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追求优质教育的时代,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差异,从本质上讲,就是本领上的差异。因此,如果对教师本领的认识迟钝、麻木,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本领恐慌”,那将是最为可怕的恐慌。  相似文献   

2.
刘洪华 《中国西部》2012,(21):134-139
每个班里总有一些让老师头痛的学生,他们总是变着花样的给你出一些难堪的问题,对此,老师们给他们一个封号——“调皮孩子”,这帮孩子在生活中逐渐的形成为一个小团体,有一个核心人物在起着一定的引领作用,改变他是改变一个班级的关键,这就是俗话说的“擒贼先擒王”。其实,当我们一味的指责调皮孩子时,而忽略了他们调皮的天然性因子,潜意识认为他们身上有数不清的坏毛病,因此让我们的视野和管理教育思维更加狭隘,他们身上的缺点得到了极度地放大,优点被常常地忽略,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也是违背教育的本质。作为教师,能够顺势发挥教育技巧,让他们成为班集体中的正面发展推动力量,才是我们教育的根本。  相似文献   

3.
只有把握教育发展大势,才能推动教育良性发展,只有顺应教育发展潮流,方可拥有教育美好未来.随着对学生发展综合素养要求的提高,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发展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当务之急.在“立德树人为根本,学生素养是灵魂”的素质教育新常态下,必须满足学生成长对教师发展综合素养的较高期望,必须大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那么,如何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采取哪些重要途径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2013,(9):125-125
最让人头痛的是,问题生的“问题”总是反反复复,似乎难以根除,致使一些教师和家长逐渐丧失了耐心。作为老师的您有没有如此头疼过?有经验的班主任除了表现出高度的爱心与责任感,还充分调动自己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5.
陈亚兰 《魅力中国》2010,(34):262-26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没有教师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学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释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释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质量的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这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新课程的形势下,如何使教师提升专业水平.成长为符合现代教育发展需求的“新”而“成熟”的教师?身为新课程理念下的一名教师,笔者以为“读书——研究——反思”正是新课程下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声音     
《发展》2009,(12):11-12
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素质教育的成效还不够明显?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600万教育工作者尤其是1200万中小学教师,是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和“利器”,他们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他们的言传身教。知识品格。  相似文献   

7.
在追求优质教育的时代,教师之间的教育教学水平差异,从本质上讲,就是本领上的差异。因此,如果对教师本领的认识迟钝、麻木,甚至丝毫没有意识到“本领恐慌”,那将是最为可怕的恐慌。  相似文献   

8.
王松水 《魅力中国》2014,(8):125-125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学困生的出现和存在并不奇怪,因为学生在智商:学习环境,努力程度等方面而存在着许多差异,往往使他们在思想觉悟,学业成就上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使他们也是一个个渴望自尊,向往美好的人,同样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并不像有人说论为的那样是“朽木”,“废物”,“不可雕也”,因此,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老师,都要本着对祖国,对家长.对学生未来扶着的态度,永一颗火热的爱心温暖感化他们,今后善诱地引导他们,使他们风速转变,健康成长!那么是体应从哪些方面人手呢?  相似文献   

9.
王跟党 《魅力中国》2013,(34):109-110
“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特别是对待有自卑心理的学生更应多些鼓励,老师应当选择适当的激励评价时机,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适时对小学生给予鼓励与夸奖,哪怕一个微小的举动,一个简单的回答,教师都要表现出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越来越凸显出来。赏识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爱上语文。那么,如何进行赏识教育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陶世云 《发展》2002,(4):61-61
学分制的实施,标志着高等教育改革走向深入,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量变转入质变。学分制实施后,或因传统观念制约、或因思想准备不足,以及其他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教学活动中还存在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观念的问题。大部分教师并不清楚“转变教学观念”,到底应该向哪里转?怎么转?具体转变哪些观念?并不了解目前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和思想,并不清楚高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面对突然而至的“新教学制度”,大部分人反映比较迟钝。部分教师对前卫的教学手段持反对态度,还有人认为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
杜恒伟 《老区建设》2012,(10):63-64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正确认识“健康”的概念,树立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新理念,把握体育教学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相互关系,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积极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面对新课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并帮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克服其心理障碍,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姚建华 《魅力中国》2014,(10):215-215
由于多年沿袭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特别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考试制度所带来的压力,仍在束缚着教师的手脚,陈旧的教育思想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要求发生激烈的碰撞,不少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把握不准,他们仍然热衷于升学教育,思想观念难以转变。  相似文献   

13.
作为领导.当下属表现杰出时,是否曾经错过了感谢他们的机会?不懂得对下属提供有效的称赞和奖赏的经理并不在少数.他们的理由是:“薪水就是对员工的认可。”“只要下属尊重我就行,我不在乎他们是否喜欢我。”“如果他们想要温暖.可以养只小狗。”但自从研究开始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的那天起,就发现员工一直在寻找“胡萝卜”。  相似文献   

14.
郭红斌 《魅力中国》2012,(35):71-71
在创新教育理论和学校体育教学特点的指导下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何处理好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的关系?创新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是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中学数学教育究竟应该关注什么?“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句名言长期以来成为数学教育者维护数学尊严的挡箭牌,成为教师对学生的有效的麻醉剂,但是,在学生颔首的同时还是有那么多的学生仍在质疑,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他们对自己在数学上下那么多的精力感到惋惜,对自己在数学上的天赋产生怀疑与反思。我们不能武断的归结于学生的不努力,我们的数学教育有没有问题?就目前的状况,中学数学教育仍旧可以用“纸上谈兵”这句成语简单概括之。课堂成为教师演练阵容的唯一战场,解题成为操起的刀戈,这种教育现象令人忧心。没有人去关心学生的内心状态,没有人去注意教师的真实感受,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在少数数学专家权威的“大哉数学的高声唱叹声中晕头转向,迷失了自我,逐渐丧失自我思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王建姣 《魅力中国》2014,(3):169-169
“活”起来,即不呆板,不被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那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呢?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巧设民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想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情境,首先就要教师以微笑的面容、亲切的话语、饱满的激情去感化学生、亲近学生。并且教师还要善待学生,当学生出错时,老师不训斥,不惩罚,要耐心指导,当学生取得点滴进步时,应给予及时地肯定,并鼓励他们。如:我在教学时,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与学生们一起操作,一起讨论。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你很好!”等来表扬他们,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更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常鼓励他们说“你能行!好好想一想,慢慢来”等。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一起学习。这样就慢慢地打消了学生对老师的惧怕和隔阂的心理,于是在轻松愉快地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17.
周娟 《魅力中国》2011,(21):376-376
“生本教育”的实施是当前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革命,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时代的发展对我们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班主任必须充分认识“生本教育”赋予班主任角色的新内涵。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班级管理具体以“互助、合作式的竞争激励机制”为准绳,班主任从旁引导、培训、帮助,最终达到班级管理的自治。  相似文献   

18.
李瑞华 《魅力中国》2010,(25):280-280
中国为什么至今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而西方国家一个物理实验室里能出五六位呢?这完全取决于教育。西方的教育注重以人为本,学生才是最重要的,学生敢挑战老师、挑战权威。而我们的教育很受限于封建传统礼教观念。学生“太”尊重我们老师了,我们说是对的,他们不敢否认,以至于伤失他们的创新能力,从而形成教育的“恶性循环”。教育关系着民族的命运,而小学教育又在人的整个教育阶段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要不断改革、更新观念,逐步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思考、勇于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钱亚明 《发展》2010,(12):133-134
20世纪80年代,教育研究经历了一种范式的转换,这就是从课程研究转向教师研究。这种转换在美国表现得最为明显。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教育学会大约有10个分会,在80年代新设立了教师研究分会,10年间就已经扩大到仅次于“教与学”的大分会。教育改革与教育研究的焦点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从“课程”转向了“教师”。目前,在教师教育研究中,教师专业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师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和潮流。  相似文献   

20.
陈龙 《魅力中国》2011,(15):277-277
有一个让许多班主任都很苦恼的共同问题是:学生犯了错误,怎样批评教育更好?比如有这样一部分学生,犯错误时教师批评他,他们当面说一定会改正,但过后还有犯类似的错误。时间一长,有的学生似乎不再惧怕老师的批评,而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也不敢对学生过分批评,害怕对学生心理造成不利影响,甚至引发师生冲突。因此,班主任批评学生要有一定的技巧,要达到一定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