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背景目前,银行网络安全建设重点主要针对外部攻击,防范来自互联网的威胁,如病毒感染、恶意扫描、服务攻击、黑客入侵等。各个银行通过建立和实施网络隔离、入侵监测和病毒防治等安全措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安全体系,能有效防御外网攻击。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企业网络遭到拒绝服务攻击(DOS)而导致网络瘫痪和网站由于受到入侵攻击而造成无法访问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当前多种形式的网络入侵攻击,仅仅利用IP封锁、包过滤等传统的防火墙、路由器技术进行监控和防范,已无法满足网络安全的要求。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采用主动检测的方式来实现对网络环境的保护,其与防火墙的结合使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网络安全防护的被动局面,对原有防火墙技术做了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应用的飞速发展,金融电子化步入了网络时代,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与此同时,网络入侵和计算机犯罪现象时有发生,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入侵检测技术可确保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网络入侵。一、实时入侵检测技术大多数传统入侵检测系统(IDS)采取基于网络或主机的方法来辨认并躲避攻击。在任何一种情况下,IDS 都要寻找"攻击标志",即一种恶意代码或可疑的攻击模式。当 IDS 在网络中寻找到这  相似文献   

4.
一.网络安全概述安全是一种能够识别和消除不安全因素的能力,是一个持续的过程;网络安全是抵御内部和外部各种形式的威协,以确保网络安全的过程。要深入理解网络安全,必须了解网络上所面临的危险及一个能够用于阻止这些攻击的主要机制。以下是为网络安全的5个基本元素: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不可否认性。二.防止网络入侵和攻击的主要技术措施科技部门的网络管理人员应认真分析各种可能的入侵和攻击形式,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网络安全策略,防止可能从网络和系统内部或外部发起的攻击行为,重点防止那些来自具有敌意的破坏主体和内部恶意人员的攻击。防止入侵和攻击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安全扫描、安全审计和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企业网络遭到拒绝服务攻击(DOS)而导致网络瘫痪和网站由于受到入侵攻击而造成无法访问的现象时有发生。面对当前多种形式的网络入侵攻击,仅仅利用IP封锁、包过滤等传统的防火墙、路由器技术进行监控和防范,已无法满足网络安全的要求。入侵检测系统(IDS)通过采用主动检测的方式来实现对网络环境的保护,其与防火墙的结合使用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网络安全防护的被动局面,对原有防火墙技术做了进一步补充。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形式各异的网络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各个领域。网络上的关键业务应用越来越多,因而网络成为攻击的目标,保障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以至整个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重要课题。在复杂的网络应用环境下,侧重动态安全的入侵检测系统(IDS,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与静态防火墙等技术共同使用,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安全防护水平。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企业所面临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复杂,安全威胁正在飞速增长,尤其混合威胁的风险,如黑客攻击、蠕虫病毒、木马后门、DDoS攻击、垃圾邮件、网络资源滥用等,极大地困扰着用户,给企业的信息网络造成严重的破坏。能否及时发现并成功阻止网络黑客的入侵、保证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安全和正常运行便成为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针对现有网络安全现状,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分析,提出建立更有针对性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网络入侵检测系统(NIDS),是重要的网络安全设施。IDS能对网络活动进行实时检测,扫描当前网络的活动,监视和记录网络的流量,根据定义好的规则对入侵行为进行分析,判断出黑客的攻击手段,进行及时、准确的报警,以便科技人员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保障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它与反病毒系统、防火墙、  相似文献   

9.
贺朝晖 《华南金融电脑》2005,13(8):43-46,42
随着网络应用的日益广泛,人们对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各计算机用户都积极采用多种手段,不断加强安全防范。但同时,网络非法攻击活动也在不断地变换攻击目标和方法,寻找最薄弱环节,伺机非法入侵,目前,针对Web应用程序的攻击与入侵已成为新的网络安全攻防焦点。  相似文献   

10.
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网络安全成为网络技术研究的重点,而随着对计算机系统弱点和入侵行为分析研究的深入,入侵检测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成了解决网络安全的有效工具。该介绍了网络入侵检测技术的概念、模型和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方法,最后分析了入侵检测技术有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