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樊荣强 《新经济》2004,(2):76-82
经济学是研究怎么才“经济”的。但为了确保“经济”,也难免要研究“不经济”。  相似文献   

2.
“与时俱进”是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要理念,其实质在于强调实践基础之上的理论创新。本文立足于千年世纪之交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中主、客体的实际,界定了“能说服人的中国经济学”之内涵,进而讨论了其性质、对象、目标和方法,并论证了探索能说服人的中国经济学之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新经济导刊》2014,(5):84-84
《中国经济向何处去:基于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是中国信息经济学派崛起的代表性著作,作者均为在中国信息经济领域有影响的学者。该书分为五大部分:困境、回答、框架、测评和出路。该书认为,目前全球经济面临的困境呼唤新的经济理论。针对国内经济学界存在的“回头看”、“完全市场经济”和“理想的悲观主义”三种倾向,全书从信息经济学角度作出了回应。  相似文献   

4.
浅析网络市场中的"价格离散"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勇  李继先 《经济问题探索》2006,(8):103-105,135
“价格离散”指的就是同样的产品具有不同价格。按照传统经济学的观点,既然Internet大大地降低了搜寻成本,消费者就能够获得更多的产品信息,更容易进行价格比较,价格的离散就应该会更低。但已有的许多统计结果表明,价格离散现象在网络市场(在线市场)不仅存在,而且其离散幅度大于实物市场(离线市场)。因此,分析价格离散的原因,探讨减少价格离散的方法一直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网络产品质量信息不对称性的角度,对网络市场中价格离散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柠檬市场”理论的解释,并对消除和减少网络市场中价格离散、提高网络市场交易效率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胡钧  杨静 《经济学家》2005,2(6):4-11
“经济人”假设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研究方法根本区别所在的重大理论问题,作者从新的角度揭示它的实质,指出它的合理性和局限性,区分了“经济人”与“人格化资本”两种不同概括的本质区别.以期揭示“经济人”概括研究方法上的唯心史观本质。  相似文献   

6.
《资本论》功能的"二重性"与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而现有“发展”了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既充满无法解决的矛盾,又不能提供短期的分析理论和可操作的政策工具,因此.应该对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进行重构,建立含有社会主义制度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宏微观经济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的新体系,重构的方向是在坚持马克思经济学基本方法前提下借鉴现代经济学分析方法,对《资本论》的理论体系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7.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基础是“信息”。斯蒂格利茨(1985)就认为,信息经济学代表了对新古典理论的根本挑战,一种新的经济学模式正在形成。正是对信息的关注,人们对传统经济学进行了全新的审视,并不断尝试着拓展对经济学和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重新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讲,信息混淆和信息滤波研究,已成为信息经济学发展中的一个前沿领域。  相似文献   

8.
"经济人"假定的人性基础与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人”假定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前提和分析工具,但经济学的发展逐渐暴露了这一假定的内在缺陷。不论是从人性基础,还是从方法论角度,旧的“经济人”假定都存在着不合理性。中国经济学的重建需要一个新的“经济人”假定。  相似文献   

9.
人的异质性:"经济人"假设的新内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济人”与“有限理性经济人”是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关于人性的经济假设,在这两个假设中,人是“同质”的。然而“同质”的“经济人”假设是不符合现实的,因为现实中的人既是异质的又是同质的。在经济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异质性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催生了很多新理论。  相似文献   

10.
黄淑玲 《经济论坛》2007,(18):47-48
经济学对人类幸福的态度,用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来说,基本上是处在一种对“GDP”的带有盲目性崇拜的独断论状态之中。人类从此为GDP开始追求的幸福,无视这些多面性而默认为理所当然,但实际上GDP离我们的幸福还有很大的甚至不可预测的距离。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学研究目前出现在抛弃“苏联范式”的同时,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范式”的倾向。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与我国经济实际存在重大差异,实践也没有证明其是最好的研究范式、对研究我国的经济现象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不能照搬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范式”。应该有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并剖析经济学研究的“中国范式”构建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汽车产业过度竞争的“柠檬市场”效应及调整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信息经济学的原理,分析我国汽车产业过度竞争所导致的产品质量恶性循环,不断退化的过程,以及产品质量信息分布不对称与“柠檬市场”效应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应的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人"批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学总是离不开一些基础的假设前提,这些假设往往与其方法论密切相关,自从18世纪以来,经济学界一直依靠经济人假设来分析以各种方式参与市场的人们的行为,并由此对自由交易制度的有效性作了缜密的推论,实际上,经济休假设有其局限性,在经济学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虽然几经锤炼,在内涵上有了新的拓展,其间也遭致了各个方面的质凝,但始终保留着“自利性”这一基本的规定性。现在看来,它只是揭示了人类经济生活中很小部分的规律,不可能一般化到人类经济生活的全部,它只是经济学研究范围的扩大,而不是本质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历史信息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Information)这一概念是1961年由 G.J 斯蒂格勒(G.J.Stigler)在美国《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的“信息经济学”论文中首先提出并使用的。就信息经济学的研究内容而言,则可以追溯到本世纪20年代。早在1921年,F.H.克纳特(F.H.Kn-ight)在其著作《风险.不确定性和利润》中阐述解决不确定性的各种方法时就指出,“信息是主要的商品之一”.“大量的公共资金”、“巨大的资本投资”将被投入到信息活动中去,复杂的组织也将逐渐转向信息活动;并且还暗示,“高级专业化工业的存在将使社会具有提供知识和向导的功能”。可以认为,克纳特是最早涉及信息经济学研究范围的经济学家。但正象 D.M.兰伯顿(D.M.Lamberton)分析的,克纳特的思想之所以没有象 F.马克卢普(F.Machlup)那样引  相似文献   

15.
从"公地悲剧"到"反公地悲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晓峰 《经济经纬》2004,162(3):26-28
“反公地悲剧”是与“公地悲剧”对应的一个经济学概念 ,“悲剧”的产生也与产权的界定有关。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并日益深化的经济体制改革 ,很多领域都由于产权的支离破碎而带有明显的“公地”特性 ,也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反公地悲剧”。在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 ,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模式重新整合产权 ,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 ,避免“反公地悲剧”的重演。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资本家--工人"模型中企业家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是伟大的经济学家,他用名的“资本家——工人”模型深刻分析了资本主义市场制度内在规律性。抛开马克思经济学中“阶级成分”,可以看出资本家追求利润时的企业家特征,马克思对这种特征的描述反映了现代企业家理论的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经济学应开展“文化经济”的研究补遗──写在《经济师经济学》即将出版之际王汉斌,单永珍"文化经济"需重视信息产业文化经济与后工业社会是并行的。它所依赖的不仅仅是"体力"和"能源",而更主要的是信息。信息,从广义上理解,是客观世界中各种客观事物的变...  相似文献   

18.
土地"撂荒"的制度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方法揭示了土地“撂荒”的原因,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当前农地产权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不能有效供给以及政府主导性不足和农业非正式制度存在缺陷的情况下,导致了农业比较效益低下和“种田能手”与“撂荒人”之间的交易不能达成,使俐“撂荒”这种奇怪的现象在土地资源极其缺稀的情况下产生。本认为当前必须通过制度创新以显提高农户的收益,并使“撂荒人”与“种田能手”之间契约完成,以遏制“撂荒”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传统经济学供需平衡方法,分析了房地产业“产能过剩”本质及税收在房地产市场调控中的福利经济学效用。研究结果如下:(1)房地产业“产能过剩”本质是供给增加超出需求能力而造成,(2)征收房地产税所引起的全社会福利变化率是税率变化率的平方值。因此.政府应建立“宽税基、少税种、低税率、严征管”的房地产税征管体系.同时还应提高民众对中低档住宅的需求能力.加大经济实用房、廉租房的供给量,同时要平抑对高档住宅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现代制度经济学认为,由于存在委托与代理关系,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者将资金委托给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之后,投资者所希望管理人具有的“专业管理水平”与“诚实信用品德”都属于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信息,投资者并不能直接了解和完全把握。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