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炭与沉香     
陈姿瑛 《企业文化》2009,(11):88-88
今天又随手翻了一下《生药学》,看到“沉香”,不由得想起读大学时生药学老师讲过的一则故事。  相似文献   

2.
史海威 《秘书》2011,(1):24-24
看了《秘书》2010年第10期上刊载的《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摘编自《沈夫人致后辈书》)一文,不禁想起了那位对我有重要影响的大学同学的故事,也再一次坚定了我早起努力的信念。  相似文献   

3.
33岁。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李是一个平和、达观的人,他的深沉也不会让人想起真人不露相,接触一次你就会喜欢和他打交道,有一股天然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审计员的自豪向崇安祖辈不识大一字自按手印卖目已父辈大手虽有力拔不动小小算盘子哪懂簿记与会计我上大学学审计如今领导离任我审计功过台上我宣判父辈祖辈何想起子孙今天这姿势审计员的自豪@向崇安...  相似文献   

5.
沈言胜 《秘书》2012,(7):25-26
临近退休,收到秘书杂志社的约稿函,感到很温暖,但也有点犯难。虽然一直订阅《秘书》杂志,也曾投过稿,但毕竟离开秘书岗位已15年,不太了解现今秘书工作的变化和需求,一时不知从何下笔。一次与一位年轻秘书谈心,他的一些困惑使我想起当年自己做秘书工作时的经历,想起初任办公室副主任时的情景。1986年10月12日,铜陵市委以铜发〔1986〕32号文任命我为市委办公室副主任。看到任命书,我不禁思绪万千。想起多年一直关心我的领导与朋友,也想起在大学工作时的同事及学生们,我始终没有忘记他们的希望、嘱托和信任,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坚持独善其身、刻苦敬业、忠善待人的行为准则,如今终被领导、同事及相关方面认可,感到很欣慰,同时也深感压力巨大,需要完善自我、提升综合素质,迎接新的任务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中国新时代》2014,(7):106-109
第一次到德国的时候,听人说海德堡很好,我想起出版业使用的印刷机,海德堡出产的是顶尖级的,印刷效果极佳,机器本身也经久耐用,觉得应当去那里看看,便立刻买了火车票。当时除了知道海德堡有古老的大学之外,对那里几乎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7.
一南下三年前当我在一个深秋的夜里离开我教了八年书的大学跨上南下的列车时,我没有意识到这是我一生的一个转折点,那时29岁的我没有料到,3年后我将坐在异乡的梅雨里不止一次想起那个开始了我富有传奇色彩人生的冰凉的秋夜并  相似文献   

8.
刘志明 《经营者》2001,(5):21-23
国企老总量近又在自己本来就很多的头衔上加上了"CEO",民营企业家渴望"职业经理人",个体老板想起聘"顾问",就连那些"玩创业"的"大学族"也希望能进"孵化器"……这一切,都在冲击——那个创业者即经营者的模式,都在考验许许多多经营者那本来就有些病态的神经……  相似文献   

9.
人生的滋味     
张朝阳最难忘的是大学食堂的饭菜,牛根生常提起的是创业时的烧饼。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种难忘的滋味。那种味道代表的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与心态。每当吃到这个味道,你总能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或者,每次遇到类似的场景,都可以唤你想起曾经的味道。人生的"滋味",怎能轻易忘记。  相似文献   

10.
郭芳 《经营者》2006,(19):52-55
当有一天,忘了回家的路,或许就会想起GPS,想起宇达电通,想起不遗余力告诉我们GPS是什么的那个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李亦非 《英才》2013,(2):107-111
张朝阳最难忘的是大学食堂的饭菜,牛根生常提起的是创业时的烧饼。人的一生中总有那么一种难忘的滋味。那种味道代表的是一段特殊的经历与心态。每当吃到这个味道,你总能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或者,每次遇到类似的场景,都可以唤你想起曾经的味道。人生的“滋味”,怎能轻易忘记。  相似文献   

12.
弟弟初到北京读大学的时候,17岁,是个没出过县城,连火车也没有见过的农村少年。母亲打电话给在北京工作的我,说要不你回来接他吧,实在是不放心。我想起几年前那个到处碰壁到处寻路的自己,很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弟弟不善言语又略为羞涩,对我的无情,很是不悦。我能想像出他从小县城到市里坐火车,而后再问路坐公交的种种艰难。等到在大学门口看见我笑脸迎上来,他的泪一下子流出来。我抬手给他温暖的一掌,说,祝贺你,终于一个人闯到北京来。临走的时候,只给他留了两个月的生活费。我笑…  相似文献   

13.
正在海尔大学进行脱产进修的唐大伟,不禁想起了,5年前刚刚毕业的自己。那时,他正式加入海尔,而第一项工作就是进入海尔大学进行员工入职培训。 每一个进入海尔的员工,都要在这所著名的企业大学中受训半年,以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理解。“整整培训了半年,除了每月‘白’领工资外,感觉和做学生时没两样。周末还能休息两天。”  相似文献   

14.
事实上,4%的销售人员创造了94%的销售额,正因为如此,识别优秀的销售人员是普遍困扰企业的问题。目前正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各个公司也在努力寻找销售人才的时候。这让人想起哈佛大学的调查,每年毕业前他们都会对大学毕业生问:你毕业以后是否有意愿从事和销售相关的工作?结果只有5%的人愿意。这个数字很稳定。为什么只有5%的人愿意呢?因为销售工作是非常具有挑战和冒险性的,而在大学里,基本上没有对学生进行销售训练的专业,并且销售工作的口碑似乎也不是特别好。但事实上怎么样呢?以2011年为  相似文献   

15.
编读沙龙     
给国人用的中国造为何偏用洋文说明?别让咱们两眼一抹黑老爸为方便与儿子们联络,买了一台电话机,却不大会用,想起了我这个"知书识字"的儿子,便打电话来,让我去看看。于是老爸对我的印象从此一落千丈——他这个读过大学的儿子跟他这个小学没读完的半文盲一样,也没把这说明书弄明白。因为,这份说明书上没有一个汉字,全是英文,而且相当专业化,读过大学的儿子也只能勉强认得"made in china"几个有限的"洋字"而已。(说句不怕脸红的话,到现在为止,那部电话机还有几个键我不知道是  相似文献   

16.
祖国的深情     
冰洁 《重庆财会》2002,(10):45-45
也许,情的磨砺;也许,灵的煎熬!我们注定要经受这样一次感我们注定要经受这样一次心10月1日,我想起了您——母亲,想起了您那漫长等待的不眠之夜,想起了您这撞击命运的秋之黎明!  相似文献   

17.
关于品牌     
孙兵-同心动力V:记住,品牌不仅仅是你首先想起了谁,更在于你首先排除了谁。比如你想买一台电脑,你首先想起的谁一般  相似文献   

18.
别了,布什     
<正>历史是无情的,它总是以标签化的方式来记忆人物。尼克松为东西阵营关系缓和作出过巨大贡献,但大多人想起他时,无非是想起个水门事件;克林顿在外交内政上硕果累累,但人们最先想起的,恐怕还是莱温斯基那条蓝裙子;即将离任的小布什,历史又会给他贴上一个什么标签呢?  相似文献   

19.
那风那雨     
我特别喜欢《勘探队之歌》。一听到这首歌,便想起吹动红旗的“山谷的风”,想起洗刷帐篷的“狂暴的雨”。  相似文献   

20.
一个教师对当前教育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想起这两位中学老师时,刘承伦愣住了:有多少学生会在今后的生活中想起他?会记得哪一节他上过的课?他说过的哪一句话能让他们终身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