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土地流转收益分配一直是城乡土地利用与管理的热点话题。文章根据上海农户微观实证调查,以农地征收作为国有建设用地的增值研究状态,以集体建设用地征收、复垦和私下交易为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增值研究状态,分析不同集体土地流转的各权利主体增值收益和收益分配格局。[方法]利用阿特金森福利指数测算不同流转模式下收益分配格局的扭曲程度。[结果](1)农地城市流转中农户和政府的收益比为1∶4718; 宅基地征收中农户和政府的收益比为1∶122; 宅基地复垦两者收益比为1∶402,农户隐形交易中农户获得农村房地产全部增值收益105 783元,政府所得收益为0; (2)农地城市流转、宅基地征收和宅基地复垦3种流转形式的综合阿特金森指数分别为0918 7, 0009 9和0361 9,即宅基地征收的阿特金森指数最低,其收益分配格局扭曲程度最低,而农地城市流转阿特金森指数最高,即收益分配扭曲程度最高; (3)从收益分配扭曲程度可推测,政府组织流转集体土地的优先序为:农地城市流转>集体建设用地复垦>集体建设用地征收。[结论]该研究不仅分析了当前农村土地流转的收益分配格局,也揭示了政府组织集体土地流转活动的动机,为进一步提高农户补偿提供了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农村土地的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对于有效解决土地产权的困境,稳定农地承包权以及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有序流转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方法]以广东省为例,通过构建农地“三权分置”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进而通过可持续发展指数确定其可持续发展能力。[结果]广东省农民土地承包权指数最高,而对应指标的指数相对也高,其中土地承包权确权实测率指数最高; 广东省农民土地流转经营权的指数介于所有权和承包权之间,农民在获得稳定的土地流转收益有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而直接或间接的增加农民收入; 广东省的农村土地所有权指数最低,因为广东省所有权人均土地面积较低,农民的产权认知能力较弱,导致指数偏低。[结论]农地“三权分置”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落实农地集体所有权,制定土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土地流转中心和合作社,维护农地的合理流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土地流转问题既是经济性问题,又是社会性问题,土地流转的有序运转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中之重。根据土地流转市场状况,目前很多农户的土地流转是通过土地流转市场之外进行的,在这种脱离市场情况下的土地流转是否符合目前的土地流转趋势,是否可以给农户带来明显的效益,这些都是亟待考察的问题。不同地区土地流转不同,所以,河北省的土地流转与收入的关系不能严格按照其他省份的调查数据来推断,需要进一步进行实证研究。文章根据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所辖的农村进行土地流转调查,采用排序Logit模型研究了土地流转供给、需求收益状况。结果表明:土地流入降低了农户的收入。这说明目前的土地经营还没有形成集中连片的规模经营,局部、零星的土地流转对于农民收入并没有显著性的影响,只有大规模地进行土地流转与集中经营,才可以形成规模经营,从而产生土地流转的效益,明显使得这部分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土地的再转包对农户家庭受益影响是正向的、土地流出可以提高农户收入,农户收益的提高主要有两个方面原因:一是农业耕种的效率低下,外出打工的高收益,促进了农户们放弃自己的土地进程务工,在土地流出中获得较高的转包收益;二是农户在对外打工中获得较高的收益,且该收益要高于农地经营的收益。这两部分收益形成了将土地流出农户的家庭主要收入。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小麦生产大省的大规模实地调研,经过数据整理,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分析了当前河南省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结果显示,第一,农地流转仍然处在初级阶段,主要特点是流转规模小、流转期限短并以口头协议为主。第二,土地细碎化是农户土地流转原因之一。第三,农地流转呈现"差序格局"状态,流转对象以近缘社会关系为主。第四,种粮补贴推高土地流转费用,土地确权明显降低转出规模,大规模农地流转更加艰难。据此,为搞好农村土地流转,本文提出,第一,尊重农户土地流转的自主权,防止任何过激行为。第二,提高转出农户收入和社保水平,降低转出土地的机会成本。第三,农业政策重点应放在土地利用效率、生态环境保护、降低土地流转费用方面。第四,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降低农业机械使用成本,弥补人工成本上升的负面效应。最后,加强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管理,推进土地流转市场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湖南省5市农地流转对农户增收及收入分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目的:从农户微观收入视角和收入差距变化视角,分析湖南省农村土地流转对不同参与农户增收及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方法:统计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基尼系数测算法。研究结果:(1)农地流转有效增加了参与流转的农户家庭人均总收入,且转出户家庭人均收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转入户。(2)农地流转对转入户家庭人均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关键因素有家庭纯务农比例、单位面积土地收益、农业投入增加值;对转出户家庭人均收入、非农收入增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的关键因素有家庭在外打工比例、固定资产值、补偿金支付;其中土地流转面积和签订转租合同对流转户收入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家庭财富水平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差异在农地流出后逐渐明显,拉大了转出户的收入差距;转入土地后农户家庭实现规模化经营和生产效益的增值,使转入户的收入差距缩小。研究结论:应针对不同类型农户制定差异化的政策,积极引导农户进行土地流转,提高流转效率,促进农户增收,缩小农户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农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发布以来,陕西省农地经营权流转发展迅速,农业生产效益得到明显提高;但仍存在土地产权不明晰、农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不成熟、农地经营权流转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严重限制农地经营权流转的速度与范围。文章采取实地查勘、问卷调查、走访农户、搜集数据及逻辑分析等方法,针对陕西省农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问题、成因进行实地调研,并提出加强陕西省农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体系建设的合理化建议:(1)通过土地确权、规范农地经营权流转流程,提高农地经营权流转效率;(2)通过发展现代农业电商平台、保险、智库、创客空间,提高农业收益。  相似文献   

7.
在农地流转的影响下,农户的土地利用结构、土地投入、土地利用效率发生了改变。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总结,全面探析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及效果的影响,以期阐明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对文献的梳理得出:农地流转中,"非农化"及"非粮化"倾向明显,且土地流转市场、土地利用比较收益、政府引导是三大主要驱动力;随着农地规模的扩大,单位面积劳动投入减少,劳动产出率提高;农地流转对农地投入及农业生产效率产生何种影响,国内外学者仍存在分歧,这主要是由于现有研究不够系统深入,未考虑土地流转市场、地权稳定性、农户类型、流转方式、流转用途等因素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农地流转对农民收入的促进作用,政府应从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提高地权稳定性出发,但如何避免流转农地"非粮化"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未来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依赖于要素市场的改革,农地流转必然会导致农业部门内新型的经营组织形式的出现,农民土地收入的稳定和持续增长与新型的经营组织的组织效率和管理效率密切相关。因此,农民土地流转后的收益问题就转化为一个农业新型经营组织的经营管理效率问题。本文从农地经营公司的组织形态和企业家才能两个角度,系统地探究了农民土地流转后的农地收益稳定和持续增长的条件,研究结论表明,通过土地流转来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依赖于农地经营公司的治理结构和企业家才能。因此,加强农地经营公司的治理和农业经营专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应成为有关部门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农地双重功能及农地依赖的前提下修正交易费用分析范式,并基于全国农户的问卷调查,分析未流转户认知对农地流转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并不是单一的同质市场,禀赋、收益预期及交易费用认知的不同,影响农户对不同对象的选择,只有赋予农户土地财产权,使之可以通过资本运作获得增值,才能有效弱化其对生产经营所得的依赖,继而才可以兼顾农户收入,保护农户土地权益以及促进农地流转等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农地流转提升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吗——来自农户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检验农地流转是否提升了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34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测度农户粮食生产技术效率,先对有/无农地流转两类农户的技术效率进行统计分析,后基于回归结果测算劳动力、土地、农资、农具等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最后采用Tobit模型检验影响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土地流转提高了粮食生产技术效率,从具体投入要素的产出弹性来说,土地流转提高了劳动力、农具和农资等要素的产出率,但降低了土地要素的产出率;从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来说,无农地流转行为、劳动力受教育水平、家庭总收入和农业信息可得性对农户的粮食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非农收入占比、农地离城镇平均距离则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降低土地地块层面的细碎化水平、增加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率、拓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和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是当前提高粮食生产技术效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土地管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出发,通过系统的文献综述与土地管理政策文件学习,发现当前我国土地管理信息化水平低,尤其是农村土地确权、农用地分等定级、征地补偿等工作的目标与实践并未完整统一。例如,当前农用地分等定级并未充分考虑土地的社会功能;此外农村土地确权暂时仅针对"土地承包权",这可能影响"三权分置"的深入实施;进而征地补偿"补多少"、"补给谁"的问题仍然无法彻底解决。导致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土地管理工作的条块分割,大量基础数据获取有限,网络化的信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等。[方法]《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了基于国土资源"一张图"发展土地管理"大数据"的战略构想,为统筹农村土地确权、农用地分等定级、征地补偿等工作提供了可行路径。[结果]从智慧农业观测与国土资源"一张图"相整合的思路出发,该文详细论述了构建以土地承包权为基础的土地管理"大数据系统"的可行方案。[结论]通过获取地块尺度、实时更新的"土地质量—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综合信息,提高土地管理数据获取能力和信息服务能力,更好服务我国土地管理与科学研究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为研究对象,利用多源统计数据,对其2011—2015年土地产权变化及土地利用变化进行分析,以揭示台中市几年来土地产权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方法]文章主要采用描述性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结果](1)2011—2014年台中市共计增加登记土地产权面积621 hm2,公私共有产权土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至2014年达到643hm2。(2)已登记非都市土地总面积,从2011年起处于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特别是2014年已登记非都市土地总面积增加较多,相对于2013年增加了1.4196万hm2。(3)都市发展区中的住宅用地、商业用地、文教用地、特定专用区的面积皆有增长,而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其他区的面积有所下降;非都市发展区中的保护区面积比较稳定,而农业区、风景区和河川区的面积处在调整的状态。[结论](1)台中市私有土地面积占比处于下降趋势,但整体不是非常明显;土地所有制包括公有、私有和公私共有等多种形式完全可以共存;东南亚人取得的土地所有权数量在总体上增减变化不大;(2)台中市都市发展区用地虽有增长但增幅较小,而都市区土地、非都市区土地内部的用途竞争导致了各类用地功能区的面积此消彼长;土地所有制对城市用地扩展没有构成制约,即土地所有制不是城市发展的分歧所在;(3)非都市土地转换为都市土地,不仅取决于各类土地竞租能力的差异,还取决于都市发展计划与土地使用分区管制,土地用途转换应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居民社会福利增进为目标。最后,提出完善土地权利结构体系,增加公有土地面积占比来保障社会公共福利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 ———以吐鲁番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是一种稀缺的土地资源,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这一资源的需求。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工作就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大力发展农业,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依据和支持。该文以吐鲁番市为例,对其进行农用地定级与基准地价评估研究,充分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程序,采用因素法定级,综合评定农用地级别;以收益还原法为主,参考成本逼近法评估样点地价,确定农用地基准地价。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土地的自然特性、经济特性,分析影响土地价值的原因,提出推行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用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和合理规划,提高建设用地的经济性等提高土地经济价值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经营规模、地块数量和土地转入对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方法]文章利用中国家庭大数据库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库2017年全国8 695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实证分析经营规模、地块数量和土地转入对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结果](1)经营规模对农药使用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扩大经营规模有助于农药减量;(2)地块数量对农药使用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农药的过量投入;(3)土地转入对农药使用强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户在转入土地上的农药用量相对较大,土地转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经营规模的农药减量作用;(4)经营规模、地块数量和土地转入对农药使用强度的影响在不同作物之间存在一定的异质性。[结论]可以通过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推广联耕联种模式、改善土地经营权益稳定性等措施促进农药减量。  相似文献   

16.
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评估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耕地资源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耕地资源的价值认识不清,往往忽略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该文对国内外有关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及其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地评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剖析了国内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对我国耕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人均耕地面积仅0.04hm2,是一个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压力大的省份.近年来,福建省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工作,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等级,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该文通过对福建省近年来开展土地整理的研究,阐述了福建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障碍因素,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区域布局、建设标准以及具体的组织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土地类型反映了自然地理特征的同质性。为做好农用地保护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然资源部关于“宜耕则耕”“宜园则园”“宜林则林”等要求,有必要开展以土地类型为单元的农用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方法 文章首先,在构建的西峡县土地类型的三级分类框架的基础上,采用自上而下的叠置法与自下而上的合并法划分土地类型。其次,以土地类型的最小单元为评价单元,综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因素,分别建立了针对耕地、园地和林地的适宜性评价体系。最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求和法相结合的方法评价西峡县各类农用地的适宜性。结果 (1)西峡县的土地类型有3个等级,包括14个土地类、299个土地亚类和570个土地单元。(2)西峡县86%以上的区域为林地适宜区,约47%的区域适宜园地,而只有13%的区域适宜耕地。(3)各类农用地的高度适宜区(S1)主要分布于研究区南部河流谷地地带。各类农用地的勉强适宜区(S3)在空间分布不均匀,且研究区北部的大部分山地区域均不适宜(N)作为耕地。结论 基于土地类型的适宜性评价可以识别潜在适宜作为农业利用的土地,并可为农用地的布局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土地利用功能价值最大化对自然发展情景、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结构及布局进行优化,得到2026年保定市土地利用合理结构与布局。方法 文章利用MOP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结构、FLUS模型优化各情景土地利用空间布局、耦合协调模型分析各情景功能协调性。结果 各情景下草地面积都减少,建设用地及水域面积都增长。除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外,耕地面积都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土地利用功能总价值最高,农业生产功能优先情景最低;各情景下建设用地都以外延式增长;林地都以外延式及填充式在山地丘陵地区扩张;农业生产功能优先、经济发展功能优先及生态保育功能优先情景的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协调度高于自然发展情景,经济发展功能优先情景下功能间关系最协调。结论 在现行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下,未来保定市土地利用功能将严重失调,需严格落实耕地及生态用地保护政策、推动建设用地高效利用,实现土地利用功能协调及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