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VAR模型研究影子银行与货币政策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会抑制紧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即会抑制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提高;而这两个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对影子银行的规模扩张具有促进作用,即紧缩性货币政策会加快影子银行规模的扩张。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9—2019年55个经济体以计价货币划分的银行跨境债权债务季度数据,考察美欧英日货币政策冲击对以其货币计价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美欧英日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能够促进以其货币计价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渠道与机制检验表明:美欧英日紧缩性货币政策一方面能够通过推动外币出口收入增加促进以其货币计价的银行跨境资本流动;另一方面,能够推动以其货币计价的存贷款业务从国内银行转向国外银行,促进银行跨境资本流动。进一步研究发现:美欧英日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力度在不同计价货币、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前后均有差异。金融发展和金融开放水平的提升能够缓解美欧英日货币政策冲击对相应银行跨境资本流入的溢出效应。本文研究结果为我国更好推动金融市场开放与促进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3.
黄成业 《新金融》2004,(8):41-43
一、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货币政策传导到实体经济主要通过两种传统渠道:货币渠道,也称之为利率渠道,以及信用渠道。持货币观点的人认为货币政策通过改变利率来影响实体经济。货币当局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卖出政府债券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债券的支付通过减少买方银行账户上的准备金来实现,这也减少了整个银行体系的准备金数量。  相似文献   

4.
对经典的CC-LM模型进行扩展,研究资本监管影响货币政策效果的机理,并就商业银行资本约束的强弱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对信贷风险的评估及其面临的资本充足率监管对货币政策效果影响显著,如果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紧缩性货币政策将大幅压缩银行贷款规模;而扩张型货币政策下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其贷款增长率的增长幅度更大;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对紧缩型货币政策的反应更敏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中国16家上市银行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模型分析了资本充足率监管和货币政策利率调控对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影响,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收紧与资本监管趋严都会对银行信贷产生负向影响,但是二者的作用方式存在明显区别;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引发银行信贷收缩,而资本监管标准的趋严无法直接、显著地作用于信贷,必须藉由货币政策变动才能发挥效果。因此,本文建议:应谨慎使用紧缩性货币政策,在其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资本监管的交叉作用、合理把握调节力度,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与金融的双稳定目标。  相似文献   

6.
周伟 《证券导刊》2011,(23):44-45
与本身历史估值水平比较,目前无论是市盈率还是市净率,银行板块都具备绝对的估值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当通胀压力缓解、房价维稳、紧缩性货币政策出现适度"调整"迹象之时,银行板块仍有绝地反击的动力。  相似文献   

7.
货币环境、资本充足率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明东  陈学彬 《金融研究》2012,(7):489+50-62
本文基于1998~2010年期间59家商业银行的微观数据,采用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验证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假说。实证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变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收入和估值效应、收益搜寻动机、竞争效应3种子机制均存在;(2)规模越大、资本越充足的银行,其风险承担行为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越低;(3)与传统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理论结论不同的是,扩张性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激励作用强于紧缩性货币政策的约束作用。为避免银行体系风险的过度积聚,政策当局可考虑银行业资本充足状况与宏观经济环境,搭配使用传统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弱化国内银行的信贷扩张冲动,是提高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和实现金融稳定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立足于我国转型期内的经济金融特征,构造了一个银行资产组合行为的局部均衡模型。在对中国银行业按照资产规模和资本状况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本文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基本含义:由于银行间的异质性,紧缩性货币政策之后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体现出了截面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确立以银行资产组合行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决策体系,加强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等政策建议,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2007年5月18日,中央银行同时采取提高存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毫无疑问,这一紧缩性政策组合直接针对当前的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形成的通货膨胀压力,间接影响资本市场泡沫。然而,当我们关注一项货币政策的宏观意义时,首先需要观察政策的微观激励意义,由此才可能真正分析货币政策通过怎样的渠道进行传递,并如何形成最终的政策效应。从这一角度看,我们首先观察到的反而不是货币政策的紧缩性,而是利差收窄对居民和银行行为可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作为需求管理的重要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对股市走势和波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海峡两岸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内地(大陆)、中国香港、中国台湾股市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采用DCC-MIDAS模型全面分析了低频货币政策对高频中国内地(大陆)与港台股市波动及相关性的非对称性影响,克服了传统同频数据模型无法处理月度货币政策与日度股市数据所带来的频次不匹配和信息损失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变化对于中国内地(大陆)与港台股市不同成分的波动影响具有显著的非对称性和异质性。在短期波动中,货币政策在香港和台湾股市存在非对称性;在长期波动中,扩张性和紧缩性的单一货币政策均会增大股市波动,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而同时考虑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时,紧缩性货币政策会抑制内地(大陆)股市的长期波动。股市间长期相关性的结果表明,无论扩张性还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都将抑制中国内地(大陆)与港台股市间长期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