改变了快递的运作方式,改善了快递的基础设施。电子商务与快递业在各自快速发展的同时又相互促进、联动发展。本文运用灰色关联理论对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发现两者发展之间有一定的滞后和脱节,对此提出了电子商务业与快递业联动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不断发展,广东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鞋基地,年产量占国内的半壁江山。本文从广东制鞋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入手,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自己的建议与思考:通过国家在政策方面的支持,建立完善的规划体系,利用珠三角的区域优势、产业集群优势、区域品牌核心优势,打造出国内外知名品牌,来提升鞋业产业集群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螺旋的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科普产业创新不足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政府、大学和企业是科普产业创新发展不可缺少的三大主体。通过三螺旋创新理论的应用,分析了政府、大学和企业在科普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构建了这三大主体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并针对科普产业协同创新提出了几条对策建议,为促进科普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汪恭礼 《乡镇经济》2011,2(2):41-44
在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对于安徽承接什么,用什么承接,如何承接,文章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必须准确把握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其内在规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主动参与区域合作,有效承接产业转移,在争夺产业转移项目中抢占先机,实现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20.
旅游产业、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构成一个开放复杂的复合系统。以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机理为基础,选择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收集2011—2019年的相关数据,对河北省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旅游产业-区域经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总体呈上升趋势,耦合协调达到良好水平;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略低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生态环境治理改善缓慢,是制约三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