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分析影响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的各种主要因素,并评价其发生变化时可能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需求产生的影响。本文认为影响中国入境旅游需求的主要因素是入境游客在中国旅游的成本,旅游客源国本身的经济条件,与中国相竞争的旅游目的地旅游价格水平和入境旅游者的“自我宣传效应、旅游持续性行为”等。文章最后对中国入境旅游者的需求弹性进行了深入分析,为中国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的决策提供了一个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选择出2条典型旅游带,6个典型旅游区以及对应的16个典型旅游省市的基础上,采用系统论中的负熵及耗散结构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及西部三大典型区旅游流系统进行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的负熵值在诸多年度都小于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系统的负熵值,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流对西部地区入境旅游发展的作用力大于反作用力;长三角地区入境旅游流西向转移对西部三大典型区域入境旅游发展的影响为:对泛西安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最大,成渝地区次之,云贵地区影响最小;而西部三大区域的旅游流对长三角地区的入境旅游发展影响为:成渝地区的影响作用最大、云贵地区次之、泛西安地区最小。根据研究结果,最后得出各区域在发展入境旅游时,都应该争取更多二手客源市场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旅游外汇收入是衡量入境旅游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其波动对旅游目的地产生重要影响。本文采用经验模态方法对2002年8月以来四川省旅游外汇收入月度数据的波动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旅游外汇收入存在3个月和6个月左右的准周期波动,并以3个月左右的波动为主。从旅游外汇收入波动的趋势量分布来看,2002年8月以来四川省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增长;在对入境旅游人均消费和入境旅游人次数两个影响因子进行EMD分解时发现,入境旅游人均消费是旅游外汇收入3个月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入境旅游人次数却是旅游外汇收入6个月左右波动的主要控制因子。对两个尺度的周期性波动分析发现,四川省旅游外汇收入波动幅度近年来不断增加,这将给四川省的入境旅游接待工作带来诸多的不便。  相似文献   

4.
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城市地理学中的首位分布理论和统计学中的差距分析工具泰尔指数,研究1997-2008年间西部各省(市、区)入境和国内旅游收入总体差异、位序变化及地带间、地带内和省际差异变化状况。研究发现:①西部12省(市、区)旅游业发展不平衡,而且其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②入境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不明显,国内旅游收入首位分布特征显著;③云南省是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势头最好的省份,陕西省入境旅游优于国内旅游,四川省国内旅游优于入境旅游,重庆市的旅游地位与其直辖市地位不相匹配,内蒙古自治区入境旅游发展相对较好,入境和国内旅游发展潜力大,贵州省的国内旅游发展突飞猛进,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国内旅游发展则不容乐观;④入境与国内旅游收入地带内差异明显大于地带间差异,是省际差异的主要来源;入境旅游中西南是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而国内旅游2004年之前呈你追我赶之势,2004年之后西北成为地带内差异的主要贡献者;⑤西部地区旅游经济差异主要是旅游资源、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旅游服务设施及政治与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取入境游客人天数和旅游外汇收入两个指标,运用均值比率和标准差对中国大陆入境旅游发展的省际差异现状及近十年来的差异变化情况进行探讨,并根据目前的差异性进行区域聚类分析。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研究旅游产品、知名度和区位条件等因素对中国区域入境旅游发展(包括入境游客规模和外汇收入)的综合影响和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目前中国入境旅游发展省际差异很大,集聚现象非常突出,7~8个发达省域的入境旅游发展总量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二,且都位于东部地区,但近十年来这种差异在趋于减小;知名度和区位距离对省域入境旅游发展影响显著,且影响方向相反,知名度呈现正向影响,区位距离起着负向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水平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我国入境旅游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本文先对人民币汇率状况进行概述,再着重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对我国入境旅游外汇收入的影响,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从而帮助旅游行业人员了解当前我国入境旅游的形势,从而规避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入境旅游带来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的具体作用,进而以双门槛模型探究各国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非线性"变化和国别差异。研究发现:(1)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存在正向作用。(2)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加不断下降,所有国家从逐利向消费阶段转变;对进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升后降,10国处于作用较小且呈增长趋势的初始阶段,27国处于作用最大化的逐利阶段,4国处于作用最低的消费阶段。(3)相同人均收入区间内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与贸易合作时,中国应准确把握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国别差异,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基于1998~2017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的面板数据,运用扩展贸易引力模型,验证"一带一路"沿线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的具体作用,进而以双门槛模型探究各国不同人均收入水平下,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非线性"变化和国别差异。研究发现:(1)41个对象国入境中国旅游对国际贸易存在正向作用。(2)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加不断下降,所有国家从逐利向消费阶段转变;对进口贸易作用随人均收入增长先升后降,10国处于作用较小且呈增长趋势的初始阶段,27国处于作用最大化的逐利阶段,4国处于作用最低的消费阶段。(3)相同人均收入区间内入境旅游对出口贸易作用大于进口贸易。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旅游与贸易合作时,中国应准确把握入境旅游对国际贸易作用的国别差异,针对不同阶段制定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采用1999-2007年各省的旅游收入数据,在基尼系数因子分解的基础上,将入境收入因子和国内收入因子对区域旅游收入差异的贡献变化分解为结构性贡献和集中性贡献两种类型。结果表明:(1)我国区域旅游收入差距呈下降态势;(2)国内旅游对区域差距的贡献较入境旅游要大,前者呈上升态势,后者呈下降态势;(3)入境旅游收入因子贡献变化分解出的结构效应对缩小区域差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分解出的集中效应则起着拉大区域差距的作用,但由于结构效应所产生的缩小影响大于集中效应产生的扩大影响,因而入境旅游收入因子总体上使区域差距缩小;(4)国内旅游收入因子贡献变化分解出的结构效应拉大了区域旅游发展差距,而分解出的集中效应对区域差距的影响表现得较为复杂,但由于其结构效应所产生的扩大影响居主导地位,因而国内旅游收入因子总体上拉大了区域差距。此外,采用泰尔指数和四分法对地区差异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地区内部差距贡献率所占比重较小,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区间差距是区域旅游发展差距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0.
入境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最早形式,其发展水平和区域竞争力是衡量区域旅游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在构建城市入境旅游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以2013年河南省各个地市评价指标数据作为依据,对河南省18个地市2013年城市入境旅游综合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指出了河南省18个地市在入境旅游发展方面所处的位次和等级,为河南省入境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提出了河南省区域入境旅游协调发展的措施,为其他区域入境旅游业发展提供了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贸易顺差扩大,使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摩擦加剧。由此引发了新贸易保护主义,也增大了我国经济安全的风险。我国以加工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以外商投资企业为进出口主体的贸易结构是长期顺差的主要因素。我国要在扩大进口、增加内需、调整利用外资政策、优化进出口结构、限制加工贸易发展等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稳妥地应对贸易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为科学、准确研究陕西入境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文章借鉴研究区域经济规模和位序差异的成熟方法,选取2001--2010年国家和陕西省统计年鉴中陕西省7个重点城市的相关数据(2003年由于非典原因除外),对陕西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进行了研究。发现陕西入境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较大,但有逐渐缩小的趋势,7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发展不平衡且不平衡格局相对稳定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陕西入境旅游规模位序差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90-2006年外国人入境客流量、国际民航客运量、国际航线数的时间序列数据以及26个热点城市外国人入境客流量、民航客运量、航线条数等截面数据,对外国人入境客流量及入境后在各城市的分布与民航客运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1)时间序列数据显示,国外入境客流量和国际航线数、民航客运量呈直线相关,其中,国际航线的边际影响系数为8.47,国际航空客运量的边际影响系数为1.56;(2)截面数据表明,国外入境旅游客流量与和国际国内航线数、民航客运量呈线性相关,航线的边际影响系数为2.68,民航客运量的边际弹性系数为0.08;(3)由于入境后旅游者在各城市采用不同的交通方式,依据入境客流量统计值与民航客运量模型值的偏差,将26个城市划分为4种航空依赖类型。  相似文献   

14.
关于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感知的研究,现有文献多从影响因素、营销等方面进行探讨,尚欠缺从满意评价角度对目的地感知差异进行的相关研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和相关分析对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从而探讨国内、入境游客这两大群体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评价的满意差异。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国内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总体评价高于入境游客,但差异并不大,而呈显著正相关;(2)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熟悉度与其对目的地的感知评价值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运用三元分解法、修正的CMS模型及贸易竞争力CTG指数对目标市场1995-2012年的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的模式、因素和潜力。研究表明:在目标市场上不同时期、不同产品出口增长模式有一定差别;出口增长因素对于出口整体和代表性产品也存在差异,需要结合产品自身特征开拓市场;出口产品的贸易潜力除个别产品、市场外,基本保持较大潜力,竞争力较强。研究结果揭示了现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增长模式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今后可以结合不同产品、不同市场出口增长因素和贸易潜力的特征适当地调整相关政策以达到最优效果。  相似文献   

16.
广西入境旅游市场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时间变化强度指数分析、聚类分析和地理集中指数分析等方法,剖析广西入境旅游市场的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入境旅游客流量变化较大;入境主要客源集中在近程的港澳台、东亚和东南亚;客源市场在空间分布上日趋分散,区内各城市入境游客人数一直具有相对明显的集中性,但正朝着合理均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区域经济相对于大尺度参照体系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方法,将区域经济增长分为份额分量、结构分量和竞争力分量来研究区域经济的动态变化过程。运用区域经济分析中的偏离—份额分析法构建长江流域各省市主要入境旅游市场SSM模型,对17个主要客源市场基于长江流域背景下各省市的竞争力的动态发展进行了简要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及原因,为长江流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