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信用的二重性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最初产生的信用,最包含在公道和友谊之中的信用,后来才产生借贷这种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信用同时具有伦理品性和经济品性双重属性。现代信用既具有私人物品的竞争性、排他性,又具有一般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非排他物征,还具有一般公共物品所不具备的无形化及以社会道德为基础等特殊性。信用作为公共物品仍是经济品性和伦理品性的同构体。  相似文献   

2.
准公共物品的政府供给与市场供给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全面理解准公共物品的角度,理论上可以把准公共物品分为以下三类:具有强的非排他性和弱的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具有强的非竞争性和弱的非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都不充分的准公共物品.从我国的实践来看,准公共物品的供给通常有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主要模式.政府供给准公共物品确有其巨大优势,但存在政府失灵问题,这为政府以外的主体供给准公共物品提供了可能.此外,由于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两种模式在权力利益关系和功能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准公共物品提供方面可以实现功能互补.  相似文献   

3.
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著名的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提出了“政府经济”的新命题.并形成了“政府经济学”的新理论:一是研究“公共物品”,二是研究政府的效率。一般来说,物品理论认为,根据物品是否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受益的排他性和盈利性可以分为公共物品、私益物品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准公共物品三大类。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为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所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物品或服务,是与农村私人产品相区别而存在的。农村公共产品具有多层次的特征,一是按照消费竞争性、收益排他性的大小可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如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信息系统、农业环境保护等。  相似文献   

5.
外部性:旅游业环境破坏的一种理论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外部性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概念,旅游业环境破坏从理论上分析,实质就是一种外部性现象,具有典型的外部性特征,产生根源主要是多数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作为“公共物品”,消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产权模糊不清导致旅游市场失灵。削弱旅游业中的外部性,可从经济、行政措施和社会措施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6.
自来水是“公共品”吗? 纯公共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即“供给的连带性.以及排除他人消费的无效率或不可能性。因而对公共物品的一个可选择的定义是:能以零的边际成本给所有社会成员提供同等数量的物品。而这意味着排他性对于公共品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7.
信用担保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办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正的外部效应或外部性、担保的收益与所承担的风险不对称性及局部排他性,决定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应该属于准公共产品的范畴,该属性使得私人部门一般不愿介入或只是有限介入,导致市场自身无法达到最有效的供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决定的由政府参与、引导和动员私人资本共同供给的模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一般来说,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根据竞争性和排他性可以讲公共物品分为四类:纯公共物品、俱乐部物品、公共资源和私人物品.产品的属性不同从而会造成价格形成机制的不同,理清具体的产品属性有利于我们在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工作中进行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有利于政府、组织对提高自身组织能力有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第三方外部企业信用评级具有准公共物品特征。以江西第三方外部企业信用评级试点情况为例,分析在信用评级管理微观机制缺位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因素在准公共物品供给运行机制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以及制约外部信用评级地方有效运行的障碍,提出几点改进企业信用评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回顾三鹿奶粉事件,重点从现代企业的经济目标与伦理目标、经济信用与伦理信用这二方面的内在统一来阐明企业行为具有二重性,是经济性与伦理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在企业赊销或银行授信过程中会产生信用风险,企业信用管理方法专门用于控制这种信用风险.企业信用管理理论诞生于20世纪初期,它是在归纳和总结企业信用风险控制方法和操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百年中已产生过两代理论.企业信用管理理论不仅随着企业所在的社会和市场环境变化而改进,还与征信行业各分支的技术和服务水平提升紧密相关.在市场规则、征信技术、政府监管、商业道德、科技进步等诸多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企业信用管理理论会产生“质”的变化,在理论上出现更新换代的现象.当前,产生新一代企业信用管理理论和方法的条件已经成熟.  相似文献   

12.
征信、征信体系与信用、信用行业、社会信用体系、信用评级等概念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区别,厘清它们之间的异同是征信建设与研究的前提。信用是一个动态、多层次的概念。征信衍生于信用活动,但又服务于信用活动。服务于征信的一系列因素构成征信体系。征信是信用行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子集,不能与其等同。征信与信用评级同属于信用行业,但差别极大,不宜把信用评级纳入征信范畴。  相似文献   

13.
信用担保是一种信用中介行为,具有金融中介、准公共物品、资源配置和信用杠杆四重属性.当前我国信用担保行业的典型运作模式主要包括:创新驱动下的江苏再担保模式、创投化运营的深圳模式和“零风险”的北京中关村担保模式,这三种模式各有特色,但多建立在政策性扶持基础上.为避免出现市场失灵,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选择“政策性主导、市场化操作”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金融业信用经济的特征使信用风险成为其主要风险。征信体系建设为金融企业防范信用风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了其信用风险控制的规范性,提高了其信用风险控制能力,增强了其对新金融风险的防范能力。征信成为金融业信用风险控制的护卫舰。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将信用起源等同于借贷起源,这种认识已经不再符合现代信用实践和理论发展的实际。在复杂性及其简化理论基础上,对信用起源进行新的考察后发现:交换具有复杂性;为了应对交换的复杂性,在远古时期的社会性动物和原始人类中便逐渐产生出信任,作为复杂性的简化机制;随着交换及其信任简化机制的演进,信用最终得以从交换中产生。具体而言,一般信用起源于人类的礼物交换,而经济信用起源于早期的商品交换。  相似文献   

16.
征信法规建设的滞后使得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征信工作缺乏法律依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征信执法效能的发挥。为提高征信执法效能,应进一步完善《征信管理条例》并使之尽早出台,加快制定企业征信方面相关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和信用评级方面相关办法等。  相似文献   

17.
国内许多学者对农村公共品不足的原因的研究缺少深入规范的理论分析.因此,将非均衡经济学中的理论分析方法引入对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给出了政府供给公共品不足的理论模型,印证了我国当前农村公共品供给不足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学术界对公共品概念界定中存在的两大标准——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质疑,指出,公共品具有社会和经济的双重属性,是在一定的经济和社会背景下,以增进全社会或某一特定群体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为全社会或某一特定群体共同享用的一类产品。  相似文献   

19.
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基本上是建立在"经济人"的假设基础上的,作为经济学的分支,公共经济学的分析也不例外地采用了经济人作为研究前提。通过对公共产品理论演化的分析,发现经济学家们在各自的公共产品理论中对经济人假说所持有的观点是不同的,公共产品提供方式以及提供水平也是大不相同的。将公共产品理论演化过程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公共经济的自愿交换阶段、公共产品现代理论阶段、公共产品的实验方法阶段。阐述了在理论的各个发展阶段个体自利在公共产品提供上扮演的角色。分析表明,自利在公共经济活动时并不是驱使个人行为的唯一因素,这是与主流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不尽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