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代社会,无论世界还是中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一个企业家的时代。据报载,上海已成立专门“经营”企业家的人才市场——“厂长经理人才市场”,而且经营得很有成就,已为不少企业物色到能力挽狂澜的优秀企业家。企业家在为世人瞩目和称誉的同时,社会与时代也对“隐藏在增长要素背后的国王”——企业家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其中,一定的哲学素养已成为企业家、特别是经营管理大型企业的企业家不可缺少的素质。英国著名管理学家克·霍金森在他名噪一时的《领导哲学》一书中说:“倘若哲学家不能成为管理者,那么管理者必须成为哲学家”,这…  相似文献   

2.
加入WTO的中国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焦点。同时,我们听到一位中国企业家发自肺腑的声音:“与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地位相比,我们还缺少著名的跨国公司,缺少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这是中国的遗憾,更是企业的遗憾。” 为了尽早消弭这分遗憾,不久前召开的第三届上海国际工业博览会举行了“跨国公司培育与发展” 主题报告会,专家、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发表了真知灼见。这里,我们从培育和发展大型企业的方针、培育跨国公司的探索实践、着力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等不同层面摘登有关发言内容,旨在推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航空母舰”——跨国公司的诞生和成长。  相似文献   

3.
吴景花日前撰文探讨了我国企业家的“短命”现象。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企业家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然而,人们发现中国的企业家大都“短命”。这不仅直接影响了企业自身生产经营与发展战略的连续性,而且也影响了企业家职业化的进程。中国企业家“短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中国企业家整体素质不  相似文献   

4.
创业企业家把企业当作“亲儿子”,职业经理人把企业当作“干儿子”——这使得企业家为“亲儿子”认干爸的时候。喜忧参半。企业家研究如何管好“亲儿子”和职业经理人研究如何接管好“干儿子”。将是中国企业家队伍和职业经理人队伍融合的—个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上海不出企业家”。上海真的不出企业家吗?中国商界的这一“咒语”,正在被一群新生的上海企业家打破。1999年.携程、盛大创立;2002年,分众、如家创立。在此后的三五年间.这几家由上海人在上海创立的上海企业.迅速成为国际投资者的宠儿.成为中国企业界的耀眼明星。同样是“胆小”.同样是“算计”.同样是“崇洋迷  相似文献   

6.
古人言:“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改革开放、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就是“能人经济”、“老板经济”。中国市场经济这座大厦需要成千上万的企业家式的中国“老板”来支撑。中国将如何营造一大批“老板”;作为“老板”,又将如何面对市场竞争—— 社会,需要职业“老板” 吴邦国最近指出,企业的好坏,关键在领导班子。要鼓励企业家把创立和发展企业作为毕生的事业和奋斗目标,企业家应该是  相似文献   

7.
《上海国资》2008,(9):71-71
9月20日,由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2008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将聚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1500家企业,2000多位企业家、高管就“本土雄心——大国企业成长之道”的主题,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寻求本土企业的成长之道,推动大国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8.
面对加入WTO,中国企业怎么办?我想讲三点,第一是怎么想,第二是怎么做,第三是怎么赢。怎么想面对加入WTO,中国企业怎么想?我认为必须成为狼。那么,怎么成为狼?所有到中国市场来的外国企业,不是慈善机构,他们的竞争原则非常简单,就是“赢家通吃”,不给中国企业留一点余地,通通吃掉。中国企业对此不能没有认识,如果不成为狼,把自己摆在羊的位置,你就会被吃掉;如果成为狼,就有条件和他们竞争。成为狼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有两条:第一,必须熟悉国际市场竞争游戏规则,按国际惯例来竞争;第二,必须敢于和善于参与这个竞…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资》2008,(9):71-71
9月20日,由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企业家》杂志和中国企业家俱乐部联合主办的“2008经营与管理创新年度峰会”将聚集全国各地各行各业1500家企业,2000多位企业家、高管就“本土雄心——大国企业成长之道”的主题,探讨如何在新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下,寻求本土企业的成长之道,推动大国企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军人出身的企业家为数不少。他们构成了中国企业家的一个特别群体。他们的管理各有特色。与此同时,向"军队学管理"也成为近两年来的一种新的潮流。  相似文献   

11.
就在中国企业寻找与“狼”争食的利益的当儿,“狼”们也在磨刀霍霍了。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年会于2月5日至7日在黑龙江亚布力举办。今年的论坛主题为“中国企业成长新动力”。主要议题为:首场论坛:崛起的中国企业;区域发展论坛:东北振兴之路;产业发展论坛:水泥和鼠标的对话;管理发展论坛:做大还是做强——2004年管理变革的挑战;国际发展论坛: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房地产论坛:城市成长和裂变;年度点评论坛:中国企业家年度点评等。 中国企业家论坛从2001年开始已经举办了三届,前三届论坛主题分别为“新千年、新经济”(2001年)、“CEO与中国企业发展”(2002年)、“变革时代的领导力”(2003年)。 现将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四届年会首场论坛的4位发言人的演讲整理刊登。  相似文献   

13.
王艳萍 《魅力中国》2011,(6):125-125
一、团队精神是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曾经看过一本书——《共同赢得未来——团队制胜的狼性法则》。书中讲到:狼不同于虎和豹,它是一种群居动物。狼群狩猎的时候靠集体的力量,既有明确分工,又有密切合作。许多大型动物不怕单独的狼,但一群有着团队精神和严密组织与配合默契的狼,却足以让狮、虎、豹、熊等猛兽色变,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狼群杀阵。正如海尔集团董事会主席张瑞敏所说的“狼的许多难以置信的做法值得借鉴。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  相似文献   

14.
本刊讯(记者黄米佳)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各种效应尤其是经济效应的发挥,有赖于企业家与企业的力量。面对城镇化这一重大发展机遇,企业家如何作为?围绕"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新角色、新机遇"这一主题,政界、学界、企业界的代表在8月10日在京举行的“2013中国城镇化与企业家论坛”上展开了意见交锋。  相似文献   

15.
《新财经》2004,(10):102-105
2004年8月28日至29日,“中国企业家论坛首届深圳高峰会”在深圳五洲宾馆举行。主题为“全球大变局时代——中国企业的生存之道”的是次高峰会,聚集了现时代最前沿的境内外企业精英与知名学者。中国企业家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四届。由中国企业家论坛组委会、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新财经》杂志合作举办的本次论坛,得到了深圳市政府的支持。在此,《新财经》将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感召力的声音进行整理辑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贾春峰 《上海国资》2005,(11):29-29
透过“青岛现象”,透过当前国际上的企业发展动态,有几个核心的变化正在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成败的关键。一是企业家素质、决策力与人格魅力越来越重要。青岛是一个出名牌的地方,也是出企业家、出名企业家的地方,在把自己打造为一个名牌城市的同时,青岛也成为了一个“企业家城市”。在这个时代,企业  相似文献   

17.
以“崛起的中国企业”为题的首场论坛,主持人刘晓光制定了一个严格的游戏规则——每位嘉宾的发言不得超出十分钟——这一规则,也在以后的数场论坛中得到了“贯彻”和“坚持”。浓缩即精华。虽然时间简短,留下的却是这些优秀企业家思想中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8.
张维迎 《新财经》2004,(3):10-11
在冰天雪地中享受滑雪带来的急速体验,回归自然放松疲倦一年的身心——2004年2月5日~8日,以“中国企业成长新动力”为主题的中国企业家亚布力论坛第四届年会,无疑为中国企业家营造了一个独具特色的交流空间。从海拔上千公尺的  相似文献   

19.
日前,第一个由企业家主办的专门培养企业家的学院——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在北京成立。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朱善璐等领导为世纪英才学院揭牌并讲话。一批历经创业艰苦历程卓有成就的企业家积累多年的经验教训,立志要打造自己的“企校”。经长期筹备,经北京市教委批准,成立了北京第一家由企业家主办培养企业家的高等学院——北京世纪英才高等研修学院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教授担任该校名誉院长。“英才企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职业经理人,培养中国自己的企业家和企业所需的人才。“英才企校”的教学特点是,由将军讲打仗,从战争中…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家,头上戴“乌纱”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正处于体制革新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起来的矛盾,尤其是困扰人们很久的企业及其经营者的“行政级别”问题日益显现出来。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企业厂长、经理的产生具有很强的政治色彩,而且缺乏明确的选拔标准,与其说是企业家,倒不如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行政官员,其政治、经济、社会地位均与“行政级别”挂钩。中国企业家属行政型企业家,而非职业型企业家。进人市场经济时代,市场已不再承认企业及其经营者“行政级别”的高低,只承认竞争能力的强弱。真正市场经济的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